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简《程寤》篇研读零札

2017-11-01

管子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忠信周长清华

韦 婷

(吉林大学 古籍研究所,吉林 长春130012)

新出土文献研究

清华简《程寤》篇研读零札

韦 婷

(吉林大学 古籍研究所,吉林 长春130012)

清华简一《程寤》篇文辞古奥晦涩,部分释读有待进一步商讨。本篇文章认为“敝”当读作“蔽”,训为明察、明断,“敝不义”指为政要明断是非;“行量”与“出入有量”义相近,“乏”训为匮乏,“行量亡乏”指为政有法度,无使生民困乏。“周”训为忠信,“长”训为善,“周长不贰”指忠信仁善没有二心。

清华简;《程寤》;“敝”;“行量”;“周长”

清华简一《程寤》篇属《逸周书》佚篇,该文完整记载了周文王之妻太姒梦到太子发把周廷之梓树于商廷,以此代指周将受天命代商的史实,颇具史料价值。笔者结合《逸周书》等传世文献诸多辞例,对其中几处释读略陈管见,敬祈方家指正。

我们认为“敝”当通作“蔽”*敝、蔽古多通用,详参看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 年版,第595 页; 白于蓝《战国秦汉简帛古书通假字汇纂》,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93 页。,训为决断、明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大可覩者,可得而量也;明可见者,可得而蔽也;声可闻者,可得而调也;色可察者,可得而别也。”高诱注:“蔽,或作察。”于省吾先生指出:“作蔽者是。《晋语》:‘及蔽狱之日。’注:‘蔽,决也。’左昭十四年传:‘叔鱼蔽罪邢侯。’注:‘蔽,断也。’决断义相因。‘可得而决也’,与上言‘可得而量也’词例相仿。察虽有分别之义,但下云‘色可察者’,作‘察’则复。”[4]1339此说可信。

“不义”指“不仁义”,清华简五《命训》因其内容与《逸周书》的《命训》篇大致相合,当是《命训》篇的战国写本[5]124,《命訓》简2、3:“夫司德司义,而赐之福,福禄在人,人能居,如不居而肘(守)*蔡一峰以为此字从又从丂,是“肘”字的异体,邬可晶读为“守”,“守义”古书多见,暂从此说。详参看蔡一峰《读清华五〈命训〉札 记二则》,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网站,http: / /www.bsm.org.cn /show_article.php? id = 2205,2015-04-14; 紫竹道人( 邬可晶) 在简帛论坛 的留言,http: / /www.bsm.org.cn /bbs /read.php? tid = 3250&page = 2,2015-04-13。义,則度至于极。或司不义而降之祸,祸过在人,人[能]毋惩乎?……夫民生而耻不明,上以明之,能无耻乎?”[5]125“司德司义”与“司不义”对文,强调福祸不在天而在于人为,劝戒当权者施行仁义。且下民“生而耻不明”,传世文献作“生而丑不明”,皆指下民善恶易淆,故当权者要“旌别淑慝”“举直错枉”而“至于至善”*卢文弨指出“无以明之”即“民不能自明”,在上者要“旌别淑慝”“举直错枉”。详参看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撰《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4页。。

梓木为良才,无可疑异,申超认为梓是代指太子发[6],“惟梓敝不义”紧接上文“择用周”,当指周为政之事。梓树能辨明不义,即为政明断是非,施行仁政。

《逸周书》中多见类似的表达:

《程典解》:“为上不明,为下不顺,无丑;轻其行,多其愚,不习。慎地必为之图,以举其物,物其善恶,度其高下,利其陂沟。”

《度训解》:“明王是以极等以断好恶。教民次分,扬举力竟,任壮养老,长幼有报。民是以胥役也。”

《常训解》:“明王自血气耳目之习以明之丑。丑明乃乐义,乐义乃至上,上贤而不穷,哀乐不淫,民知其至……政之至也。”

此皆讲的是为政当“上明下顺”,“敝不义”与“物其善恶”“断好恶”“明之丑”义相近,与《周书序》中“上失其道,民散无纪,西伯修明耻示教,作《文酌》”中“明耻示教”也可对应。《命训》简7:“以人之耻当天之命,以其巿冕当天之福。”[5]125此处进一步把人道“人之耻”与天道“天之命”相对应,讲的是为君当修明政以应天命,与《程寤》下文“明明在向”之“明明”同义,《尔雅·释训》:“明明,察也。”

因此,“惟梓敝不义,芃于商”当指周朝为政要辨善恶,明是非,修己身以化下,使民能迁善,以成其仁政。此与《程寤》开篇太子发把周廷的梓树种在商廷,最终化作“松柏棫柞”也可对应,兼指为政教化之事,似暗指周朝能施行仁政,故上行下顺,应合天命,最终将兴盛代商。

整理者疑“量”训为界限,意思是所行之处无所困乏[1]138。训量为界限,文意不通。黄怀信认为“行”训为用,“乏”训为缺少,“行量”即量材而用[7]。用量没有缺少与量材而用表达的是不同的意思,不可混谈,且上文已见“因欲,不违材”,此处不应再次指出要因材施用,而当是对其进一步的阐述。袁莹认为“量”有法度、准则的意思,“乏”当读为“犯”,违犯之意,意思是让梓树在商廷茂盛生长,可以使人们的行为有法度不犯法[3]。此说臆解,难以信从。

