APP下载

震后特殊灾民的临时居所现状与需求研究★

2017-11-01王楠莹张希晨

山西建筑 2017年27期
关键词:板房居所灾民

王楠莹 张希晨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规划·建筑·

震后特殊灾民的临时居所现状与需求研究★

王楠莹 张希晨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介绍了震后特殊灾民这一概念,并针对该群体分析了临时安置居所的现状问题,提出从通过视觉印象给予认同感、通过五个纬度融入归属感、通过集体环境消除孤独感三种方式来满足特殊灾民的居住需求,对临时居所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建造。

地震,特殊灾民,临时居所,居住需求

1 震后特殊灾民的临时居所现状分析

1.1震后特殊灾民群体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对当地灾民的居住环境、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等带来了严重的损害。随着地震的频繁发生,近年来震后灾民的安置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而在这类人群中,PTSD灾民人群和板房灾民是两个更加值得关注的特殊灾民群体(见图1)。

1)PTSD灾民。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即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突发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所致的延迟出现且长期存在的一组精神障碍,以再度体验创伤、回避行为和警觉性增高等为主要表现[1]。以“512”特大地震为例,据研究显示,地震发生后,灾区至少有2/3的人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或精神问题;约有1/3的人处于接近患心理疾病的状态[2]。

2)板房灾民。随着震后救援、安置和重建工作的开展,将有一段时间不定的过渡时期,此期间灾民将会在临时搭建的过渡性安置房内居住和生活。这种震后临时过渡居所(现今运用范围最广、最频繁的震后临时过渡居所是活动板房,下面简称“板房”)将承担起当地灾民临时过渡生活居住的职能,居住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3年~5年,或者更久,像以上所述这样一类将长期在板房内生活的灾民人群,即板房灾民[3]。

1.2临时居所现状分析

有研究表明:通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系,探讨各种震后变量因素(家人遇难和受伤、震后生活和居住环境、对救灾的满意度、经济损失等)与PTSD和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唯一具有显著影响的是“震后生活居住环境及救灾满意度”[4]。

1.2.1特殊灾民常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疾病

通过长期动态监控板房灾民生活质量以及相关因素发现:风湿、感冒、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疲乏、腿(脚)肿为板房灾民常见疾病,随着时间推移其发病的人数逐渐增加;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板房灾民群体中PTSD病症延迟性发生或复发、已患PTSD的病人病情加重等问题,随着居住板房时间的增长而愈加严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这些状况与生活居住质量存在显著的呈负相关,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变化及免疫系统的改变,引起躯体和心理的各种疾病[5],导致板房灾民生活质量的下降,将对他们造成二次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同时有研究指出,灾民的生活水平(包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客观状态以及环境变化)与PTSD症状反应直接相关。通过调查可见灾后生活水平下降,且特大地震对于受灾群众的心理影响是灾难性的,有些不良的创伤性影响在灾民中甚至超过了60%[6]。远远低于正常生活水平的临时居住空间和环境,以及居住时间的长期化,很容易对PTSD灾民的心理状态产生严重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认知、情绪、行为障碍症状反应,具体来说就是出现失眠或整天嗜睡、恐惧、抑郁、焦虑、逃避生活、自发性生理颤抖等症状。

1.2.2现今活动板房存在的问题

排除不可改变的因素(如灾民自身的受灾情况、原本具备的身心健康状况、性格特征、社会地位……),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现今的活动板房,只是满足了灾民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和功能,为其提供一个能够用来居住和生活的场所,以此来度过从过渡时期到重建完成的这段时间,而该时间段跨度较长久,如果这一部分灾民长期生活在该类板房内,那之前短期居住中被容忍与忽视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如:

1)缺乏舒适的室内环境、缺乏一定的私人空间(如图2所示);

2)缺乏识别性的建筑造型,其单一性造成居住空间多样性与功能性的缺失(见图3);

3)板房形态单一造成安置区规划的均一化、密集化,不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公共环境(见图4);

4)忽视了灾民的心理变化及希望生活居住环境改善的实际需求。

此外,现今国内的临时安置房的设计与建造倾向于结构耐久、造价低、建造迅速、选材尽量因地制宜的原则[7],而对建筑造型设计的丰富化、功能分类的合理化、空间尺度系统的适宜化、室内设计与配套设施的灵活化等的研究都略显缺乏,而这些缺乏恰恰在灾民的居住生活环境方面给其带来了不良甚至严重的影响,这些都将给这类特殊灾民群体造成极度落差感和强烈的不安定感,由此导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疾病问题的产生。

2 特殊灾民的居住需求分析

2.1通过视觉印象给予认同感

在震后这样的环境下,灾民原有的、熟悉的家在地震中被毁掉,紧接着让他们在心理状态极度不安的情况下迁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住进一栋栋单一、简陋的活动板房内,这让灾民(特别是PTSD人群)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是无法认可和接受的。虽然灾民从临时帐篷搬入了临时安置房,拥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居住环境,但就其心理而言,却一直处于一种“悬空”状态,没有踏实之感。针对该现象,在震后这种特殊环境下组成的封闭空间,需要负担的一个功能是:通过建造而成的建筑物本身,迅速且直观地给灾民提供一种从视觉上能明显感知到认同感,给予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暗示——在这样的居住空间下度过漫长的过渡期,是可以被接受和易适应的,是能够安下心开始接下来的生活和工作的。这里所说的认同感,可以通过对临时居所进行个性化设计来实现。比如说:

