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2017-11-01郝强
郝 强
(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河北 邢台 054000)
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郝 强
(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河北 邢台 054000)
目的了解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病例临床检查中展开尿流动力学专业检查技术的必要性。方法随机选择77例患有前列腺增生症而于2014年06月至2017年03月入院的患者,均并发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作甲组,同期选取79例前列腺增生症病例作乙组,未并发其他病症,均施以尿流动力学专业检查技术,给予甲组/乙组检出值统计分析。结果 甲组77例病例PVR值(85.11±10.59)mL,乙组79例为(51.95±10.37)mL,(P<0.05),两组病例Pdet at Qmax值、PDV值、Qmax值以及MCC值统计结果均有差异,(P<0.05)。此外,甲组逼尿肌系统功能损伤病例数、低顺应性膀胱病例数以及不稳定性膀胱病例数均比乙组高,(P<0.05)。结论 对于并发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前列腺增生症病例,施以尿流动力学专业检查技术,可明确机体膀胱功能健康水平,有推荐价值。
尿流动力学;膀胱系统生理功能;前列腺增生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除了会有膀胱出口部位梗阻现象发生外,前列腺增生症病例的逼尿肌生理功能也会严重受损,不仅会使其膀胱系统的功能状态出现异常,而且还可能伴随着肾功能受损现象、上尿路系统扩张现象等情况发生,一旦并发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就会使机体膀胱系统中逼尿肌的生理功能受损,直接影响预后,所以要酌情展开尿流动力学专业检查工作,通过了解机体膀胱功能健康状况,从而促进前列腺增生症病情转归[1]。为了解尿流动力学专业检查技术在我院临床开展水平,通过抽选156例前列腺增生症病例展开研究,旨在改进疾病检查技术,实现对疾病检查工作质量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77例患有前列腺增生症而于2014年06月至2017年03月入院的患者,均并发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作甲组,51岁~79岁,均值(62.2±2.33)岁;病程:4年~13年,均值(6.0±1.33)年。同期选取79例前列腺增生症病例作乙组,未并发其他病症,52岁~81岁,均值(63.4±2.00)岁;病程:5年~12年,均值(6.1±1.11)年,给予两组病例信息专业统计,并予以组间比较,缺乏显著性,(P>0.05)。
1.2 检查方法
给予156例前列腺增生症病例展开尿流动力学专业检查:(1)检查设备选用成都维信尿流动力学分析仪,设备型号是Nidoc970A。(2)嘱咐患者观察自身尿意情况,一旦有尿意后,立即告知医师,并指导其进行检查。(3)首先对患者Qmax值准确测定与记录,指导患者行半仰卧体位,将膀胱测压管道设备妥善植入其尿道系统中,直至机体膀胱部位,并对其残余尿液进行抽取,再将直肠专用测压管妥善植入机体直肠内部。(4)指导患者转变体位,行坐立位,对各压力线的气压值进行调试,使其处于零点位置[2]。(5)给予机体膀胱系统中泵注用药生理盐水,速度标准为每分钟50.0ml,确保机体达到尿意难忍状态后,即可停止灌注,并且嘱咐其排尿。(6)对患者PVR值、Pdet at Qmax值、PDV值、Qmax值以及MCC值等进行专业测定与记录。
1.3 观察指标
全面观察甲组/乙组病例 PVR值、Pdet at Qmax值、PDV值、Qmax值以及MCC值等,并且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逼尿肌系统功能损伤现象、低顺应性膀胱现象以及不稳定性膀胱现象等。
1.4 数据统计
本实验选择SPSS22.0软件对文中所有数据作专业统计,156例前列腺增生症病例尿流动力学指数及其膀胱系统生理功能状况的统计值分别用“(±s)”和“n/%”表示, 且分别予以t值检验以及卡方检验,给予甲组/乙组病例统计结果展开组间比间,如若临床差异显著,(P<0.05)。
2 结果
2.1 给予两组病例施以尿流动力学专业检查技术后结果
甲组77例病例PVR值(85.11±10.59)mL,乙组79例为(51.95±10.37)mL, (P<0.05), 两组病例 Pdet at Qmax值、PDV值、Qmax值以及MCC值统计结果均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给予两组病例施以尿流动力学专业检查技术后结果(±s)
表1 给予两组病例施以尿流动力学专业检查技术后结果(±s)
组别(例)尿流动力学指标PVR值(mL) Pdet at Qmax值(cm H2O) PDV值(mL) Qmax值(ml/秒) MCC值(mL)甲组(n=77) 85.11±10.59 85.52±14.35 109.89±14.67 6.24±0.30 204.16±19.11乙组(n=79) 51.95±10.37 113.00±21.22 144.63±19.11 10.39±0.41 249.76±25.00 t值 19.7599 -9.4506 -12.7131 -71.9969 -12.7755 P 值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2.2 两组病例膀胱系统生理功能状况
甲组77例中,逼尿肌系统功能损伤病例数、低顺应性膀胱病例数以及不稳定性膀胱病例数均比乙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膀胱系统生理功能状况(n/%)
