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级水平越南学生“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偏误分析

2017-11-01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补语偏误形容词

刘 婷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中国上海200333)

初级水平越南学生“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偏误分析

刘 婷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中国上海200333)

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26名初级水平越南学生使用“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的情况,并与作文语料库中越南学生使用该句式的偏误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对初级水平越南学生使用这一句式的语言特点及偏误情况得出了一定结论。

初级水平越南学生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产生的偏误主要有三种,这三种偏误在数量上有所差异,且与普拉克特的“难度等级模式”相符合。问卷调查中还出现了结论项方面的“了”的冗余与“一点儿”的误代,这两类偏误在已有的越南学生“比”字句偏误研究中未出现过。此外,当数量补语为“得多/多了”时,学生最容易产生偏误,因此“X比Y+形容词+得多/多了”应当是教师重点强调的句式。

越南学生;“比”字句;数量补语;偏误分析

一、引 言

(一)选题缘由

本文选择越南学生习得“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的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比”字句是现代汉语的重要句式之一,使用频率高,颇受汉语研究者的重视。其本体研究硕果累累,很多对外汉语语法书和语法大纲也把“比”字句作为一个重要的语法点,同时留学生比较句的偏误率较高。由此可见,作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特殊格式,“比”字句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其次,随着中越两国各方面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来华学习的越南学生也逐步增多。据教育部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越南近年来稳居来华留学生生源国前十名,对汉语教学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虽然同为汉字文化圈主要国家之一,与日本、韩国相比,对汉语和越南语进行对比的文章较少,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对越南留学生偏误进行的研究则更少,已有的研究成果还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

最后,我们对作文语料库中越南学生“比”字句各下位句式的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见附录一),发现越南学生使用“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这一句式的频率相当高。然而,目前已有的越南学生“比”字句研究成果仅在在分析“比”字句结论项的误代及错序时会涉及到这一句式,且对该句式的分析较为简略。因此这一句式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比”字句这一句式通常出现在初级教材中,因此我们选择初级水平的越南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便更准确地发现越南学生学习“比”字句时的偏误情况。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中介语理论、对比分析法和偏误分析法,以现代汉语的“比”字句研究成果为基础,对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中介语偏误信息语料库、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山大学中介语语料库、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以及问卷中搜集的语料进行分析,考察越南留学生习得“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的情况:

1.对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分类和归纳,统计“比”字句各下位句式的使用情况,确定本文研究的重点句式并分析语料库中该句式的偏误情况。

2.根据语料库中该句式的偏误情况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并将调查问卷中出现的偏误与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进行对比分析。

3.分析初级水平越南学生习得该句式时出现偏误的心理原因。

4.总结初级水平越南留学生习得该句式的偏误特点。

(三)研究现状

比较句一直是汉语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而“比”字句作为差比句中最典型的句式,更是研究的重点。到目前为止,“比”字句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其中,对比较项的替换规律以及结论项的结构特点的研究为我们分析越南学生“比”字句的偏误情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此外,针对针对越南留学生进行的“比”字句研究,如邓世俊(2004、2008)、肖小平(2004)、阮氏练(2011)、阮氏雪(2012)、范氏清华(2014)、赵氏玉香(2014),都为我们了解越南学生习得“比”字句的总体情况,尤其是母语对越南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影响提供了借鉴。但是目前的研究成果都注重汉越的对比分析,对偏误的分析还不足够详尽。此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都是以“比”字句的四个主要构成部分为单位进行偏误分析,没有以句式为单位进行偏误分析的。而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比”字句是以句式为基础单位进行教授的,因此以句式为单位进行的偏误分析也不可忽视,有必要对“比”字句的重点句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作文语料库中越南学生“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的偏误情况

(一)语料来源

我们的语料主要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汉语中介语偏误信息语料库、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山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以及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我们搜索得到的越南留学生 “比”字句共219句,其中有70句为“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用例。

(二)偏误类型及分析

我们对这70句语料进行了甄别,得出偏误句共22句[1]。主要偏误类型如下:

表1 作文语料库中“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的偏误情况

1.结论项方面的偏误

由于“比”字句结论项本身比较复杂,越南留学生习得“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这一句式时,结论项的偏误也最多,占总偏误的45.5%。

A.误代

“形容词+得多/多了”的误代是结论项的主要偏误,占总偏误的31.8%。

(1)*我比现在很瘦。

以上例句用“很+形容词”误代了“形容词+得多/多了”。由于绝对程度副词“很”“非常”“太”等不能进入“比”字句修饰谓语形容词,因此要表达二者差异较大时应当在谓语形容词后加上“得多/多了”。例(1)应改为“我比现在瘦得多/很多”。

