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
2017-11-01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河南内黄456300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 河南 内黄 4563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
徐青云张晓艳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 河南 内黄 4563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辅以中药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总疗效、胃镜下改善程度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治疗组胃镜下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对两组进行1年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修复胃黏膜损伤,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因素与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失调、胃肠神经肽及激素、HP感染、胃肠排空障碍等有关[1],临床表现主要为饱胀、嗳气、反酸、吐苦水、恶心呕吐及胃痛等,尤多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及胃肠吻合术后,发病率约为5%[2]。西药治疗短期内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复发率较高,而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独特疗效逐渐受到临床关注[3-4]。笔者选取收治的1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临床疗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镜诊断标准[5]。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8.6±8.9)岁;病程0.5~8年,平均(3.8±1.8)年。治疗组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37.8±10.2)岁;病程0.4~7.8年,平均(3.7±1.6)年。排除有胃肠道手术、肝胆疾病史,以及近1个月内使用抗生素、抑制胃酸分泌药的患者。两组在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3),3次/d,5mg/次,餐前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410),3次/d,0.5g/次,餐后服用。3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药用:黄芩9g,陈皮9g,旋覆花9g,枳实10g,姜竹茹12g,姜半夏12g,柴胡12g,白芍12g,甘草5g。胃痛较重者加生蒲黄10g,元胡10g;脾胃热盛者加蒲公英15g,黄连6g;脾胃气虚者加党参15g,白术10g;反酸明显者加吴茱萸10g,乌贼骨15g。日1剂,分早晚服用,30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2个月后,复查胃镜,观察胃镜下胆汁反流、胃黏膜修复情况;两组临床总有效率。
1.4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进行疗效评估。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镜下胃粘膜澄清、幽门口胆汁反流消失;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显著好转,镜下胃粘膜变淡、幽门口胆汁反流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或加重,内镜检查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0%,两组之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镜下疗效比较 疗程结束后,胃镜复查显示:治疗组胃镜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胃镜下总有效率为72.0%。两组之间胃镜下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镜下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1年后,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8.0%;对照组复发20例,复发率为40.0%。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及精神压力的增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势,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内有研究结果显示,16%以上的慢性胃炎病人有胆汁反流[7]。西医主要是应用抑制胃酸分泌、增强胃肠动力、胃黏膜保护剂等进行对症治疗,虽在短期内有一定的疗效,但复发率较高。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吐酸”等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肝、胆密切相关。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气机升降失常、横逆犯胃,致使胃失和降、胆汁上逆所致。方中柴胡入肝胆经,疏肝理气,为君药;枳实泄热破结,白芍柔肝养血、缓中止痛,与枳实同用,可条达肝气、疏畅气滞,助柴胡舒畅气机、升清降浊且防伤阴血,共为臣药;黄芩配合柴胡清热疏肝;半夏辛散,入脾胃经,消痞散结,配合竹茹、旋覆花、陈皮和胃降逆止呕;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行气和胃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8],柴胡具有消炎、利胆、镇痛的作用,可促进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的胃肠蠕动;白芍、陈皮可松弛胃肠道的平滑肌,并具有镇静、消炎、抗溃疡的作用;半夏可促进胆汁分泌及加强肠管的运输能力,并可镇吐;甘草可缓解胃肠道痉挛,并有抗变态反应、抗炎的作用。
本次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治疗组胃镜下疗效总有效率为92.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修复胃黏膜损伤,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郭伟强,姚萍.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9,12(3B):511-513.
[2]陈春平.疏肝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6(6):68.
[3]袁文泽.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分析[I].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10):945-946.
[4]冯青青,樊拖迎,彭秋平,等.中西医治疗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6):578-580.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J].中华消化病杂志,2013,33(1):5-16.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6-7.
[7]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组.慢性胃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胃动力功能及有关因素的多中心调研[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9):602-605.
[8]张平.中医药治疗胃心综合征的体会[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1,3(1):17-18.
R573.3+4
A
1007-8517(2017)17-0130-02
2017-08-10 编辑:程鹏飞)
徐青云(1976-),女,汉族,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普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