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效与策略研究*

2017-11-01张廷国温少斐陈鹏程

法制博览 2017年29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价值观

魏 伟 张廷国 杜 娟 温少斐 陈鹏程 王 君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效与策略研究*

魏 伟 张廷国 杜 娟 温少斐 陈鹏程 王 君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丰富其社会阅历,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如何更好地鼓励大学生自主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对于参与服务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一方面,研究调查可以使大学生积极踊跃而又自发的去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志愿服务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被很好的展现这一平台的作用。

志愿服务活动;成效;策略;核心价值观

志愿服务活动是各个高等院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育人载体,大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学府,更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前沿阵地。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效与策略”,之所以选定它作为主题是因为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最大限度的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并在考虑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出发点的基础上,使其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能再有所提升。

一、研究的现状分析

2012年,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到: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来提高全体公民道德水准,增进公民的精神文建设。也就是说,广泛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有助于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更有助于全社会、全体公民从精神层次上丰富自己的生活,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公民的综合素质。基于此,各大高校可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落实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载体,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各大高等院校也将研究该课题视为校内政治思想工作中的一大热点工作。

(一)志愿者服务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在不同的阶层、面对不同的志愿服务对象中,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对志愿者作的定义:“志愿者是主动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帮助、提供服务而又不求物质回报的人,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知和理想信念”。[1]

在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变得越来越多元化,高校可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自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志愿服务活动的宗旨是服务社会、贡献社会,不以任何物质回报为目的,它的含义为通过志愿者的服务及自身知识或技能、财富来以各种活动形式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积极踊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他人、奉献自我、不求回报,这一做法有利于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

(二)研究的问题

在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中,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奉献精神的觉悟,而且还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著有成效。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中存在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拟结合多年来大学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分析志愿者活动的动因、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提升志愿者活动成效的策略性建议。为的是更好的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促使其长期的稳定发展,更鲜明生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充分利用志愿服务活动这一方式来引导大学生。

(三)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实证研究和文献法并重、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的方式结合进行,同时广泛查阅了关于志愿服务及德育研究的文献资料,以便收集研究的素材。

(四)研究对象及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山东某高校的大学生,受访者是选自该校(大一至大三)的在校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350份,收回有效问卷294份。研究的主要内容:受访者曾参加过哪些形式的志愿活动、为什么要参加志愿者活动、有何感受或收获,以及制约志愿者活动的因素等。

二、研究结果分析

现将问卷中较有典型意义的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分析。

(一)各个高校所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现状称得上是百花齐放,当问及“您有参加过哪些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时,调查结果如量表1所示:

表1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情况(可作多项选择)

依据量表4.1的统计分析可见,大学生热衷于的服务活动主要是参与社区服务、照顾老弱病残者,关注环保,参与义卖、募捐、资助他人和校内服务等。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这些是校内常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和爱心。

(二)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貌:服务社会、贡献社会。当问及大学生出于何目的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为什么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作多项选择)

依据量表4.2的统计分析可见,大学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社会阅历,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关爱他人,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

(三)大学志愿服务活动虽然强调自愿性、非功利性,但是否要对其所进行的志愿服务活动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当问及您认为以下何种方式是让志愿者最满意的激励措施时,调查结果如量表3所示:

表3 让志愿者最满意的激励措施(可作多项选择)

依据量表4.3的统计分析可见,志愿者最钟情的激励方式是获得志愿服务的证书或荣誉类证书、给予评优的机会。当然,亦有人表示不需要什么奖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定的鼓励,也许能更好地刺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而志愿活动的影响将会更深远。

(四)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进行发展,志愿者活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也浮现出来。当问及您认为目前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哪些问题时,调查结果如量表4所示:

表4 目前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依据量表4.4的统计分析可见,多数受访者认为影响志愿活动的主要问题是“流于形式”和需要创新。此外,在随机采访中了解到,受访者认为要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发展,还需要给予一定的财力和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三、相关讨论

(一)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效

1.有利于丰富社会阅历

在校大学生借助志愿服务活动这一形式,可以使自身密切体验社会、接触社会,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提高自身整体综合素质。志愿者通过投身社区服务、深入农村义务支教、扶贫帮困等活动,不断熟悉社会、丰富见识,方能成长为阅历丰富、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社会阅历和书本知识同等重要。

