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撩拨”你的一缕风情客店镇美丽乡村建设剪影

2017-11-01周玉萍通讯员刘艾林

中华建设 2017年8期
关键词:客店南庄农户

本刊记者 周玉萍 通讯员 刘艾林

“撩拨”你的一缕风情客店镇美丽乡村建设剪影

本刊记者 周玉萍 通讯员 刘艾林

端起镜头,零星可见灰白色高低错落的瓦墙,山间绿水自然相映,仿佛一位矜持的“美人儿”,微微仰着修长的脖颈自然出现在画框里,一副“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的姿态。

才走进客店,远望一抹青山,“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诗句不禁涌入笔者的脑中。

“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称号在这里已是“见怪不怪”,或许外界就纳闷了,就这样一个“普通”小镇,怎么就成了湖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示范点呢,美丽乡村的“标识”从何谈起?

五月,带着一缕浅夏的气息及探秘心理,笔者行走在荆门市钟祥客店镇的小路上,只为一睹“她”的风姿。

只为一探她的一缕风情

乡村之美,既有她风情万种的“硬件”支撑,更有她潜心发展的“软实力”装备。地处大洪山南麓,钟祥市、京山县、随州市三地交界处,东南与京山县绿林镇接壤,东北与随州市长岗镇交界,南接钟祥市东桥镇,西临温峡水库,北靠钟祥市张集镇。山水相依,万木拥翠。

走在村子的柏油路上,两旁是满眼的郁郁葱葱,随处可见流动的泉水,缓缓地从村中穿过,与古色古香的房屋相映衬,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整个村庄流淌着灵动的气息。

见到客店镇党委书记朱克举时,一大早他已经参加完2个乡镇会议。“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我们做的工作不过是因势利导,顺着全域美丽乡村的路子,带领客店人将自己生活的地方建得更有生机”。然而,笔者转念一想,如果没有实打实的“固本”路线,无论如何也是做不到声名远播的,客店又是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撑起这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镇的呢?

“四千”建设篇

村村有景,户户有园,河中的奇石、山上的花草毫不羞怯地展露锋芒。朱克举告诉记者,如今的客店吸引着大江南北的游客纷至沓来,与该镇长期以来坚持的“四千”固本密不可分。究竟是哪“四千”呢?笔者从几个村庄中找到了答案:千户污水治理、千户垃圾分类、千户小景打造、千户评比示范。

善待污水+垃圾归位

客店镇版图面积273平方公里,却只拥有1.5万的人口,用“地广人稀”来形容并不夸张,由于大部分地势都是山区丘陵,过去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不强,门前污水横流垃圾衍生是常态。

据客店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客店山区坡地的地域特征,他们成功探索出了“厌氧发酵+沙石过滤+植物吸收”的污水处理模式,笔者亲身去现场了解到了这一工作模式。厨房、卫生间、洗澡间的污水经过管网收集进入沉淀化粪池,经过几次实验,他们在进水口设置了格栅以隔绝大块的漂浮物。污水到达处理池后,还要经过三道严格的“关卡”:池底设置有0.5米的水槽上部盖有孔板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利用自身水压采取上翻式细沙过滤;在细沙上部种植耐水泡的根系发达植物。

植物的选择也历经几次实验,最开始选择美人蕉,因其生命力并不旺盛终遭淘汰,现在大多户都选择一种名为“臭草”的生物,从3月一直持续生长到11月。

经净化处理的污水不仅没有危害环境,反而能用于浇地,有效解决了种菜农户的“心头病”。要知道,过去想浇地,必须得从200多米远的水塘挑水,碰上干旱天,更让人头大。客店镇因此成立了技术专班指导,采取农户出工出料、验收合格后镇里按每套系统3000元以奖代补的办法,推动建成污水处理池600余套,受益农户700余户,预计今年底可覆盖1000户。这样的污水处理标准化、自然循环零动力模式已在湖北省乡镇作为典型推广。

