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剩”之道
2017-11-01周志霞
○文/本刊记者 周志霞
制“剩”之道
○文/本刊记者 周志霞
成品油出口并非化解产能过剩的灵丹妙药,还需从根本上淘汰落后产能。
实现中国梦,不需要炼油行业再盲目扩能。 供图/CFP
产能过剩的背后是低端产能结构过剩。如何化解?
我国在提升一体化程度的同时,希望进一步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几年过去,效果虽有,但总体并不理想。
成品油出口并非化解产能过剩的灵丹妙药,形成多元化竞争的格局,还需从根本上淘汰落后产能。
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这回余下的时间不多,时不我待。
一放一收 双管齐下
炼油能力过剩已经四年有余,如何化解?
早在2014年,国家对调整炼油产业可谓双管齐下。一方面2014年9月从提升我国炼油行业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方面下手,下发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另一方面在着力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炼油行业优胜劣汰与产业升级方面。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解决地方炼油企业原油供应问题为基础,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石化产业重组改造和基地建设。
为何从这两方面入手,还得从我国炼油能力过剩的结构说起。
截至2016年底,我国炼油能力达到7.5亿/年,已占全球炼油能力的15%,居世界第二,但平均下来规模仅为405万吨/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54万吨/年。
“其实我们看到的数字,很大的因素也是由于中国平均规模低,把世界平均水平拉低了。如果把中国的替除掉,我国的炼油规模还达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王辉(化名)说。
中国炼厂平均规模水平低一方面体现在一体化、集约化程度低,另一方面体现在低端落后产能多。
一体化、集约化程度方面,中国目前虽已形成2 4套炼化一体化(炼油、乙烯、芳烃)联合装置,其中14家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一体化企业,9家企业实现了炼油、乙烯、芳烃联合生产。但国内炼厂加工装置灵活性、不同情况下的应对能力、生产和营销计划还未达到高度市场化程度。“目前我国石化产业炼化一体率只有约10%,整体水平仍然明显偏低。”王辉说。
举个鲜明的例子,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是国内排名第一的炼化企业,年炼油能力达到2300万吨。但在全球年炼油能力2000万吨以上的企业中,镇海炼化仅排名第18位。
“反观美国和欧洲的石油化工企业中,小企业并不是特别多,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已成为国际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之一。”王辉告诉记者。由于炼油化工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在物料和能量利用之间存在很多优化的可能性,可以充分利用原油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例如美国的石脑油和乙烷裂解轻烃装置可以相互切换,灵活装置能力达到50%以上。
“我国炼油行业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产能过剩,而在于存在过多的落后产能,也就是低端产能结构过剩。如果把这部分小型炼厂淘汰掉,我国的炼油产能是不过剩的。”王辉告诉记者。
由此,我国炼油行业在提升一体化程度、优化产业布局方面,《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中石化打造四大炼油基地应运而生。同时国家给予民营企业同等的发展机会,提供诸如经申报审核放开“两权”的政策扶持,进一步促进淘汰落后产能,以此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行业似乎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在《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政策引导下,国企、民企炼油项目纷纷上马。数据显示,随着四个世界级炼基地和七大石化基地建成,我国炼油能力还将有大幅提升。其中四大炼油基地炼油能力将达1.3亿吨/年,占中石化炼能的45%、全国总能力的17%。七大石化基地2020年我国炼油综合加工能力将达7.9亿吨/年,乙烯、芳烃生产能力分别为3350万吨/年、3065万吨/年,将分别占全国总产能的40%、50%和60 %。
一体化、集约化程度提升的同时,我国近几年淘汰落后产能又怎样呢?
淘汰难
“的确是停产了,而且是永久性停产,厂子里的工人已经分流或者被遣散。”中石化西安石化内部人士表示。
随着我国炼油过剩的加剧,淘汰落后产能已迈出实质性步伐。
中国石化西安石化的彻底关停正是国企淘汰落后产能的产物。但国企中类似西安石化这样命运的并不多,从总量看也是少数。早在2016年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主任赵日峰表示:“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石化所属企业存在用工总量大、社会包袱重困难。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最大困难就是妥善安置好富余人员。”
相比炼油能力较强的国企,民营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也下了一些功夫。
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符合条件的原油加工企业在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前提下可使用进口原油。
炼油转型转向哪里? 摄影/徐 捷
民营企业为了最大程度享受到这份政策红利,纷纷加入到了淘汰落后产能的阵营。“我们公司2015年淘汰了230万吨炼油能力,并承诺通过实施质量升级改造于当年底完成国V标准汽柴油质量升级,由此发改委批准了公司使用进口原油331.2万吨/年。”京博石化副总经理崔宪峰说。
和京博石化的情况类似,这两年随着国家加大力度发放了原油使用配额,民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2015年,包括京博石化、东明石化、亚通石化、天弘化学等12家民营企业共淘汰落后产能3477万吨。加上中石化和中化淘汰的580万吨炼油产能,我国合计淘汰炼油产能4057万吨。2016年,包括鑫月燃化、恒源石化、鑫海化工等7家民营企业共淘汰落后产能1786万吨,加上延长石油淘汰的300万吨炼油产能,我国合计淘汰2086万吨炼油产能。
这样,这两年承诺或实施淘汰的落后炼油能力合计达6143万吨,其中民企和地方企业淘汰5563万吨,占总淘汰能力的90.6%。
“但按照200万吨/年以下的炼厂150家占我国产能14%,淘汰落后产能的数量远远没有达到。”王辉说,不仅淘汰数量没达到,而且这两年地炼每年淘汰的的落后产能也有一定的水分。
这种水分为两种。一种是原本就是五六年不用的老装置,甚至是“废铜烂铁”被充为“淘汰落后产能;另一种几家炼油能力只有几十万吨的小炼厂,抱团“取暖”来获得原油进口使用配额。
那么,是什么让它们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呢?