1)使用一些当地的特色物品来装饰临时居所;

2)使用一些当地的特色建筑色彩或者明亮、对比强烈的色彩来强化临时居所的各立面,以此互相与相邻安置房区别开来,增强独特性(见图5);

3)使用当地的特色材料来建造临时居所或作为装饰物点缀居住空间(见图6)。

2.2通过五个纬度融入归属感

一个居住空间是否能够让灾民拥有“归属感”,可以通过五个维度对其进行考量:舒适感、识别感、安全感、交流感、成就感[8]。对于PTSD人群而言,舒适感、安全感和交流感是临时安置空间必须能够给其营造的居住环境氛围。舒适感能够更好地提供一个睡眠环境,最大程度上从客观角度减少造成PTSD人群失眠情况的不利因素,同时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能有效减少其他各身体疾病的产生;居住空间的安全感和交流感能够对PTSD人群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治疗起到积极影响。对于板房灾民而言,除上述三个维度对他们同样适用外,识别感能从视觉上给予人们一种直观的自我精神审美层面的满足,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而成就感以识别感为基础,灾民可以通过亲自参与安置房的建造和生活空间环境的布置,来追求一种精神上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的体现,以此来减弱或者消除地震灾害所带来的各种危机感、不安定感、空虚感……为了营造归属感,可以采用:

1)空间在平面上展开、打破水平“层”的概念、同一空间功能的时间差异性的多维度设计,来在有限的尺度下丰富室内空间的规划与布置;

2)将功能模块与家具进行复合设计,既将空间趣味化又满足了一个空间内功能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3通过集体环境消除孤独感

有研究表明,陌生或突变的环境会让人产生孤独感,人们从住帐篷到搬进临时安置区的整个过程都是在集体环境中进行的,灾民正需要通过这种“集体环境”来消除他们心中的“孤独感”。但这种“集体环境”也不是简单意义上地把所有的人集中在一起,而是让那些相互之间拥有一定社会关系、各家庭间拥有一定范围的邻里关系、互相拥有一定熟悉度与紧密度的灾民,形成一组组“小集体”,分块分区域安置在大环境中,这样做才会让灾民在熟悉的社会关系中相互接触、相互帮助、产生互动,从而尽可能快速地消去孤独感。而这里所说的构成“小集体”,可以通过规划、布置、组合临时居所单元来完成:

1)在小环境中丰富住房单元的布置形式,如:围合式、四合院式、混合式等;

2)在大环境中建立多层次交流空间:邻里交流空间与社区组团交流空间既相互联系又保持一定的层次体系;两个层次的交流空间相互配合等。

3 结语

当前普遍用于临时安置的活动板房因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满足震后特殊灾民群体的居住需求,而通过分析可知这种需求是必要且不容忽视的。其解决办法则是根据上述列出的各类居住需求条件,结合各种地域特点、人文特色、时下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对震后临时居所进行有针对性地个性化设计。如此建造出的临时居所与活动板房同时存在于震后临时过渡阶段,才能最大程度上满足各类灾民的居住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张丽萍,王培席,李艳芳.512特大地震灾民居住板房两年心理应激状况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8):674-677.

[2] 杨 寅,钱铭一,李松蔚,等.地震后不同生活改变受灾民众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2):113-115.

[3] 胡其秀,王培席.汶川地震后板房灾民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21):2213-2215.

[4] 乔东平,陈 丽.重建期震区居民心理状况与心理援助——基于四川理县和汶川县的实地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1):154-160.

[5] 何红利,张丽萍.5·12特大地震两年后板房灾民生活质量评估[J].卫生研究,2011,40(6):744-747.

[6] 汪向东,赵承智.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28-30.

[7] 毕 昕,张小迪.地震灾区过度安置建筑功能分类与空间设计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5,24(4):24-28.

[8] https://baike.baidu.com/item/归属感/7106066?fr=aladdin#1.

Studyoncurrentsituationanddemandoftemporaryhousingforspecialvictimsafterearthquake★

WangNanyingZhangXichen

(SchoolofDesign,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

The concept of special victims after earthquake is propos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mporary residence is analyzed, and the three ways are proposed to satisfy the living needs of the special victims, which include that giving a sense of identity through the visual impressions, integrating into belongingness through the five latitudes, and eliminating loneliness through the collective environment. As a result, the temporary housing can be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in a targeted way.

earthquake, special victims, temporary housing, housing needs

TU242.9

A

1009-6825(2017)27-0001-03

2017-08-15★:江苏省 2015 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省立校助(项目编号:SJLX15_0550)

王楠莹(1991- ),女,在读硕士; 张希晨(1975- ),女,副教授

猜你喜欢

板房居所灾民
揭秘2020楼市密码! 为什么是她能成为高端买家的终极居所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生物秸秆不燃板房安全防火间距试验
与自然共生的多代居居所
回归反射材料对板房热性能影响研究
党是灾民铁靠山(三首)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
你的心有多少方?
志愿警队的故事
板房警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