正当笔者纳闷,这么大一个乡镇,竟然难得看到花花绿绿的垃圾袋时,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的垃圾筐赫然映入眼帘,清晰地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

“村里有30个资源分类中心当垃圾回收点,再说我们村平时都有上门收购废品的,这些个垃圾有时还能换钱,实在利用不了的政府也派人定时拖走了,我们自己养成了习惯,每天看着干净整洁的村子心情也好,平时有小朋友丢垃圾,大人都会进行监督教育”,一位居住在附近的村民告诉笔者,户有垃圾筐、村有回收点、镇有回收站,看着村里的环境一天天变好,自己是打心眼里自豪。

一湾一景+激励评比

笔者一边漫步在明灯村、南庄村的小路上,一边感慨村庄带给人舒畅清新的感觉。通村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兰花、毛竹等乡土花卉,用瓦片垒起来的景观墙不时吸引眼球,连菜园里都能见到不一样的风景,划得规整的小菜园种植着各式蔬菜,田边用水泥砌起了一道道分割线,村民说是为了方便行走不至于沾上泥巴。但在笔者看来,分明又是一道匠心之作。

笔者了解到,打造庭院小景也是客店的一大“法宝”,客店人就势造景,新栽本地绿化树木47万多棵,建设绿化带17公里,还对古树木建立了电子档案,预计实行挂牌保护。河里的奇石、山上的花草,废旧的砖瓦都是他们的原材料,经过妙手回春后,这些村头小景、观光小院遍布在客店的每一个角落。

在村民的极力推荐下,笔者来到明灯村,只为一饱眼福,感受他那悠远的文化。只见村口一排硕大的石壁上,老远就能看见“明灯村”三个红色的大字,走进才知道原来是利用过去保存下来的磨子、土砖布瓦、河道里的鹅卵石等修砌而成的文化墙,这样别致的LOGO真可谓夺人眼球。走进农户住宅,笔者看到有的农具被钩悬在临路的屋梁上,有的将石磙、磨盘,闲置的犁、耙等农具整齐摆放,当真是农耕文化特色村。

问及这样的特色文化村还有哪些时,村民告诉记者,南庄村充分利用对节树、千层石等本地材料,建设了“对节一生、钟爱千年”的对节文化特色村;还有赵泉河村,通过改造废弃牛屋、复原稻田、粮仓等的封神文化特色村;在邵台村,百亩田园、幽静古道是最大特点;最有原始村落韵味的就是水没坪,其“中国古村落、人口不变村”历来为外界困惑。还真是应了朱克举的一句话“客店镇是真正的一户一景一湾一品”。

为了激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热情,客店采取“三评两奖”的办法,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最美示范湾和最美农户的评比。全镇每年评选一次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每季度评选一次最美示范湾,每月评选一次最美农户,分别在镇村公开公示。目前,全镇有5个村(明灯、南庄、邵台、赵泉河、马湾)评为示范村,50多个示范湾,最美农户278户。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推动当地形成了村比村、湾比湾、户比户的氛围。提及评比,村民都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小”投入撬动大产业篇

文化铸就了客店之魂,释放了乡土魅力。看得到乡俗,感受到乡情,听得到乡声,体味到乡味,感悟到乡思,留得住乡愁。这是客店留给笔者最深刻的记忆。正因为其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在全省颇具影响力,也带动了全镇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今非昔比” 风貌大变

客店镇作为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核心景区,近年来,该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名镇建设的路子上越走越远,最新数据表明:2016年全镇实现财税收入158.44万元,增长10.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318元,比2015年增长13.23%,游客接待量达到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2亿元。

凭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客店人将每家每户都打造成了独一无二的乡湾小景,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农房变客房,田园变乐园。据了解,全镇现有农家乐民宿经营户150余家,其中三星级经营户54户,从业人员500余人,户平年收入5万元以上。再加上这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土菜、别具风味的地方小吃,处处彰显着农家风情。在此地赏山中景,品山中珍岂不快哉。