此句为“惟梓敝不义,芃于商”的下一句,亦指为政治民之事。我们认为,“行量”与“亡乏”文意相因,为“行有量,则民无乏”之省,讲的是为政要因民之性,顺天之理,因时置宜,无使生民乏困*蒙梁立勇老师指点,此或与《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义类似。此“乏”为“乏困”义可从,但考虑到此处当承上文指为政治民之事,此“行量”理解为因时置宜,合于法度,以使民不困乏更文从字顺。。“行量”即“出入有量”,意思是为政要“不失其叙”“不离其理”。《文子·下德》:“则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与有节,出入有量,喜怒刚柔,不离其理,柔而不脆,刚而不折,宽而不肆,肃而不悖,优游委顺,以养群类,其德含愚而容不肖,无所私爱也。”又《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王念孙以为量与长、藏为韵,“时”当据《文子》作“量”[8]831,意见可信。

《逸周书》中亦常见为政要因民性,顺天理则民不困乏的思想:

《度训解》:“罚多则困,赏少*王引之认为“赏多则乏”当为“赏少则乏”,困与乏皆谓民也。民众而罚多则民必困,民众而赏少则民必乏,此据王说改“多”为“少”。详参看:王念孙撰《读书杂志》,凤凰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则乏,乏、困无丑,教乃不至;是以民主明丑以长子孙,子孙习服,鸟兽仁德,土宜天时,百物行治。”

《常训解》:“困在坌,诱在王,民乃苟。苟乃不明,哀乐不时,四征不显,六极不服,八政不顺,九德有奸。九奸不迁,万物不至。夫礼非不承,非乐不竟,民是乏生□好恶有四征:喜、乐、忧、哀。动之以则,发之以文,成之以名,行之以化。”

“困乏”之事多与为政“无丑”“不明”“不时”“不顺”等有关,与“仁德”相悖,故强调为政要使生不失其宜,物不失其性,人不失其事,天不失其时,权其赏罚轻重,则仁政得以施行,民不困乏。因此,“行量亡乏”指为政有法度,则民不困乏,与上文“蔽不义,芃于商”文义亦紧密相承。

整理者认为“周”训为至,“长”训为久远,“贰”训为变,至于长久不变[1]138。黄怀信以为“周”训为周匝、无缝,“贰”训为变,意思是周密无缝,就不会有变故。复旦读书会调整简文后,认为“周长不贰”的“周”很可能是指周朝,且简8的“何务非和”是紧扣简6+8的“务亡勿用”[2]。此说有一定道理,从“不贰”“勿用”“和顺”“怀允”数词可见,该句讲的是忠信归服之事,但“周长”之“周”不当指周朝,而当训为忠信,“周长”与“不贰”属同义连文。《诗经·小雅·皇皇者华》“周爰咨诹”“周爰咨谋”“周爰咨度”“周爰咨询”对文,毛传:“忠信为周。”[9]566又《诗经·小雅·都人士》:“行归于周,万民所望。”毛传:“周,忠信也。”[9]914长训为善,《广雅·释诂》:“长,善也。”又《逸周书·玉佩解》:“谋成在周长,有功在力多。”孔晁云:“周,忠信也。”[10]1035此孔晁说实可信,此与《皇皇者华》中诸多“周”字皆指谋事之忠信。因此,此句讲的是忠信仁善昭于四方,则远近之民皆无不用命,相率归服。文献中也多见类似的表达:

《尚书·尧典》:“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左传·成公八年》:“季文子饯之,私焉,曰:‘大国制义,以为盟主,是以诸侯怀德畏讨,无有贰心。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今有二命,曰‘归诸齐’。信以行义,义以成命,小国所望而怀也。信不可知,义无所立,四方诸侯,其谁不解体?《诗》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逸周书·鄷保解》:“旦拜手稽首曰:‘商为无道,弃德刑范,欺侮群臣,辛苦百姓,忍辱诸侯,莫大之纲福其亡,亡人惟庸。王其祀德纯礼,明允无二,卑位柔色金声以合之。”

“周长不贰”与“惇德允元”“无有贰心”“明允无二”义相近,皆指忠信不二,则远近来服。

[1]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一)[M].上海:中西书局,2010.

[2]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尹至》、《尹诰》研读札记(附:《尹至》、《尹诰》、《程寤》释文)[J/OL].(2011-01-05).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2.

[3]袁莹.清华简《程寤》校读[J/OL].(2011-01-11).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76.

[4]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五)[M].上海:中西书局,2015.

[6]申超.清华简《程寤》主旨试探[J].管子学刊,2013,(1).

[7]黄怀信.清华简《程寤》解读[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8]王念孙.读书杂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0.

[9]李学勤.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017-04-20

韦婷( 1988—) ,女,汉族,湖北黄冈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2015 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文献与古文字。

K877.5

A

1002-3828(2017)03-0109-03

10.19321/j.cnki.gzxk.issn1002-3828.2017.03.17

(责任编辑:张杰)

猜你喜欢

忠信周长清华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圆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孙清华作品
百岁“武痴”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联墨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