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锻炼对腰肌劳损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
2017-11-01凤珠福建省漳州市第三医院福建漳州363005
凤珠福建省漳州市第三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5
太极拳锻炼对腰肌劳损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
卢美丽柯炬峰曾涛陈进吴艺秋陈凤珠
福建省漳州市第三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5
目的观察太极拳锻炼对腰肌劳损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符合标准的腰肌劳损康复期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行每周5次,每次40min,共12周的24式简化太极拳锻炼,分别采用VAS评分、SF-36评分量表进行疼痛及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太极拳锻炼方法可以缓解腰肌劳损患者腰部酸痛,提高其生活质量,也可提升广大群众及科学研究者对太极拳的认识,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为相关病症的防治和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太极拳;腰肌劳损;康复疗效
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伴反复发作,为临床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太极拳以它独特的练功方法和强身祛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功效[3-5]享誉世界,成为一项全球性健身运动,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本研究针对太极拳锻炼对腰肌劳损患者的康复疗效进行观察分析,以促进对太极拳的认识及全民健身的开展;同时,本研究已通过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临床注册账号:ChiCTR-IOR-16009376,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病例均来自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至福建省漳州市第三医院就诊的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通过对两组入组时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进行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组别例数年龄BMI病程性别/M/F对照组5461 97±6 0024 30±2 974 74±3 8421/33观察组5463 37±6 5923 94±3 724 97±4 7318/36
注:SD=标准差, BMI=体重指数, M=男性, F=女性。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70岁的患者;②病程≥3个月;③符合慢性腰肌劳损诊断[4]的患者;④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外伤或有严重脊椎疾病的患者;②有脊椎手术的患者;③处于孕期的患者;④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或过往6个月内参与过太极拳锻炼的患者。
1.4 样本量估算 以太极拳锻炼对腰肌劳损患者疼痛指标VAS的影响作为主要效应指标进行估算。α取0.05,β取0.1,根据公式:
试验组样本含量为N,对照组样本含量为kN,当k=1时,试验组、对照组样本含量相等,得出N1=N2=49,允许10%失访率,即得出试验组54例,对照组54例,共108例。
1.5 方法
1.5.1 对照组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塞来昔布2mg(辉瑞制药,批号:R73051),每日1次,每周5次,持续12周。
1.5.2 观察组 每次集中练习24式简化太极拳40min,每周练习5次,持续12周。采用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编串而成配备各技术动作口令的24式太极拳音乐,由具有教练资质的体育教师带领练习。动作包括起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手挥琵琶、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共24式。
1.6 随机与盲法
1.6.1 随机化分组及随机序列的产生 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随机序列采用计算机随机生成,结果由指定研究员保管,不予其他人员知晓。
1.6.2 设盲与揭盲 根据干预方法的特征,本研究无法对研究对象及干预者设盲,采用单盲法对结局评价人员、统计分析人员设置盲法,用字母A、B代替研究报告表的组别。待数据统计分析完成后,由研究负责人对组别代码评分揭盲。
1.7 随访 以门诊和电话随访为主。分别在干预前后,干预结束后4周、12周进行疗效指标随访。
1.8 结局指标的评价
1.8.1 基线测量 包括受试者一般项目、人口学资料。
1.8.2 生活质量 采用SF-36[6]对受试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SF-36包括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精力(VT)、精神健康(MH)、社会功能(SF)、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状况(GH)8个维度。其计分方法根据各条目不同权重,计算各维度中各条目积分之和,得到各维度的粗积分,将粗积分转换为0~100的标准分。各维度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在该方面的功能水平越好。
1.8.3 疼痛评定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疼痛程度用0~10共 11个数字表示,0为无痛,10为最痛。
1.9 技术路线图 如图1所示。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间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结果各维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比较 (分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两组间VAS结果经比较,太极拳组疼痛程度在干预后、随访4周及随访12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SF-36评分比较 干预结束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结果在PF、RE、BP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余5个维度结果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观察组生活质量在PF、RE、MH 3个维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余5个维度结果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周,观察组生活质量在PF、RF、RE、VT、MH、SF、BP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GH结果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SF-36结果比较 (分
续表
