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时灭菌制作平菇和鸡腿菇三级种零污染试验报告
2017-11-01王广来张海兰魏德军尹洪俊张克著曹德宾
王广来,张海兰,魏德军,尹洪俊,张克著,曹德宾*
(1.滨州市和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滨州 256600;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超短时灭菌制作平菇和鸡腿菇三级种零污染试验报告
王广来1,张海兰2,魏德军1,尹洪俊1,张克著1,曹德宾2*
(1.滨州市和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滨州 256600;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平菇、鸡腿菇等大宗品种的三级种,体积大,数量多,污染率居高不下,若干年来采取多种解决措施,效果均不佳。按照逆向思维方式进行超短时灭菌试验,实现了零污染的理想结果。
超短时灭菌;零污染;逆向思维;赛百09;百病傻;三维精素
食用菌三级固体菌种体积大,数量多,是其生物特性所定,在生料或发酵料栽培中,暂时尚无有效解决办法。三级种的污染率高,却是十分令人头疼但又难以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广大制种者,尤其是一线制种企业和大量的散户菌种生产者;据不完全统计,县级及其以下制种企业和制种户,大多采用常压灭菌方法,污染率一般保持在20%左右,高者可达50%以上,严重者可致绝收,情势相当严峻,既耽误了栽培生产,又浪费了大量原材料,更重要的是耽误的时间无法弥补,污染料随处抛弃形成新的污染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顺利发展。
多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寻求解决之道,采取了诸如提高灭菌压力、延迟灭菌时间、培养基中添加多菌灵药物以及加大药物用量等若干措施,收效甚微,或者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绿色和有机”原则指导下,按照简便操作、高效生产、最低成本、最高成功率的目标要求,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分析并试验,找到1个超短时灭菌制作三级菌种零污染的方法,实现了绿色和环保的愿望,符合可持续发展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国家相关政策。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培养基材料
棉籽壳,山东当地产,属于常规的中壳短绒产品;麦麸,市售产品;石灰粉、石膏粉,普通市售(建筑用) 产品;复合肥,氮、P2O5、K2O三元素含量各15%的国产复合肥。
1.1.2 药物材料
赛百09(碱性杀菌药物),百病傻(酸性抑菌药物),济南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中试产品;多菌灵,含量50%,江苏省某企业产品。
1.2 试验方法
1.2.1 培养基基本配方
棉籽壳450 kg、麦麸50 kg、复合肥2 kg、石灰粉10 kg、石膏粉5 kg。
1.2.2 试验因素和水平
试验采用L4(23)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正交试验表
发酵期间,每天翻堆1次,翻堆前后根据季节、料温等具体情况酌量补水,根据经验,保持基料的含水率在(63±2)%;接种、培养等操作环节均按常规进行。
采用低压聚乙烯塑袋做菌种塑袋,将料袋装入常压灭菌室后大火圆汽,灭菌室内温度达到95℃以上,继续保持2 h即灭菌结束。
灭菌结束停止加热后,使灭菌室自然降温,根据气温,保持8 h~24 h,然后将料袋移入接种室。接种、培养均常规操作。
根据气温以及环境病虫害基数状况,接种室、培养室采用200倍赛百09溶液和300倍百病傻溶液各喷1遍,13℃以上条件时次日加喷1遍,并隔2 d后增喷1 000倍氯氰菊酯溶液1遍以杀虫,而后启用。
试验分别在济南、潍坊、滨州等多地分头进行,在统一试验方法的前提下,不区别季节,亦不指定平菇、鸡腿菇的品种和菌株。
剔除个别因事、因病等特殊情况记录不完整的原始资料,将试验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得出试验结果。
2 结果与讨论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正交试验结果表
从表2可以直接看出,因素1的R(极差) 值达9.5,为显著水平。结果证明,灭菌时间是数次试验和分析后确定的第一位因素,该综合性试验验证了此前的多次试验结论,效果很明显。
因素B、因素C的R值相同,说明在该试验中,除第一因素外,其它常规因素的影响力度不大。
试验1、试验2的试验结果并排第一,据分析原因,超短时灭菌是主要影响因素,常规因素虽各有不同,但对试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由此可以分析,延长发菌时间和添加杀菌、抑菌药物,对污染率没有惯性思维想象中的控制作用。
据分析,超短时灭菌可以节省燃料、人工费等生产成本的60%以上,减少(常规) 污染率10%左右,综合生产效益可稳定提高20%左右;其它与之相关的优势,如无药物污染和残留、无污染菌种降低了环境污染、节约制种时间、确保栽培生产计划的执行以及维护制种单位信誉等社会效益无法精确计算。
采用本试验的方法进行平菇、鸡腿菇等生料或发酵料栽培品种的三级种的制种,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提高效率,发菌成功率100%,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菌种成品率得到了保证,符合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要求,也符合食用菌绿色发展的要求。
本试验提供了最佳配方组合为A1B2C1。
3 小结与讨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制种还是栽培中,基料中添加0.2%~0.3%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已成常态,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多菌灵或其它相关杀菌、抑菌药物等做法属于误入歧途,建议此后的该类生产中将该项药物从生产计划中删除,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此前的2次试验中,发酵操作时没有对料堆进行打孔,虽然污染率大大低于传统操作,但却没有达到零污染,是否说明基料发酵必须打孔,以避免厌氧微生物的滋生或干扰,尚待进一步做验证试验。
2010年前后,全国范围内棉籽壳大幅度涨价,一些企业和制种业户改用玉米芯作为主要原料,导致产生很多问题,尤其污染率更是居高不下,山东地区就曾经不止一次发生过因制种大面积污染而无法如期交货的事件,使得散户的栽培无法按计划进行,企业受损,菇农怨声不绝。在制作三级种生产中使用玉米芯等秸秆原料替代棉籽壳,是否可以获得与本试验相同的结果,尚待进行深入试验。
通过将本试验的结果应用于平菇、鸡腿菇、草菇、姬菇等传统生料和发酵料栽培品种,获得了相同的生产效果。本试验的结果是否可以应用到上述品种以外其它的食用菌品种的三级种生产,有待与业内外同仁一起进行深入试验。
[1]曹德宾,王广来,涂改临.食用菌基础及制种技术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曹德宾.平菇生产技术咨询精选[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S646.1
A
1003-8310(2017)05-0083-02
10.13629/j.cnki.53-1054.2017.05.021
王广来(1971-),男,中专,农技师,长期从事食用菌教学、生产与经营。E-mail:dgwgl@163.com
*通信作者:曹德宾(1956-),男,高中,农艺师,主要从事富硒食用菌、功能食用菌、林下栽培食用菌等技术研究。E-mail:cdb761227@163.com
201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