“这些小型炼油厂多数都是早年间一些地方未经批准撤回自新建、扩建的一些炼油厂,无论从规模上、技术水平都属于落后产能,唯一盈利的办法就是靠避税。”王辉说。
避税以后有多大差距,对比一下就知道。国有炼厂加工吨油的税费为1500元~1600元,经过避税后的小型炼厂吨油税费则在几百元不等,少的吨油税费只有100元~200元。
“如果合理交税,这些小型炼厂都是亏损的。”王辉说。
关于税收的问题,一位较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人士表达了看法,“其实站在我们的角度,也不希望这样的炼厂存在。它们长期给市场造成一种无序的竞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炼厂行业具有周期性,让它们调整优化又没有这样的实力。对于企业自身来讲,企业就是生命。因此,真正淘汰起来确实挺难的。”
不管怎样,近几年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在炼油能力过剩加剧的情况下,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意识还在逐渐增强。例如,京博石化目前炼油产能占比50%以上,计划“十三五”期间投入120亿元,进一步延伸产品链,拓展调整产品结构,将炼油产能降到35%以下。调整后的产能结构是炼油占1/3、化工占1/3、原料占1/3。
规模小的炼厂淘汰难,面对我国近几年仍以每年新增炼油产能3000万吨的增长压力,如何消化国内过剩成品油?业内不少人士把眼光投向成品油出口,把化解国内炼能过剩寄希望于此。
出口将达5000万吨
我国成品油出口不断扩大的背后是我国成品油需求增速逐渐放缓。达4000万吨。”朱和说。
“因为近两年淘汰了一些落后产能,再加上成品油出口猛增一定程度缓解了我国炼油能力过剩的压力,给业内人士造成了我国炼油过剩已不那么严重的错觉和假象。”朱和说,事实上截至2016年底,我国炼油能力仍净过剩7000万吨/年。
还有这么多的过剩产能,2020年前又新增1.2亿吨/年炼油能力,然而未来国内成品油需求在新常态下仍将继续有所放缓,因此成品油出口仍将大幅增长。
受未来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汽车保有量、天然气及电动汽车替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20年国内成品油需求量为3.7亿吨,年均增长率只能达3.5%。”业内人员表示。
“淘汰落后产能缓慢的情况下,成品油出口成了主要缓解产能过剩的手段,2020年成品油出口或将进一步升到5000万吨以上。”朱和告诉记者。
为了化解,过剩加剧就增加出口。然而,未来我国成品油出口的主要地区亚太,能否承受那么大的量,是个未知数。
因为亚太地区成品油市场并非风平浪静。
2016年我国成品油消费量28948万吨,同比增长5%,其中汽油同比增长12.3%,柴油同比下降1.2%。
由此,在成品油需求放缓、国内炼油产能增加的情况下,成品油出口成为平衡市场的重要途径,且随着炼油过剩的逐渐加剧,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井喷”式增长。
查看近几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逐年增加的数量,年年创出新高,称之为”井喷“的确不为过。
2012年时,我国成品油净出口量仅为495万吨。2013年我国成品油出口跃升至968万吨,2014年1485万吨,2015年2135万吨,每年均以40%~50%的速度猛增。到了2016年,成品油出口同比增长57.8%,增至3355万吨,已占国内成品油产量的近10%。
2017年成品油出口量还将继续增加。
日前,国家商务部大幅上调2017年第三批加工贸易成品油出口配额,为906万吨,这个数字是第二批额330万吨的近三倍。截至当前中国已发放了3批共计超过3300万吨的成品油出口配额。
“显然这个量是不够的,预计今年成品油出口可
炼油过剩,成品油降价销售将是常态。供图/CFP
亚太市场风起云涌
“未来亚太将是世界炼油能力过剩最为严重的地方。”朱和说。
据了解,近几年向亚太地区出口成品油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印度、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从2016年汽煤柴成品油净出口量看,韩国、印度加起来约为1亿吨、中国3000多万吨、新加坡3000万吨,再加上日本近1000吨,中东、俄罗斯也有一定量成品油向亚太出口,共计约2亿吨的汽煤柴油品出口量。
朱和告诉记者,目前亚太成品油市场总体是饱和的。未来作为世界主要的油品消费地区将成为油品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
一方面目前以中国、印度、韩国、新加坡、日本等为主的成品油主要出口国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印度还在计划进一步增加炼油能力,在增加国内供应的同时扩大对外出口。其中,最大的项目当数印度与沙特阿拉伯合资新建的6000万吨/年大型炼厂。随着该大型炼油项目的投产,印度炼油能力也将提高30%。
