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按摩和口舌操治疗脑瘫流涎症的临床观察

2017-11-01曹丽芬杨二红张新斐刘初容冷情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口舌颊车脑性

曹丽芬,杨二红,张新斐,刘初容,冷情英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510)

针灸配合按摩和口舌操治疗脑瘫流涎症的临床观察

曹丽芬,杨二红,张新斐,刘初容,冷情英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51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按摩和口舌操治疗脑瘫流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脑瘫科收入的80例脑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按摩跟口舌操治疗(按摩跟口舌操均每天2次,每次20分钟),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每天1次,每次30分钟)。两组疗程均为15天。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62.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按摩和口舌操为治疗脑瘫患者流涎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脑瘫;流涎;针灸;按摩;口舌操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由于胚胎形成缺陷,或者妊娠到分娩、出生后一岁以内的某种因素损害了未成熟的脑组织,导致运动障碍的器质性病变,也就是指脑在生长发育完成以前由于受到某种侵害、损伤而造成的永久性的异常姿势及运动异常[1]。其中25%~35%的脑瘫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涎症状[2]。流涎问题不可小觑,首先,持续流涎会使患者的营养物质流失、抵抗力降低,从而增加了患者的患病机率。其次,反复流涎引起的局部炎症形成长期慢性刺激,导致口轮匝肌更加松弛,括约唾液更无力,流涎更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再次,流涎还会深深阻碍着语言功能的发育。所以,治疗脑瘫流涎症状十分重要。笔者采用针灸配合按摩和口舌操治疗40例脑瘫流涎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脑瘫科收入的80例脑瘫流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流涎程度按教师流涎分级法(TDS)[3]分级。Ⅰ级为不流涎;Ⅱ级为小量或偶尔流涎;Ⅲ级为不时地流;Ⅳ级为经常流,但不成线;Ⅴ级为成线地流,胸前常常弄湿。观察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4岁,平均(38±8)月,其中流涎分级Ⅱ级4例,Ⅲ级15例,Ⅳ级16例,V级5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4岁,平均(38±7)月,其中流涎分级Ⅱ级3例,Ⅲ级14例,Ⅳ级17例,Ⅴ级6例。经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标准及分型[4]:①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②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③症状在婴儿期出现;④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⑤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⑥伴随有流涎症状。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小儿脑瘫诊断标准。(2)病情符合TDSⅡ-Ⅴ级。(3)患者年龄2~4岁。(4)患者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接受规定的治疗要求及方案。

1.4 排除标准

(1)由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炎、遗传代谢病所致的中枢性脑瘫等引起的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的一过性发育落后;(2)由咽喉部畸形疾病引起的流涎症;(3)伴有癫痫发作频繁、行为异常及严重智力低下;(4)伴有严重的心脏病及造血系统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1.1 针灸治疗

穴位选择:头针组(四神聪、脑三针、智三针、颞三针)、风池(双侧)、地仓透颊车(双侧)、廉泉、合谷(双侧)、足三里(双侧)。针刺方法: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小幅度捻转10 s后出针,不留针。廉泉穴采用强刺激手法,不留针,常规进针后向舌根方向刺入0.5~0.8寸,快速捻转20 s后出针。头部穴位采用平刺方法,进针0.5~0.8寸。地仓透颊车,进针约0.5~0.8寸。合谷、足三里直刺进针,进针约0.5~0.8寸。每次30 min,每天1次,15天为一疗程。

2.1.2 按摩治疗

首先用适中力度,有节律且有顺序地轻揉脸颊内、外侧及口唇部四周,然后点按面部穴位(承浆、地仓、下关、颊车),接着是被动上抬下颌,最后是摩擦齿龈和按压舌根,每次操作20 min,每天2次,15天为一疗程。

2.1.3 口舌操

指导患者做口舌部的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张嘴、闭嘴、噘嘴、舌的上下左右及旋转运动、上下排牙齿相互叩击、模拟吸吮及咀嚼动作等动作,每次操作20 min,每天2次,15天为一疗程。

以上治疗均需要进行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相隔2周。

2.2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按摩治疗跟口舌操治疗。操作方法同观察组。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为教师流涎分级法(TDS)[3]:流涎减轻1级为有效;流涎减轻2级及以上为显效;流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3.2 治疗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观察组Ⅱ-V级的有效率分别为:100%、80%、87.5%、80%,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Ⅱ-V级的有效率分别为:33.3%、64.3%、64.7%、66.7%,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有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的治疗方法流涎患者分级及治疗效果的比较

4 讨 论

从西医方面来讲,脑瘫患者的流涎症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1)口周运动功能障碍;(2)吞咽功能异常;(3)口咽括约肌功能不全[5]。从中医方面来讲,《张氏医通》云:“脾主涎,脾虚则不能收摄,多兼流涎。”《内经》又云:“脾为吞。”可见涎液的生成及代谢与脾密切相关。小儿脑瘫是大脑发育迟缓而导致的各种临床综合征,其病变部位在于脑,故取头针以调理脏腑、修复脑损伤、促进大脑发育,从而促进功能发育。风池位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其穴有枕小神经,枕大神经,枕动、静脉通过。针刺风池穴可以改善大脑血供、刺激大脑神经,从而促进大脑发育。地仓、颊车均为足阳明胃经腧穴,“脾主口”(《难经·三十七难》),脾气通于口,脾胃属土,地仓乃仓廪之官,口周为脾土所主,土可以克水[6]。《甲乙经》云:“口缓不收,不能言语,手足痿躄不能引,地仓主之。”而且地仓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布有面神经颊支,面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地仓透颊车可以改善面部肌肉运动,减少唾液流出。《千金方》[7]提到:“廉泉,主舌疭涎出。”向舌根方向斜刺可使渗液收敛,制约过度分泌。采用强刺激手法可使舌下神经及舌咽神经兴奋,从而使肌肉收缩产生吞咽动作,可缓解流涎症状。“面口合谷收”,合谷乃治头面疾患之要穴。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及下合穴,是常用的强壮穴,针刺此穴位可以健脾养胃,增强免疫力,从而改善流涎症状。诸穴病因病症兼顾,共奏疗效。按摩及口舌操可改善口部及口周肌肉的运动,提高患者对唾液溢出的感知和控制,提高生物反馈功能。

针灸配合按摩和口舌操治疗脑瘫流涎效果显著:一方面,可以增加脑部的血流供应,修复脑组织损伤;另一方面,又可以改善口部及口周肌肉的运动,从而控制流涎,这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 刘振寰.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脑瘫儿童家庭康复指南[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2.

[2] 庞国象,许红伟.综述脑性瘫痪儿童流涎症的治疗.国外医学一儿科学分册,1993,20(5):246-249.

[3] 牛小军.针灸配合按摩治疗脑瘫流涎症18例临床观察.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2):2.

[4] 林 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5] 韩群英.脑性瘫痪中西医治疗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6.

[6] 赵冬梅,李刚,杨旭芳.针刺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2):28-29.

[7] 孙思邈.千金方[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89.

R245

B

ISSN.2095-8242.2017.48.9347.02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口舌颊车脑性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作业布置:不妨费点“口舌”
老农捡田
布置作业,不妨多费“口舌”
小穴位 大健康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