(2)*私人汽车比公共汽车多得很。

这是用“形容词+得很”误代了“形容词+得多/多了”。“得很”与形容词结合后不具有程度差异的功能,因此不能进入“比”字句。例(2)应改为“私人汽车比公共汽车多得多/多了”。

B.杂糅

(3)*夫妻生活比以前幸福得多了。

例句的错误在于“形容词+得多”与“形容词+多了”杂糅,应改为“夫妻生活比以前幸福得多/多了”。

C.错序

(4)*南京的冬天比越南一点儿冷。

“一点儿”应置于形容词后表示二者程度的较小差异。例句应改为“南京的动态比越南冷一点儿”。

2.比较项方面的偏误

比较项方面的偏误有8例,主要偏误在于“的”和“在”的冗余造成比较项不对称。

A.“的”的冗余

(5)她的脾气比我的好。

当“N1/N2的N”表示属性关系时,“N2的N”只能替换为“N2”,因此例(5)应改为“她的脾气比我好。”

B.“在”的冗余

(6)*在这里比越南其他的地方特别一点。

学生在“这里”前误加“在”,导致比较项的不对称。例(6)应改为“这里比越南其他的地方特别一点”。

3.比较点方面的偏误

比较点的偏误最少,只有2例,都是由于比较点的遗漏产生偏误。

(7)*我亲眼看到真比我想象美得多。

例句中缺少比较点,我们推测比较点可能为“风景”,例句可以改为“我亲眼看到的风景比我想象的美得多”。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

由于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较少且对语料进行等级划分比较困难,为了增强结论的可靠性,我们认为有必要设计调查问卷从而对初级水平越南学生习得“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的情况得出更科学和准确的结论。

根据1.2的偏误分析结果,我们预测初级水平越南学生会在以下六个方面产生偏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见附录二):

1.“形容词+得多/多了”的误代

2.比较项中“的”的冗余

3.“形容词+得多”与“形容词+多了”杂糅

4.比较点的遗漏

5.“一点儿”的错序

6.比较项中“在”的冗余

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由五个部分组成,共30题。第一部分为选择,第二部分为组词成句,第三部分为改错,第四部分为改写句子,第五部分为越译汉。其中涉及到的“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这一句式的共20题。选择题、组词成句以及改错题主要依据我们预测学生可能产生的偏误进行设计。改写句子以及越译汉这两大题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我们推测可能会产生作文语料库中未出现的偏误。

三、调查问卷中初级水平越南学生“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的偏误情况

(一)调查的对象

我们选取了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班级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该班学生均为初级水平的越南学生,便于问卷调查的进行。进行问卷调查时,该班学生已学完由肖奚强和朱敏主编的《汉语初级强化课程》的第一册和第二册。调查问卷共发出26份,收回26份。

(二)对调查问卷中偏误的分析

我们对语料库与调查问卷中搜集的语料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得到偏误句共132句。各类偏误分布如表2。

1.结论项方面的偏误

结论项方面的的偏误最多,占偏误总数的79.5%,且偏误类型也相对复杂。

(1)误代

误代是结论项中数量最多的偏误类型,主要有“形容词+得多/多了”的误代、形容词的误代以及“一点儿”的误代。

“形容词+得多/多了”的误代是越南留学生最易产生的偏误,占偏误总数的25.8%。例如:

(8)*飞机的速度比汽车快得很。

以上例句用“形容词+得很”误代了“形容词 +得多/多了”。“得很”这类词跟形容词结合后具有极限程度意义,其修饰的形容词不能表示程度的差异,因此不能进入“比”字句。例句中的“得很”均应改为“得多”或“多了”。

表2 调查问卷中“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的主要偏误情况

形容词的误代共有17句,占偏误总数的12.9%。例如:

(9)*我今年比弟弟多10岁。

年龄的差距用“大”、“小”表示,因此例(9)应改为“我今年比弟弟大10岁”。

“一点儿”的误代有8句,占偏误总数的6.1%。例如:

(10)*今天比昨天有点儿热。

在改错第4题中,部分学生将该“*今天比昨天一点儿热”改成了看似形式正确的“*今天比昨天有点儿热”,但是由于“有点儿”已包含固有的程度量,因此不能用于“比”字句。此外,这里还包括对“一点儿”的位置的误判,即还存在“一点儿”的错序。例句应改为“今天比昨天热一点儿”。

