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郯子之徒”里的奥秘

2017-11-01杭州高级中学

中学生天地(C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爵位乐师韩愈

■杭州高级中学 高 利

“郯子之徒”里的奥秘

■杭州高级中学 高 利

在《师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一文中,韩愈阐述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等“师道”思想。

相信大家在学习时,对“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这句话的理解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仔细一点、好奇一点的同学可能会参看注释,了解这四人是谁、孔子从他们那里学到些什么。而今天,我们要从这句话出发,探讨古人的称呼、名字。

图:马 叙

先来做一道选择题。

以下名字中,组合方式相同的两项是( )

A.郯子 B.苌弘 C.师襄

D.老聃 E.孔子 F.鲁班

G.庖丁 H.韩昌黎 I.韩文公

J.韩吏部 K.柳河东 L.柳柳州

M.苏东坡

是不是眼花缭乱了?正确答案是:C和G。

因为时代、场合以及身份地位的不同,古人在自称或称呼别人时,方式不尽相同,有时会将名、字、号、官爵等单独拿出来使用,有时会将它们做一些组合。因此,古人称呼(名字)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

● 师襄:一个叫“襄”的乐师

师襄和庖丁这两个名字的组合方式是“职业+名字”。“师”指乐师,“庖”指厨师;“襄”和“丁”则是名字。类似的还有“轮扁”“优孟”等,“轮”是指做车轮的工匠,“优”是指演艺人员。他们都属于韩愈所说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传统四民“士农工商”中的“工”。

这类人群社会地位比较低,史书中的记载相对较少,能为人所知,大多是因为某一事件与当时的名人产生了交集而被记录下来。

师襄就是如此,一则因为他教过孔子弹琴,是圣人师;二则因为他最擅长的是“击磬”(所以还有个更能反映他专业的名字叫“击磬襄”),却在弹琴和教授弹琴上出名,教出了两个有名的弟子——孔子和师文(一个叫“文”的乐师)。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琴己习,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数也。 ” (《孔子家语·辨乐解》)

匏巴(一个叫“巴”的擅长演奏匏的乐师)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师襄曰:“子之琴何如?”师文曰:“得之矣。请尝试之。”……师襄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一个叫‘旷’的乐师)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彼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 (《列子·汤问》)

孔子作为“士”,愿意向师襄学习弹琴,真正做到了“不耻下问”;而师文向师襄学习,正是韩愈所说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在师襄的周围,韩愈看到了他所期望的“师道”的生动存在,因此在列举孔子的老师时,师襄自然入选。

● 郯子:德才兼备的郯国国君

说完师襄,来看郯子。

在文章开头那道选择题中,“郯子”的名字是比较有迷惑性的。我教的同学在做这道题时,有不少人选了A和E,这是像理解“孔子”一样,认为“郯”是姓氏、“子”是尊称。其实,郯子不姓郯,而是嬴姓己氏,“郯”是国家名,“子”则是周天子分封时赐给郯国君主的爵位。

周王朝实施分封制,周天子在分封诸侯时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子爵属于比较低的爵位。《汉书·地理志》载:“周爵五等,而土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五十为附庸。盖千八百国。”可见君主仅为子爵的郯国很小。

称呼国君用“国家名+爵位”的方式在先秦典籍中很常见,比如: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冬,十有二月,(鲁)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 (《春秋·僖公十六年》)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诗经·卫风·硕人》)

不过后来礼崩乐坏,国君们纷纷僭越自称“秦王”“赵王”。

郯子在一众诸侯中爵位较低,但好歹是国君,尤其是与师襄的百工身份一比,地位还是相当高的。郯子作为国君,治理国家很用心,熟知国家的历史典章制度,同时他也很有孝心,“二十四孝”中“鹿乳奉亲”的那个孝子就是他,所以,说郯子德才兼备不为过。