表4 两组SF-36结果比较 (分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社会分工的细化,久坐、久立或长时间弯腰工作,导致慢性腰肌劳损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腰肌劳损是一种多发病,主要由肌肉、韧带或关节等慢性损伤所致,其病理病因目前尚未清楚,但腰肌劳损的肌肉损伤同肌肉疲劳密切相关。肌肉在持续紧张状态下,引起局部疼痛、僵硬不适。41~55岁是发病高峰期,且青少年人群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8]。由此可见,慢性腰肌劳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9]。
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多样,指南推荐[10]康复锻炼对治疗该病具有中等效应,系统综述[11-12]及临床试验结果表明[13-16]康复锻炼可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太极拳锻炼具有静、松、缓、柔的运动特点,是一项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运动中以腰为轴带动上下肢运动,故有利于腰部肌力的锻炼,促使锻炼主体合理控制病患部位的肌力与平衡锻炼,从而达到促进肌肉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的效应。Hall A M[17]研究表明,10周的太极拳锻炼可缓解腰肌劳损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以日常生活质量,并且建议进行更长随访期的研究进一步支持太极拳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康复疗效。本研究得出相同结论,且疗效可持续至随访3个月。同时,本研究得出太极拳锻炼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体现在研究的随访阶段。
[1]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Primary Care (UK). Low Back Pain: Early Management of Persistent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M]. London: 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UK), 2009:9-12.
[2]王粤湘,农秀明,李婕,等. 广西部分地区腰肌劳损患病情况调查[J]. 社区医学杂志,2014,12(22):64-65.
[3]杨慧聲.国内太极拳健身效果和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28(6):717-719.
[4]郭明明,赵丽光.浅谈太极拳健身机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6):878-880.
[5]王楠.太极拳运动的健身价值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8(1):140-142.
[6]Ware JE, Kosinski M, Keller S. SF-36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ummary Scales: A User's Manual[M].Boston:The Health Institute,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1994:13-17.
[7]Wallenstein S L, Heidrich G R, Kaiko R,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mild analgesics: the measurement of clinical pain[J]. Br J Clin Pharmacol, 1980,10 (Suppl 2):319-327.
[8]安晶晶,宁宁.下腰痛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7):2934-2935.
[9]Walker B F, Muller R, Grant W D. Low back pain in Australian adults: the economic burden[J].Asia Pac J Public Health, 2003,15(2):79-87.
[10]Chou R, Huffman L H. Nonpharmacologic therapies for acute and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for an American Pain Society/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Ann Intern Med, 2007,147(7):492-504.
[11]Hayden J A, van Tulder M W, Malmivaara A V, et al. Meta-analysis: exercise therapy for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J].Ann Intern Med, 2005,142(9):765-775.
[12]Ferreira M L, Smeets R J, Kamper S J, et al. Can we explain heterogeneity among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of exercise for chronic back pain A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Phys Ther, 2010,90(10):1383-1403.
[13]De Oliveira N T, Ferreira F S, Fuhro F F, et al. Muscle activation during Pilates exercises in participants with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 a cross-sectional case control study[J].Arch Phys Med Rehabil, 2016,98(1):88-95.
[14]Lawand P, Lombardi J I, Jones A, et al. Effect of a muscle stretching program using the global postural reeducation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oint Bone Spine, 2015,82(4):272-277.
[15]Pires D, Cruz E B, Caeiro C. Aquatic exercise and pain neurophysiology education versus aquatic exercise alon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lin Rehabil, 2015,29(6):538-547.
[16]Blodt S, Pach D, Kaster T, et al. Qigong versus exercise therapy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in adul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J]. Eur J Pain, 2015,19(1):123-131.
[17]Hall A M, Maher C G, Lam P, et al. Tai chi exercise for treatment of pain and disability in people with persistent low back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1,63(11):1576-1583.
R247.9
A
1007-8517(2017)17-0110-03
2017-06-28 编辑:穆丽华)
卢美丽(1988-),女,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神经及脊柱的康复研究。E-mail:792306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