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介入疗法对胃癌肝转移瘤疗效的分析
2017-11-01孙冰洁蔡清萍
●孙冰洁 蔡清萍
不同介入疗法对胃癌肝转移瘤疗效的分析
●孙冰洁1蔡清萍2
目的:观察不同介入疗法对胃癌肝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就诊于我院诊断为胃癌肝转移瘤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观察临床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胃癌肝转移瘤的疗效区别。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2.2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性反应比价示,观察组的毒性反应总反应率为25.00%,低于对照组的38.89%,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瘤患者,能够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毒性作用,在临床更安全有效,可推广应用。
介入疗法;胃癌;肝转移瘤
胃癌是消化道常发肿瘤之一,死亡率极高,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治疗胃癌及其肝转移的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及化疗等,由于手术治疗的失败率高达50%[1],部分患者术后仍有复发和转移,故采用以化疗为主的辅助性介入治疗成为大多数患者的首选。目前临床上对经肝动脉介入灌注化疗的治疗方法研究较多[2],但评价各异。因此我院观察比较了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和采用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瘤,分析其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为胃癌肝转移瘤的72例患者,72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均为原发病灶,病理结果提示72例患者患腺癌者56例,未分化癌2例,腺鳞癌3例,粘液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5例。患者男40例,女32例,年龄46~57岁,平均(53.4±2.4)岁。将所有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对照组),两组各3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为胃癌;②患者不愿接受外科手术或不符合手术指征[3];③经影像学确诊合并肝转移现象,且可见转移病灶的直径在1cm及以上;④无肝动脉介入灌注化疗的禁忌证;⑤排除严重肝肾疾病、食道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
基础化疗方案的药物为5-氟尿嘧啶。然后经皮股动脉穿刺后进行肝动脉灌注亚叶酸钙300.0mg(国药准字H32022390)、奥沙利铂130.0mg/m2(国药准字H20143263)、5-氟尿嘧啶500.0mg/m2(国药准字H31020593),在术后第2天使用奥沙利铂500mg/m2和亚叶酸钙300mg静脉滴注,共持续4天。
1.3.2 观察组
药物治疗方案同对照组,给予药物灌注后,对病灶供血的动脉进行栓塞,所用栓塞剂为超液态碘油乳化剂+250mg氟尿嘧啶5~15ml,用量为完全填充病灶。术后治疗药物、剂量同治疗组。
1.4 评定疗效标准[4]
肿瘤大小根据影像学测量:最长直径×最长垂直径。治疗后评定:①完全缓解:肿瘤病灶几乎或完全缓解;②病理完全缓解:病检标本中无肿瘤残留病灶;③部分缓解:测量肿瘤体积减小程度在50%以上;④疾病稳定:肿瘤的减小程度小于等于50%或是增大程度不超过25%;⑤疾病进展:肿瘤病灶变大或增加了新病灶。总有效率为①、②、③三项概率之和;总无效率为④⑤二项概率之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将毒性反应分为0~5级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处理,计量资料(±s )使用t检测,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2.22%,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数据结果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例(%)]
(2)两组毒性反应比价示,观察组的毒性反应总反应率为25.00%,低于对照组的38.89%,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毒性反应对比[例(%)]
3 讨论
由于胃癌的发病早期为明显临床表现,故常常被患者忽略,待临床发现时多数已发展为晚期,治疗相当棘手。而胃癌细胞经门静脉向肝脏进行转移,生长、繁殖最后在肝脏形成肝转移灶,进一步加重了治疗的难度,尽管使用根治性手术治疗,也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5]。近年来,介入放射学不断进步,成为治疗胃癌肝转移的新手段,临床上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次研究即观察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和采用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本次观察结果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瘤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术;观察组的毒性反应总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较单纯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更具有安全性。观察结果讨论认为介入治疗时将所需要药物直接注射入肝脏病灶,药物集中,与口服、静脉给药相比,能进一步提高肿瘤组织的药物浓度,降低与血液中蛋白分子的结合率,且避免了药物在肝脏、肾脏代谢时所引起的副作用,降低药物毒性作用;而栓塞术能够进一步阻断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养,使其营养中断,延长药物在肿瘤组织的作用,促进组织坏死,提高疗效,从而比单独应用灌注技术有效治疗率更高,适用于血供丰富的胃癌肝转移瘤。
综上所述,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较单纯灌注化疗的疗效更明显,能够确切降低毒性反应,有益于患者的愈后疗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但限于本次观察样本量较小,临床上胃癌肝转移病灶的血供特点不同,对于介入治疗的应用,仍需广大学者在临床上更深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单位:1第二军医大学学员旅;2上海长征医院普外二科)
[1]姜凤娥,刘爱娜,刘健楠,等.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胃癌肝转移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4,21(18):57一58.
[2]李佶阳,崔建新,申伟松,等.胃癌同时伴肝转移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2):117-120.
[3]刘鹏,朱旭,杨仁杰,等.72例胃癌肝转移化疗后进展的介入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9):742一746.
[4]何胜,曾维政.介入治疗应用于胃癌及胃癌肝转移治疗价值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20(2):127-129.
[5]经剑锋,吴开春.胃癌肝转移预后影响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47-50.
蔡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