孔子没有因为师襄“位卑”而“足羞”,也没有因为郯子“官盛”而觉得自己“近谀”,他坦荡而虚心地向郯子请教古代官职的问题。

● 苌弘:姓苌,名弘;老聃:姓老,字聃

苌弘和老聃的名字组合看似很难理解,实则简单:苌弘,姓苌,名弘,字叙;老聃,姓老,名耳,字聃。主要是二人的姓比较少见,容易造成困惑。

两个名字中,苌弘这个名字没什么争议,是“姓氏+名”的组合,而关于老聃的说法就很多了,司马迁在《史记》中如此介绍他: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耳”是名,“聃”是字,但“老”是什么他没有说。但著名文字学家唐兰先生认为,“老”是老子真正的姓氏。我比较赞同这个说法,这样,“老聃”的组合方式便是“姓氏+字”,“老子”的称呼方式和“孔子”一致。《史记》中讲老子姓李名耳,“李”极有可能是老子因遭遇变故而改的姓氏。

老姓比较少见,但一直有记载。《左传》中有老阳子、老佐、老莱子(有人认为老莱子和老子是同一人),我的身边也有老姓的同事,金庸还在《笑傲江湖》中塑造了两个老姓人物,是一对父女:老头子和老不死。

苌弘和老聃在历史上很有名,学识渊博,都曾在周朝做过官。孔子曾特意向他们请教专业知识——向苌弘请教过音乐,向老聃请教过礼,并且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在向二人请教的过程中,孔子也没有“官盛则近谀”的心理压力。

从郯子问官,从苌弘问乐,从师襄学琴,从老子问礼——孔子认识到了这几位“术业有专攻”,虚心向他们请教。而细细体会这四位老师名字里的门道,更能在不经意间理解韩愈的观点:面对这四位老师,孔子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他们只是“道”的化身。这为打破“位卑”“官盛”的从师障碍、彰显师道送上了“神助攻”。

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人姓名、称呼的几种常见形式

组合方式国家名+爵位姓氏+名姓氏+字职业+名国家名+名姓氏+尊称“子”籍贯(生活地点)+之+名(也有说法认为此类就是姓氏+名)姓氏+郡望(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该姓氏发源或兴盛的地方)姓氏+谥号姓氏+官职姓氏+号姓氏+籍贯姓氏+为官所在地姓氏+爵位兼称(姓名、字号、官职、爵位等共同组合)

示 例郯子 晋侯 秦伯苌弘 韩愈 文天祥 商鞅老聃 韩退之 苏子瞻 文文山师襄 庖丁 优孟 师旷 轮扁鲁班 卫鞅(即商鞅)孔子 老子 墨子 荀子宫之奇 烛之武 佚之狐韩昌黎 苏赵郡(即赵郡苏轼)韩文公 范文正 岳武穆韩吏部 杜工部 王右丞(即王维)苏东坡 李易安柳河东柳柳州王荆公(即王安石)冏卿因之吴公(官职+字+姓+尊称)太史文起文公(官职+字+姓+尊称)孟长姚公(字+姓+尊称)

【注】除了“姓氏+名”,古人名字这么多的组合方式一般都是礼节性场合要求的敬称,大多数情况下不直呼其名,可以称字、号、官、爵等以示对别人的尊重。直呼其名的情况主要有这几种:

(1)自称以表谦卑。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文天祥《指南录后续》)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李密《陈情表》)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王勃《滕王阁序》)

(2)用于正式的口头或书面介绍。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蔺相如者,赵人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

(3)长辈称呼小辈,上级称呼下级。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韩愈《师说》)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4)称所厌恶、轻视的人。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文天祥《指南录后续》)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廉颇蔺相如列传》)

猜你喜欢

爵位乐师韩愈
跨越千年仍美丽,韩愈从来不“退之”
居延汉简所见戍卒问题琐议
明代戏曲乐师顿仁考略
布莱梅市的乐师
从国君称呼看春秋战国时的“礼崩乐坏”
乐师
富翁和乐师
世袭制的起源和确立
“侯”和“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