B.冗余

结论项方面的冗余主要为“了”的冗余。这类偏误共有30句,占偏误总数的22.7%。例如:

(11)*我比弟弟大了10岁。

(12)*1班比2班多了5个学生。

任海波(1987)认为,句子只强调表示两个相比较事物在一个特定时间的相对差异,这种比较是静态的,“了”不出现。句子强调表示相比较事物的相对差异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种比较是动态的,可以出现“了”表示变化。

例句为学生对改写句子第1题“我今年30岁,弟弟今年20岁”以及第5题“1班有30个学生,2班有25个学生”作答。在例(11)中,“我”与“弟弟”的年龄的差距永远是10岁,因此这种比较是静态的,不应加“了”。应改为“我比弟弟大10岁”。例(12)在给出1班人数与2班人数的情况下,也应视为静态的比较。且没有上下文或额外语境的情况下,如果加上“了”有话语未完之感,不太合适,因此应改为“1班比2班多5个学生。”

C.杂糅

结论项方面的杂糅主要在于“形容词+得多”与“形容词+多了”杂糅。这类偏误共有11句,占偏误总数的8.3%。例如:

(13)*这个包比那个包重得多了。

以上例句为“形容词+得多”与“形容词+多了”的杂糅。由于“形容词+得多”与“形容词+多了”均可表示比较结果的较大差异,因此二者取一即可。

D.遗漏

结论项的遗漏主要在于“得/了”的遗漏。这类偏误共有5句,占偏误总数的3.8%。

(14)*这个衣服比那个衣服便宜多。

在汉语中“多”不能单独作为数量补语进入“比”字句的结论项,必须与“了”连用或与结构助词“得”搭配使用。例(14)应改为“这件衣服比那件衣服便宜得多/多了”。

2.比较项的偏误

比较项的偏误主要在于“在”、“的”的冗余导致比较项的不对称。

A.“在”的冗余

这类偏误共有9句,占偏误总数的6.8%。例如:

(15)*在南京的空气比北京的空气好得多。

表处所名词前常加介词“在”,但这里加上“在”后造成比较项在句法结构上不一致,语义上无法进行比较。例(15)应改为“南京的空气比北京的空气好得多”。

B.“的”的冗余

这类偏误共有8句,占偏误总数的6.1%。例如:

(16)*小红的个子比小王的高一点儿。

(17)*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高得多。

根据马真(1986)的观点,当“N1/N2的N”表示属性关系时,“N2的N”只能替换为“N2”,因此例(16)应改为“小红的个子比小王的高”。当“N1/N2的N”表示时地关系,且N为抽象名词时,“N2的N”只能被“N2”替换,因此例(17)应改为“今年的产量比去年高得多”。

四、作文语料库与调查问卷中偏误情况的对比

由于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涉及初、中、高三个级别的越南学生且语料数量较少,因此对初级水平越南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我们在1.3中预测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一)只存在于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

作文语料库中出现比较点的偏误,而调查问卷中只存在比较项和结论项的偏误,未出现比较点的偏误。由于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数量较少,比较点的偏误虽然只有2例但已占据很大比例,因此我们在1.3中预测学生可能会出现比较点的偏误。虽然问卷调查中未出现比较点方面的偏误,但是在“比”字句中,比较的内容一般是明确的,学生较少会产生偏误,我们认为这属于合理范围内。

(二)作文语料库与调查问卷中均出现的偏误

除了比较点的遗漏外,我们在1.4中预测的偏误均在调查问卷中出现。调查问卷中比较项方面的“在”、“的”的冗余以及结论项方面的“形容词+得多”与“形容词+多了”的杂糅与作文语料库中的情况较为一致,而“形容词+得多/多了”的误代情况与“一点儿”的错序情况则有所不同。

1.“形容词+得多/多了”的误代

作文语料库中出现最多的偏误为“形容词+得多/多了”的误代,调查问卷中数量最多的也是此类偏误。但是作文语料库中用“很+形容词”误代“形容词+得多/多了”的有6例,用“形容词+得很”误代“形容词+得多/多了”的仅有1例。而在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偏误为用“形容词+得很”误代“形容词+得多/多了”,用“很+形容词”误代“形容词+得多/多了”的仅有1例。我们认为调查问卷中“很+形容词”误代“形容词+得多/多了”的情况出现较少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作为初级阶段的重点句式之一,教师在教授“比”字句时一定会对“很”不能进入“比”字句这一点进行强调,因此初级阶段的越南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尚可。此外,中高级的学生基本上不会在课本中再接触到“比”字句,而“很”的使用相当广泛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泛化,所以作文语料库中有6例用“很+形容词”误代“形容词+得多/多了”的偏误。第二、前三大题中我们并未针对这一偏误设计题目,可能对这类偏数量较少有一定影响。但是用“形容词+得很”误代“形容词+得多/多了”这一偏误在改写句子与越译汉中仍出现多次,所以我们仍认为“形容词+得很”误代“形容词+得多/多了”是属于初级水平越南学生最易产生的偏误。