笔者在南庄村的“对节人家”民俗游客接待中心住了一宿,民俗老板娘告诉笔者,这些年南庄每年都有新风貌,2015年3月,政府先后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对南庄台一组、二组36户实施小景打造、立面改造、改厕改建、污水处理等措施,修游步道、建公共绿地、整治堰塘、保护古树名木,对节人家民宿游客接待中心也是2016年“十一”期间营业的。

“背篓去、篮子来,有女不嫁南庄台”,这是过去南庄的真实写照,而今,“对节树、泉水来,游客最爱南庄台”的佳句响彻全庄,许多农户通过转型发展农家乐民宿达到增收。赵泉河村正是通过这种经营方式打造旗鼓台美丽乡村自然湾,美化了村庄环境的同时,真正让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配套旅游设施建设上,他们在旅游沿线依托村部建了6个游客驿站(马湾、南庄、明灯、邵集、邵台、赵泉河),驿站内包括各村游客服务电话、导览图等内容,为游客提供休息、茶水、旅游咨询等服务。在旅游沿线配套建设旅游公厕10个,在最能展示客店之美的地方兴建观景平台,最大程度展现客店之美。

“揭开面纱”:调整产业结构

随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客店美景“揭开了面纱”,客店人结合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在发展旅游观光生态产业上下了一番功夫:赵泉河村利用团鱼坪高山云雾茶的资源优势,成立了茶叶专业种植合作社,年产云雾茶达3万斤,销售收入近200万元;马湾村成立钟祥市圣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瓜蒌中药材种植基地160亩,预计年亩收入达7000余元;南庄对节人家生态园里种起了铁皮石斛,年收入可达150余万元。明灯村七组5家农户发展葡萄园、桃园20亩,户平年增收2~5万元;南庄的对节人家生态园里种植着葡萄、猕猴桃。

赵泉河村依托现有茶园开发的观光农业项目,游客可以亲自到茶园采茶,到农户家炒茶、品茶,观看茶艺表演,相互切磋茶道,不失为新型乐趣所在,小镇上随处可见卖茶的农户。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说到客店大大小小的泉眼还真不少,有80多处,最令人称奇的是陈湾四季泉。陈湾有两处毗邻的泉眼,一处是温泉,常年温度在40度到60度之间;一处是冷泉,常年温度在3度左右,属国内少见的冷热并存泉,日涌水量3千立方米。这是大自然赐予客店的又一“福利”。目前,香港柯瑞集团已与客店签订陈湾四季泉开发协议,预投资10亿元,打造温泉度假娱乐中心。

不得不提的是中华葛文化风情园,笔者特意去参观了这一大手笔投资打造的产业园,六大园区组成的风情园已成为客店旅游名镇创建的重要项目之一:葛文化主题公园景观区,葛文化博物馆展示区,葛产品加工区,葛苗、葛根种植示范区,葛藤山野外狩猎探险区,葛农耕民俗文化娱乐互动区。

为了葛文化风情园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钟祥客店镇政府为该项目引水沟渠建设等工程落实补贴资金,积极申报葛育苗中心建设项目,引导周边农户大力种植葛苗,并对种植葛苗农户实施种子补贴,保证公司的原材料供给,投资30多万元对风情园周边的邵台一组45户实行房屋立面改造,美化周边环境。

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的理念,客店建百个小果园、千亩有机蔬菜、万亩泉水稻,将资源丰富的农产品进行包装推介,把绿色食品变为旅游食品,打造了属于客店的品牌效应。

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古老热土上,客店人用一个个“小举动”厘清了发展思路。现在,客店的山是青的,水是绿的,古树新芽满枝,仿佛预示着客店镇的美好明天。

猜你喜欢

客店南庄农户
烟台市福山区南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小村庄实现大发展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给汽车加啤酒
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南庄”商业价值调查
拿点鱼去喂马
村魂是颗“空心李”
给汽车加啤酒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