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在高龄老年人血症异常危险分层高危患者中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7-11-01贺菲

保健文汇 2017年2期
关键词:肌酸激酶瑞舒伐脂蛋白

●贺菲

瑞舒伐他汀在高龄老年人血症异常危险分层高危患者中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贺菲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高龄老年人(≥80岁)血脂异常危险分层高危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高龄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d,疗程6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激酶(CK)等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98例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明显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过程中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均能够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高龄老年人血脂异常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适合高龄老年人血症异常危险分层高危患者使用。

血脂异常;瑞舒伐他汀;高龄老年人

血脂异常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血脂的异常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息息相关,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积极治疗高脂血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他汀类降脂药已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由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整体风险增加,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异常带来的绝对获益更大。但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多种疾病并存,且常联用多种药物,较年轻人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高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受到关注。本文对98例高龄老年人血脂异常危险分层高危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高龄老年人血脂异常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41例,年龄80-87岁,平均(83.5±3.2)岁。入选标准参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及开始药物调脂治疗标准∶血脂异常危险分层为高危者(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或10年危险性10%-15%)满足∶总胆固醇(TC)≥4.1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9mmol/L。排除标准∶(1)对他汀类药物过敏;(2)近1个月服用其他调脂药物;(3)活动性肝病患者,包括原因不明的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和任何血清转氨酶升高超过2倍的正常值上限患者;(4)肌酸激酶(CK)>正常上限3倍;(5)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30ml/min);(6)严重的感染;(7)肿瘤;(8)近期有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史;(9)继发性高脂血症;(10)重度高TG血症(TG≥5.65mmol/L)。

1.2 方法

治疗期间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膳食治疗要求进行饮食。治疗前停用其他降脂药物4周以上。口服瑞舒伐他汀(生产企业∶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83)10mg/d,治疗6周。可在一天任何时候给药,可在进食或空腹时服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可继续服用原抗高血压药、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心绞痛药及降糖药。治疗过程中随访每周一次,记录服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观察。出现以下情况终止治疗∶(1)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2)出现肌痛,肌酸激酶>正常上限5倍。(3)出现严重的肝损害(ALT、AST>正常值上限3倍)。

1.3 观察指标

1.3.1 血脂情况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在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具体检测项目

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激酶(CK)。

1.3.2 不良反应观察指

皮肤瘙痒、皮疹、恶心、便秘、腹胀、头痛、头晕、肌痛、全身无力、肌酸激酶>正常上限5倍,肝肾功能异常。

1.4 血脂异常治疗目标值

总胆固醇(TC)<4.1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9mmol/L。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 (±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降脂疗效

98例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治疗6周后,83例患者达到血脂异常治疗目标值,达标率84.7%。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值显著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对比(mmol/L±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对比(mmol/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时间 TC TG LDL-C HDL治疗前 5.70±0.69 2.05±0.58 4.01±0.50 1.10±0.15治疗后 4.05±0.61 1.74±0.44 2.33±0.45 1.19±0.17

2.2 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轻微腹胀,1例患者出现便秘,但均能够耐受。有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ALT轻微升高,但未超过正常值2倍,且无不适症状,后经复查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未发生肌痛和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事件。所有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肌酸激酶(CK)水平未出现明显异常,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ALT、AST、Cr、BUN、CK对比(±s)

表2 患者治疗前后ALT、AST、Cr、BUN、CK对比(±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时间 ALT(U/L) AST(U/L) CREA(ummol/L)BUN(mmmol/L) CK(U/L)治疗前 24.62±10.0225.67±5.84 80.27±18.99 6.52±2.99 101.02±20.70治疗后 25.81±9.56 26.08±6.11 78.75±19.32 6.60±3.02 99.10±21.23

3 讨论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2,3],高血脂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是其发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的发病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呈负相关[4]。因此,降低TC、TG、LDL-C水平,或提高HDL-C水平对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非常重要。他汀类(选择性竞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血脂药物。瑞舒伐他汀是目前有效的调脂一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HMG -CoA 还原酶的合成,从而竞争性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 促进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残粒通过受体降解途径代谢, 降低血清LDL-C 、TC 的含量, 同时使血清HDL-C 水平升高。瑞舒伐他汀口服5h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血浆清除半衰期约19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0%,因此决定了它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5]。同时,瑞舒伐他汀不经过CYP4503A4代谢,故药物间相互作用机会少,为其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其优点是肝脏选择性高,临床降脂作用较强,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可在一天任何时间给药,服用方便。此外,还可能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减少冠心病事件有关。

随着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我国人平均寿命也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日益突出,高龄老年人群比例逐年上升,高龄老年患者的用药已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本组的样本特点为高龄老年血脂异常危险分层高危人群,而高龄老人肝肾功能减退,同时多患有多种疾病,常需服用多种药物,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高龄老年人群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调脂治疗需要更小的剂量、更安全的药物及更可靠的疗效。他汀类药物降低TC和LDL-C的作用虽与药物剂量有相关性,但不呈直线相关关系[6]。他汀类药物随剂量增大,降脂作用增大,但同时不良反应也会增多。因此,不宜为片面提高疗效而过度增大剂量,尤其是高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需权衡获益/风险,选择合适的降脂药物及合适的剂量。本文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10mg每日一次对于高龄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可以显著降低TC、TG、LDL-C,尤其是LDL-C,且可提升HDL-C,84.7%患者达到调脂治疗目标。使用此药过程中极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程度轻,持续时间不长,总体耐受性和依从性良好,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10mg每日一次对于高龄老年人血脂异常危险分层高危患者有明确的疗效及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

[1]陈亚红,刘梅林. 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5, 7(5):7.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3]任绍学,何幼英,罗助荣. 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分析[J]. 东南国防医药,2013,15(4):403-4.

[4]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 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95

[5]孟玉卿,谷朝华.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J]. 河北医药,2012, 34(12):1831.

[6]赵水平.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及解读 [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 5(5):3.

猜你喜欢

肌酸激酶瑞舒伐脂蛋白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低密度脂蛋白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
类脂蛋白沉积症一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