2.“一点儿”的错序

作文语料库中出现的“一点儿”的错序在调查问卷中也有出现,但形式较为复杂,是“一点儿”的误代和错序的结合。调查问卷中部分学生将改错题第4“*今天比昨天一点儿热”改成了看似形式正确的“*今天比昨天有点儿热”。部分学生不仅无法判断“一点儿”的正确位置,还用“有点儿”误代了“一点儿”。已有的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中出现“一点儿”的错序较多,出现用“有点儿+形容词”误代“形容词+一点儿”的情况则较少。根据学生对这一改错题的作答情况,我们认为“一点儿”的错序应当是受到语义和形式相近的“有点儿”的影响。

(三)只存在于调查问卷中的偏误[2]

1.“了”的冗余

“了”的冗余在调查问卷的偏误中占据较大比例。由于“了”在“比”字句中可以出现的条件对留学生来说比较复杂,因此留学生的教材上一般只有“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这一结构,不会出现“X比Y+形容词+(了)+数量补语”。对于调查问卷中多次出现在“比”字句中加上“了”的情况,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平时在生活中常听到中国人说“比”字句时加上“了”,因此想要模仿。但是他们对“了”的用法还未完全掌握,无法分辨规范的汉语“比”字句中何时该加“了”,就容易产生偏误。

2.“得/了”的遗漏

虽然“得/了”的遗漏在作文语料库中未出现,但是在调查问卷中的出现次数也不算多,仅为5句。我们认为这是由于部分初级水平越南学生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详见4.1.1),加上教师不懂越南语所以没有对这一点进行强调,因此部分学生出现了这一偏误。

五、越南学生“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偏误原因

吕必松(1993)认为,研究语言学习规律,最重要的是揭示语言学习和习得的心理过程。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学生的语言表现及其与相关的因素,推测越南学生使用“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时产生偏误的心理原因。徐子亮(2010)认为中介语的产生有五个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其中三个原因可以用来解释初级水平越南学生“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这一句式的偏误成因。

(一)两个信号系统及两种语言系统之间的转换不熟练

学习者在进行母语信号系统和汉语信号系统的转换时,如果不熟练则容易产生偏误。初级水平越南学生习得“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时主要有三个方面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第一,汉语的“很多”、“多”、“得很”翻译成越南语时,意思跟“多了”和“得多”一样,且越南语中表示较大差别的就是“很”的意思,因此学生易出现在“比”字句中用“形容词+得很”误代“形容词+得多/多了”的情况。这是调查问卷中数量最多的偏误。第二,汉语中“多”不能单独作为“比”字句结论项的补语,要跟“了”或“得”搭配使用。但在越南语中没有相对的结构助词,因此部分学生会忘记使用“得”和“了”,造出“*你比他聪明多”这类句子。这类偏误在调查问卷中出现5例。第三,越南语中形容词应当放置于“比Y”之前,因此会造成学生形容词的错序。但是这类偏误在作文语料库中并未出现,在调查问卷中也仅出现一例。

这三种偏误都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但是偏误数量却有较大差异。我们认为这一情况符合普拉克特(1967)提出的“难度等级模式”。汉语和越南语比较句中形容词的位置不同属于第三个级别,即第一语言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在目的语中虽有相应的项目,但在项目的形式、分布和使用方面存在差异。越南语中没有结构助词“得”的情况属于第四个级别,即目的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在其第一语言中没有相应的项目。越南语中“得多/多了”与“得很”、“很多”、“多”的翻译相同属于第五个级别,即第一语言中的一个语言项目到了目的语中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语法项目的难度等级逐步增加,因此偏误数量也逐步增多。

(二)心理词汇贫乏和筛选不当

当学习者在大脑中查找与比较点搭配的词语时,由于心理词汇贫乏或筛选不当,会导致目的语词语上的偏误。这种情况在“比”字句中表现为结论项形容词的误代,如越南学生造出“我今年比弟弟多10岁”这类句子。

