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坠床危险评估对眼科住院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
2017-11-01雷丹
●雷丹
跌倒坠床危险评估对眼科住院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
●雷丹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眼科住院患者使用跌倒坠床危险评估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收集眼科住院患者共156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行跌倒坠床危险评估的基础上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将两组跌倒坠床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联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能够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风险,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眼科住院;跌倒坠床危险评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应用价值
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近几年医院住院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几率为3.8%-15.9%,而其中大约有7成不安全事件导致患者出现暂时性失能,大约10.3%的不安全事件导致患者死亡[1]。而眼科住院患者由于自身或手术原因存在视力障碍,因此在住院康复过程中的发生跌倒、坠床的风险更高。有研究报道称,由于眼科疾病与年龄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而手术患者大多年纪较大,在术后需要进行单眼甚至双眼包盖,因此相较于其他患者而言,其护理风险更高[2]。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在跌倒后1小时无法站起来,其死亡率会高出近1倍,而且极易引发医患纠纷[3]。在本次研究中,对眼科住院患者采用了跌倒坠床危险评估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眼科住院患者共156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8例),其中,对照组男43例,女35例;年龄在58岁-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7.5)岁;58例白内障患者,8例青光眼患者,4例视网膜脱离患者,3例翼状胬肉患者,5例其他。观察组男42例,女14例;年龄在43岁-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9±10.8)岁;57例白内障患者,10例青光眼患者,5例视网膜脱离患者,3例翼状胬肉患者,3例其他。排除标准:伴随严重糖尿病、肺栓塞、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血液性疾病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合并功能障碍者;精神异常者。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遵循的程序均符合相关伦理学标准,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行跌倒坠床危险评估的基础上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体如下:
1.2.1 跌倒坠床危险评估
评估内容如下:患者年龄在65岁及以上、行动不便、肢体残疾,则记3分;患者存在头晕、体位性低血压,记3分;患者存在失禁、腹泻、尿频症状,或者需要协助入厕,记3分;患者双下肢乏力或者步态不稳,记2分;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意识障碍或者不能量力而行,记1分;患者行走需要借助手杖、拐杖、助行器、家具或墙壁,记1分;患者全盲、弱视、偏盲,记1分;患者过去1年有跌倒史,记1分;患者需要服用镇静药、降糖药、降压药、利尿药等易致跌倒药物,记1分。患者的总评分越高,提示其跌倒坠床危险越高[4]。
1.2.2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成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小组。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历、能力进行分层质控,做到层层把关,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并对病房的安全质量进行如实报告。定期进行小组成员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安全的重要性、特殊病症的突发症状、护理风险、防跌倒坠床健康教育、护患沟通技巧等。
(2)防跌倒坠床护理评估表的制定。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进行防跌倒坠床护理评估,若患者病情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或转归应立即进行重新评估。针对已经出现了跌倒事件的患者,应详细询问并记录发生的原因、时间、处置对策、结果等,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防跌倒护理评估表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同时确保患者及家属知情,以提高他们的认识。
(3)患者的分类管理。若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较低,出现护理不良事件通常是由于病房环境较为陌生,从而潜藏着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该类患者进行病区环境的详细介绍,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对病室环境进行规范,并保持地面的整洁和干燥,在醒目处悬挂防跌倒牌。若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较高,那么应在其床旁挂上标识牌,并全天使用床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防跌倒、坠床健康宣教,并讲解易致跌倒坠床药物的不良反应,嘱咐其在服药后若要活动必须有人在旁协助。要求患者行走时不穿拖鞋,在拖地后不再湿滑处行走,嘱咐患者家属为其准备大小适中的衣裤。对患者的床头柜、椅子的放置位置进行固定,尽量除去环境当中的障碍物,确保通道的通畅。在接水处标识清楚冷热水开关,避免患者发生烫伤。将患者常用的物品放在便于患者取用的位置,加强高危患者的巡视,如有必要,可为患者提供便器和尿壶。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2.0处理数据,过程中计量资料由t检验,计数资料由卡方检验,若P<0.05,则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眼科手术后患者可能会行单眼包盖,从而导致其立体感觉被破坏,并缩小患者的双眼视野;而双眼包盖则会使患者的视功能被完全剥夺[5]。而跌倒坠床是眼科手术患者的常见不良事件,不但会阻碍患者的恢复,而且还可能引发其他病症,对患者预后造成诸多不良影响。有研究认为,眼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包括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过高估计自身的活动能力、视力障碍、血糖骤降等[6]。而通过跌倒坠床危险评估则能够对各种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准确评估,并筛选出高危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护理措施,若有助于降低高危因素的影响,使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78例眼科住院患者在行跌倒坠床危险评估的基础上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为1.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82%,X2=5.067,P=0.013。通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效地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完善了防跌倒坠床的相关护理流程,从而加强了护理人员的防跌坠床倒意识。另一方面,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沟通能力、集体向心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这样不但体现了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而且显著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7]。
综上所述,在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联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能够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风险,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绵阳万江眼科医院)
[1]曾素华,卢素芬,吴素虹等.眼科护理风险评估单在低视力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1):849-851.
[2]郭红梅,韩俊婷,王莉等.眼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05):586-587.
[3]吴孟波,刘爱忠,王琴等.眼科老年住院患者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及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15(03):103-104.
[4]刘颖琳,熊叶萍,卢素芬等.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住院防跌倒、防坠床的安全护理与应对[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325-326.
[5]卢素芬,曾素华,黄玩英等.眼科住院患者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1):2444-2448.
[6]张刘艳,翟军印,冯柱波等.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在眼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28(12):182.
[7]林小红,林卓艳,陈琳等.追踪法对预防住院眼科患者跌倒的护理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05):624-62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