求职者的社会阅历,还包括一些志愿服务经历,比如照顾孤寡老人、义务支教等等。这些阅历能够反应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关爱他人之精神。这样的人能够认真对待企业交办的任务,而且很少会出现危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人的社会阅历将直接决定着他的人生高度。因此,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大学生铺设了可以提前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桥梁,而且还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阅历,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就业竞争力。

2.有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大学生的奉献社会和服务精神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也很好地彰显了“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这一精神是个体对于社会整体积极的奉献态度,也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资本。[2]这一精神是现代社会公民精神的支柱,“奉献”是志愿服务精神的中心;“友爱”是志愿服务精神的基础;“互助”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扬,及帮助了别人也提升了自己的道德素质,进一步完善了自己。

3.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今时代,对其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具有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所做出的一定的贡献来体现的。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是社会对个人的评价、尊重和容纳的体现。对一个人来讲,价值观是个人精神世界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的结果,是人一生的精神追求和不断奋斗的动力所在。[3]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4]

在大学生中,也存在着多元化的价值观。在部分学生中,价值观念模糊,片面追求财富,虚度时光的仍时而可见。为了充分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鼓励大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式,让大学生在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措施是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二)关于激励机制的思考

尽管志愿者活动是自愿的、不以报酬为文目的,但是授予相应的志愿证书、或给予相应的评优机会也实属必要。这是因为对做出贡献者、或正义行为的表彰,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肯定和认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鼓励志愿者继续努力,而且能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热情,真正发挥好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

1.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志愿者服务纳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中去,以此来鼓舞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2.坚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两者相结合的原则,将志愿服务归纳到党员的发展以及各项评奖评优中去。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获得评优以及入党的机会是对其价值观的一种认可和肯定,也是一种激励。

3.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工作,利用宣传展板、校园网站、微信等平台,宣传、扩大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力,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热情。

4.加大高校对志愿服务项目的扶持力度,对以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学术研究课题加以激励,也要发挥好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

5.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中,纳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给予相应的学分以示鼓励。

(三)志愿活动的创新与保障机制

1.志愿者活动要有计划性、针对性,要科学地规划志愿服务的具体任务或主要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严格管理志愿者队伍,加强队伍建设,从源头抓起,要做好大学生志愿者的注册、鉴定、评审机制,更重要的是抓好志愿服务者的培训工作。例如,针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任务和服务的对象进行相关知识、或技能的培训,其目的在于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同时这也是一种志愿服务活动的创新。

2.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基于这样一个推理,要发挥好辅导员和教师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的组织和指导作用。辅导员和教师需要参与志愿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以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高校需加大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投入以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也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以加大扶持力度。当然,亦可采取多元化的途径筹措经费,例如由国家、或学校划拨专项经费支持,或倡导社会捐助,以保障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

4.要加强志愿服务的法规建设。在这方面,“我国一向在法规政策方面对于管理青年志愿者组织处于空白,因此青年志愿者团队在登记方面处于混乱无序状态”。[5]因此,在国家尚无颁布法规的情况下,建议高校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条例,以鼓励和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开展。

四、结语

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基于这一思考,本文通过认真、且较系统地研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发现。研究表明,多数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或出发点大多是为了丰富自身的社会经验阅历,以及可以向他人、向社会弘扬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这似乎揭示了一个事实,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获得了他人的认可和赞誉,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志愿服务社会既显现了大学生高尚的理想信念,也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行动层面。同时,本文提出了制订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其目的是促进这一活动的健康发展。简而言之,如果各高校想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借助志愿服务活动这一平台可以更好地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当代学生的理想信念,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作为培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1]北京志愿者协会.走近志愿服务[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2]祝灵君.志愿者组织、志愿精神与政党领导[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8):42-47.

[3]张廷国.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取向的调查与思考[J].唯实,2004(4):69-72.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china.com.cn/news/2014-05/05/content_32283223_3.html.

[5]王晓蓓.我国青年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研究[J].北方经贸,2015(12):152-153.

G641

A

2095-4379-(2017)29-0025-03

魏伟(1990-),女,山东菏泽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廷国(1956-),山东栖霞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外语系,党支部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学生教育管理;杜娟(1987-),女,山东聊城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温少斐(1987-),女,山东招远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陈鹏程(1986-),男,山东烟台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君(1987-),女,山东烟台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2015年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立项课题。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价值观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