(三)语言网络结构不完善

由于语言结构网络不完善,留学生为了避免表达出错,会采取避繁就简、避难就易、避多就少的措施。因此当他们不确定该如何使用“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这一句式时,会直接用“X比Y+形容词”这一最简单、最基本的句式来代替。如将“小红身高163cm,小王身高162cm”改写为“比”字句时,部分学生选择用“小红比小王高”来改写。改错题“*今天比昨天一点儿热”部分学生改为“今天比昨天热”。

六、结 论

总体看来,初级水平越南学生使用“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的主要情况如下:

第一,学生对含模糊数量补语的句子习得情况并不理想。模糊数量补语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主要由虚词构成的,而虚词语义多样,在句中的位置也比较灵活,因此模糊数量补语在辩认与识记上有一定难度难度。此外,母语负迁移也增加了学生习得模糊数量补语的难度。在改写题中,大多数学生都回避了模糊数量补语,选择用含精确数量补语的句式来改写题目中的句子,也印证了学生对模糊数量补语的习得确实有较大难度。教师除了强调模糊数量补语与其相似补语在形式上的差异外,更应考虑如何让学生弄清二者意义上的差别。

第二,当模糊数量补语为“得多/多了”时,学生是最容易产生偏误的。与“一点儿/一些”不同,“得多/多了”并不是一个词,且习得“形容词+得多/多了”的干扰项相当多,如目的语中的“形容词+得很”的影响以及母语中没有结构助词“得”,因此学生对“得多/多了”的理解和记忆比“一点儿/一些”更困难。所以“X比Y+形容词+得多/多了”应当是教师重点强调的句式。

第三,比较项的偏误主要在于“的”和“在”的误加。这类偏误在母语非越南语的学生中也较多出现,因此也属于比较普遍的偏误。教师在强调“比”字句中比较项需对称时,应当将这两点重点提出。

由于调查对象以及语料数量的限制,本文中的一些观点并未得到有力支撑,有待于在更大范围内的调查中进一步论证。而且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对偏误的描写主要集中于偏误的形式上,理论解释较少,同时也缺少理论解释的高度,希望将来有机会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注释:

[1]如果一个句子中的偏误不止一处,则采取重复计数原则进行分类统计。下文对调查问卷中偏误的统计方式与此相同。

[2]问卷调查中形容词的误代也未在作文语料库中出现,但这一偏误在其他“比”字句句式中出现,且没有独特性,因此不单独列出分析。

邓世俊:《越南语“hon”字句与汉语“比”字句对比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邓世俊:《越南语与汉语比较句的对比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范氏清华:《越南学生习得汉语“比”字句偏误分析》,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李大忠:《偏误成因的思维心理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2期。

吕必松:《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第2期。

马 真:《“比”字句内比较项Y的替换规律试探》,《中国语文》,1986年第2期。

阮氏练:《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阮氏雪:《越南学生现代汉语“比”字句偏误分析》,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肖小平:《越南留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及习得顺序考察》,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研究:认知模式与策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10年。

赵氏玉香:《越南学生汉语“没有”比较句使用偏误分析》,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附录(一)

1.“比”字句下位句式的选取

为了确定本文研究的句式,我们首先需要对越南学生习得“比”字句各下位句式的情况进行统计,从而根据分析的结果选择有研究价值的重点句式。

关于“比”字句的下位句式,学者们的分类基本上大同小异,只在个别句式的选取上存在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吕文华与陈珺、周小兵的分类。吕文华(1999)按形式的由简及繁和语义的由浅及深将“比”字句划分为十个等级;陈珺、周小兵(2005)考察了五个大纲将“比”字句按功能分成十二类。

表1 吕文华与陈珺、周小兵的句式分类对比

我们认为陈珺、周小兵对“比”字句的分类比吕文华更精确也更合理。如吕文化的句式7只包含助动词(即能愿动词),而陈珺等人的句式8还包含心理动词和“有”,涵盖的范围更广也更具有概括性;吕文华的句式9和句式10难度较大,留学生使用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不适用于对留学生的“比”字句语料进行分类。此外,我们认为陈珺、周小兵的句式2与句式3结构与功能都很相似,可归为同一类句式:X比Y+形容词+数量补语。而句式6的结论项包含了动词,与句式8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重合,可改为:A比B+更(还、再)+形容词。本文在陈珺、周小兵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最终选择了11类“比”字句的句式进行初步分析。