3 讨论
李锋[3]等表明,前列腺增生症不仅在老年男性群体中表现出多发性特征,而且还存在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风险,除了会加重机体疾病病情外,同时还会使其膀胱系统生理功能损伤,以至于逼尿肌系统功能损伤病例、低顺应性膀胱病例以及不稳定性膀胱病例总数增加,直接阻碍患者疾病转归,所以临床中还要重视对患者病情状况展开密切监测,并且酌情施以尿流动力学技术,通过改进检查方案,在明确机体膀胱系统健康水平的基础上,以指导专业治疗措施的施行。
一般而言,一旦前列腺增生症病例并发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其膀胱组织中逼尿肌系统功能多会出现异常,加之机体膀胱组织的出口部位通常会有梗阻现象发生,在双重因素影响下,不仅会有膀胱顺应性改变现象、逼尿肌生理活动能力降低现象等出现,而且还可能会有逼尿肌系统收缩能力受损等问题出现,同时大多患者还存在尿失禁风险,以至于其病情加剧,同时尿流动力学指数也呈现异常状态[4]。不仅如此,在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因素作用下,机体泌尿生殖系统的健康水平多会处于异常状态,同时逼尿肌系统的稳定性也会明显受损,在影响其膀胱系统顺应性的基础上,致使机体逼尿肌系统生理功能损伤,以至于其剩余尿液量、初始尿意总容量、尿液流率峰值以及膀胱容量峰值均出现异常,而通过施以尿流动力学专项检查,即可实现对机体膀胱顺应性程度、膀胱系统稳定状态及其逼尿肌系统的收缩情况客观判断[5-6]。
尿流动力学专项检查强调对电生理学技术、流体力学技术充分应用,在对机体尿路系统中压力值、生物电活动轨迹流率值等准确测定的基础上,不仅可以对机体尿路系统中尿液排送机能的深入了解,而且还能判断排尿障碍病例的生理学变化情况,进而实现对机体尿路系统功能障碍性病症的准确评估,以指导预防/治疗工作的展开[7]。此次给予两组病例展开尿流动力学专业检查后,甲组77例病例PVR 值(85.11±10.59)mL, Pdet at Qmax值(85.52±14.35)cm H2O, PDV 值(109.89±14.67)mL, Qmax值(6.24±0.30)mL/秒,MCC值(204.16±19.11)mL,而乙组分别是(51.95±10.37)mL、 (113.00±21.22)cm H2O、 (144.63±19.11)mL、(10.39±0.41)mL/秒和(249.76±25.00)mL, (P<0.05), 且甲组逼尿肌系统功能损伤病例数、低顺应性膀胱病例数以及不稳定性膀胱病例数均比乙组高,(P<0.05),表明并发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前列腺增生症病例膀胱系统功能受损程度明显比前列腺增生症病例高,同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还会使机体膀胱系统的功能障碍程度加剧[8]。
综上所述,对于并发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前列腺增生症病例,其膀胱系统功能多处于受损状态,通过施以尿流动力学专业检查技术,在对机体膀胱功能健康水平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指导诊疗工作展开,有推荐价值。
[1]雷 霆,唐明忠,江 铎.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顺应性相关尿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因素[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19(08):525-527.
[2]程 伟,刘修恒,陈 明,等.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术前的诊治及术后预防膀胱痉挛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6,36(03):350-352.
[3]李 锋,王 芳,唐来坤,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其意义[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08):727-729.
[4]温海东(综述),吕 军,肖远松(审校).多导联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发其他疾病的诊治价值[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5,29(9):63-67.
[5]姜仲坪,魏 捷.糖尿病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流动力学特征与胰岛素抵抗及血清损伤介质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03):355-358.
[6]刘 芳,杨小荣,刘焕兵,等.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02):342-343.
[7]崔耕刚,秦明慧,徐保才,等.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脑血管病变后遗症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9):51-52.
[8]麦海星,陈 彪,陈立军,等.尿流动力学检查结合IPSS评分在分析BPH患者PVP术后疗效作用[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5,04(01):23-26.
R697+.31
B
ISSN.2095-8242.2017.43.8367.02
本文编辑:贺 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