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对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2017-11-0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3期
关键词:分化腺癌胃肠道根治术

秦 健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对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秦 健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对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行手术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有28例患者,给予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有32例患者,给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以及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等术后胃肠道功能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肠梗阻、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38%)与对照组患者(28.57%)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术后;胃肠道功能

结、直肠癌是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41~65岁患者的发病率比较高,男性患病者要多于女性患病者。在发病初期,因无典型症状往往未引起患者的重视,待发现时,患者病情已较为严重,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患者会出现消瘦、乏力、腹胀、便血等症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本文针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对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给予一定的探讨与研究,相关研究的结果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时间段内在本院手术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本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5~66岁,平均年龄为(56.26±1.62)岁,按病理分型可分为:低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10例,高分化腺癌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6~68岁,平均年龄为(56.28±1.65)岁,按病理分型可分为:低分化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11例,高分化腺癌7例。纳入标准:60例患者均经过临床相关指标的检查,患者的病情均符合有关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已经经过病理学的相关检查得以证实诊断。排除标准:肾功能、肝功能、凝血机制等方面存在严重障碍的患者;存在其他伴随性的肿瘤疾病的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性并不大,均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可以对其进行对比。本研究通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方法为,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处理,常规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在探查腹腔之后,确认无手术禁忌症,根据肿瘤的位置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或直肠癌根治术。使用超声刀将患者结肠外侧的腹膜进行分离,对患者的结肠肝曲或者脾曲进行充分的游离,使用超声刀将患者肠系膜下的血管以及其周围的脂肪结缔组织进行分离,并用锁扣夹进行夹闭,对区域淋巴组织进行清扫,行腹壁小切口取出的标本,进行肠道吻合,完成之后重新建立气腹,应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对患者的腹腔进行彻底的冲洗,对患者常规放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等术后胃肠道功能,以及两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肠梗阻、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数据给予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s)的方式进行描述,计量资料数据的比较则使用t检验的方法,计数资料应用率(%)的方式进行描述,计数资料的数据比较则应用χ2检验的方法,若p<0.05时,则表明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相比,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指标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胃肠道功能比较

与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对比,观察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等术后胃肠道功能更短,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胃肠道功能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对比,观察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肠梗阻、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如表3所示。

表3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比较高[2]。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相比,应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损伤比较小,手术视野清晰,患者的术后恢复比较快,有助于患者术后的胃肠道相关功能的尽快恢复[3]。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耗时比对照组更高一些,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组间的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组间的差异比较显著(p<0.05),可见,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要优于传统开腹手术,虽然手术耗时长,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而且,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机体康复[4]。

另外,本研究中,观察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肠梗阻、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8%,与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的28.57%相比较,组间的差异比较显著(p<0.05),可见,应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也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1]Sauer R, Liersch T, Merkel S, et al.Preoperative versus post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results of the German CAO/ARO/AIO-94 randomized phaseⅢtrial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11years[J].J Clin Oncol, 2012,30(16):1926-1933.

[2]邓 敏,冯增光.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J].医学综述,2015(14):2670-2672.

[3]杨伟强,钟 鸣.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8):1271-1273.

[4]宋伟华,李晓勇,周百中,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6624-6625,6626.

R735.3

B

ISSN.2095-8242.2017.43.8347.02

本文编辑:贺 攀

猜你喜欢

分化腺癌胃肠道根治术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的影响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