2.作文语料库中越南学生“比”字句的使用情况

我们对越南学生习得以下11个“比”字句句式的情况进行了统计,以期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本文重点研究的句式。我们从语料库中搜索得到的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共219句(其中有13句为比较标记的误用,即不应当使用“比”字句)。以下是各句式的使用率和正确率情况统计(偏误句的归类根据改正后的正确句式):

表2 越南留学生“比”字句各下位句式使用情况

附录(二)

问卷调查

班级: 姓名: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1、( )她比妹妹________。

A、漂亮 B、很漂亮 C、漂漂亮亮 D、不漂亮

2、( )我比你________喜欢画画儿。

A、很 B、最 C、太 D、更

3、( )飞机的速度比汽车________。

A、快多了 B、有点儿快 C、相当快 D、快得很

4、( )我的孩子20岁,他的孩子15岁,所以________。

A、我比他大 B、我的孩子比他大

C、我比他的孩子大 D、我的孩子比他的大

5、( )他的汉语非常好,很多人都________他。

A、不比 B、没有 C、不如 D、比不

二、将下面的词语按正确的顺序组成一句话。

1、他妹妹小三岁比我妹妹

2、小李小红比多得漂亮

3、瘦了你以前多比

4、还弟弟唱歌我比喜欢

5、这本书50元那本书贵比

三、如果下面的句子有错误的地方,请改正。

1、他比我不高。

2、这个包比那个包重得多了。

3、南京比别的城市不一样。

4、今天比昨天一点儿热。

5、在南京的空气比北京的空气好很多。

四、用给出的词语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比”字句。

1、我今年30岁,弟弟今年20岁。

2、小红身高163cm,小王身高162cm。

3、我唱歌好听,她唱歌更好听。

4、小王很漂亮,小红更漂亮。

5、1班有30个学生,2班有25个学生。

五、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中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1、A 2、D 3、A 4、D 5、C

二、将下面的词语按正确的顺序组成一句话。

1、他妹妹比我妹妹小三岁。/我妹妹比他妹妹小三岁。

2、小李比小红漂亮得多。/小红比小李漂亮得多。

3、你比以前瘦多了。

4、弟弟比我还喜欢唱歌。/我比弟弟还喜欢唱歌。

5、这本书比那本书贵50元。/那本书比这本书贵50元。

三、如果下面的句子有错误的地方,请改正。

1、他不比我高。

2、这个包比那个包重得多/多了。

3、南京跟别的城市不一样。

4、今天比昨天热一点儿。

5、南京的空气比北京的空气好很多。

四、用给出的词语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比”字句。

1、我比弟弟大10岁。/弟弟比我小10岁。/我比弟弟大得多(/多了)。/弟弟比我小得多(/多了)。

2、小红比小王高1cm。/小王比小红矮1cm。/小红比小王高一点儿(/一些)。/小王比小红矮一点儿(/一些)。

3、她唱歌比我唱歌更好听。

4、小红比小王更漂亮。

5、1班比2班多5个学生。/2班比1班少5个学生。

五、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中文。

1、这座楼比那座楼高1米。

2、我比他高一点。

3、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高得多。

4、这件衣服比那件便宜得多。

5、小李说得比小张流利。

6、他比我轻3公斤。

7、你比他聪明多了。

8、她比我还喜欢学习。

9、我比他高5cm。

10、我比他大两岁。

The Error Analysis of“X bi(比)Y+Adjective+Quantitative Comp lement”in Vietnamese Students of Elementary Level Learning

LIU Ting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333 China)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wenty-six Vietnamese students of elementary level for one sub-structure of Biconstruction,the comparative of which is served by adjec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lement.Then,we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biased errors of the survey and composition corpora to draw the conclusion about the usage of this sentence pattern.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biased errors caused by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They differ in number,which accordswith themodel of difficulty degree by Putelake.The addition of“Le(了)”and the overrepresentation of“Yi dianr(一点儿)”appears in the survey hasn’t shown in the previous biased error studies of Vietnamese students.What’smore,we find out thatwhen the quantitative complement is served by“De duo(得多)/Duo le(多了)”,Vietnamese students aremost likely to conductbiased errors,so teachers should emphasize this sentence.

Vietnamese students;Biconstruction;quantitative complement;error analysis

H146.3

A

2221-9056(2017)07-0962-12

10.14095/j.cnki.oce.2017.07.009

2016-12-20

刘 婷,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Email:376442273@qq.com感谢《海外华文教育》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文中不妥之处概由本人负责。

猜你喜欢

补语偏误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形容词
汉英补语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