另一方面未来亚太传统的主要成品油进口国,包括印尼、越南、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正在推出新建和拟建炼厂计划。2020年前后将有一批炼厂陆续投运,其成品油自给程度将有大幅提升,从而使亚太成品油出口市场提升空间受到压缩,出口市场甚至可能有所萎缩。
亚太市场即将饱和,出口并不是化解产能过剩的良药。供图/CFP
不只这些,目前中东地区以沙特、伊朗、阿联酋、科威特等国为主的国家近年来炼油能力不断扩张,跨区出口贸易特别活跃,而主要出口目标正是亚太和欧洲等地。
这样看来,亚太市场成品油出口市场的确不容乐观。
按目前成品油出口形势看,2020年我国成品油出口将达到5000万吨以上。“这样的竞争形势下,难免会有成品油出口不畅或者受阻现象发生。”朱和说,就算我国可以正常出口,届时将超过韩国和印度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成品油净出口国,带来的副作用将是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一些与扩大出口相关的运行体制机制和储运设施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由于亚太地区新增炼油项目较多,炼油能力过剩加剧,该地区炼油毛利仍将处于全球较低水平。预计2017年,全球炼油毛利低于2016年的水平;2020年前,全球炼油毛利预期低于2015年的高峰期。
这样的一个竞争市场,而我国炼油企业仍存在生产和运输成本高、品质与目标市场差异大,接卸港口配套设施不健全不适应等问题。
到时能否竞争得过呢?
化解需要动真格
亚太市场产能过剩形势同样严峻,我国一味靠不断加大成品油出口并非是缓解炼油产能过剩的灵丹妙药。
“其实就算不从过剩的角度去看,我国环保要求日益严峻,从环保角度上看也不适合走‘大进大出’的发展之路。”朱和说。
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测算,加工每吨原油排放0.3 6吨二氧化碳。2016年净出口的成品油加工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已达2350万吨之多,若2020年成品油出口量增至5000万吨,将有更多排放的二氧化碳留在了国内。在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的形势下,朱和告诉记者:“这样把‘更多清洁送出国门,让更多的污染留在国内’的做法,并不合算。”
由此,我国还需从自身下功夫。最为重要的是国家在炼油产能过剩加剧的情况下,相关部门要宏观控制好行业的增量和存量,炼油企业更要调整,做强做好存量,严格控制高标准地做精做优增量。
目前两权放开以后,民营企业比较活跃,在增量方面,除了一部分是央企原定并一再拖延的自建或中外合资项目,大部分是地炼拟开建获得地方批准的项目,都是向规模化、炼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这样是好事,有利于市场整体提升,但我国要结合目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成品油增速放缓,目前炼油产能过剩加剧这些不争的事实,进行统筹管理。无论是央企还是民营企业,一视同仁,整体控制产能扩张的数量和投资的步伐。”朱和说。
存量方面,国家要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严格控制和适当提高炼油准入门槛,把现有的项目做好做强。
“此外,单靠国家行政手段也许还解决不了过剩的问题。相关部门还需要用市场手段来优化资源的配置,一方面将价格放开,一方面完善成品油税收。”王辉说,只要国家定好规则,无论民营企业还是央企都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合理竞争。
“国家从存量和增量上下功夫,对于企业来讲要有前瞻性,全盘考虑,看到这个行业的风险性,新增产能要慎之又慎。”王辉告诉记者。
虽然一体化方向发展是好事,但炼化一体化意味着什么都要做,都要专,企业要具备化工原料、仓储管线、原油燃料油批发渠道等。民营企业未来是否有这样的实力要考虑清楚。另一方面,全球炼油产能过剩形势加剧,未来的行业前景不会永远繁荣,有高潮也会有起伏,盈利也将进一步摊薄,以至于到微利。由此,企业发展新增项目切不能完全按照现有的毛利水平来测算未来炼厂建成之后可能的盈利。
由此,需要全国上下一盘棋,综合下大力气来化解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
“从目前形势看,预计我国炼油产能的好日子还将有四五年的时间,也就是亚太地区的炼油项目还没有投产之前。我国要抓住这个时机,把工作做到前面。”朱和说。
朱和强调,化解炼油产能过剩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如果近几年我国炼油产能过剩依旧没有改观,煤炭、钢铁的昨天就是炼油行业的明天,绝非危言耸听。到那时也不是淘汰落后产能那么简单,影响的将是我国整个炼油工业。
当然,那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
责任编辑:石杏茹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