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2017-11-01林雨青浙江理工大学

消费导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室友志愿志愿者

林雨青 浙江理工大学

舒烨 四川师范大学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林雨青 浙江理工大学

舒烨 四川师范大学

志愿者行为是个体自愿对那些主动寻求帮助的对象实施的一种长期且无偿的帮助行为。调查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参与情况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上大学前是否参与过志愿者活动、室友是否参与过志愿者活动这两个因素对大学生是否参与志愿者行为有显著影响。

大学生 志愿者行为 重要他人

引言

志愿者(volunteer)在英语中的释义集中于“志愿”与“无回报”两方面。Omoto等人认为,志愿者行为是在组织背景下,个体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自愿对那些主动寻求帮助的对象实施的一种长期且无偿的帮助行为[1]。

国外已有许多对影响志愿者行为参与的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人口统计学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国内志愿者活动起步较晚,研究较少,有研究发现国内外大学生参加志愿者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同。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个人和他人变量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参与程度是否产生影响。

一、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调查法,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问卷设置了个人变量(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家庭所在地、进入大学前后是否参与过志愿者活动)以及他人变量(父母分别是否参与过志愿者活动、寝室同学是否参与过志愿者活动)等9个选择题。向京、渝、浙等地多校大学生发放问卷260份,有效问卷247份。

二、结果

我们将上大学后是否参与志愿者活动当作因变量,将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家庭所在地、进入大学前、父母、寝室同学是否参与过志愿者活动当做自变量,进行多元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首先将个人变量纳入到回归模型,得出模型1;然后再将他人变量纳入回归模型,得出模型2。模型1拟合度指数为0.305,解释量为30.5%,模型2拟合度指数为0.648,解释量为64.8%,模型比较的卡方为73.800,p<0.001,模型二拟合度更好,他人变量对大学生个人进入大学后是否参与志愿者活动影响较大,达到了34.3%。

表1 大学生是否参与志愿者活动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从表1中可知,上大学前是否参与过志愿者活动、室友是否参与过志愿者活动这两个因素对大学生是否参与志愿者活动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不显著。上大学前参与过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更可能参与(Wald=4.443,p=0.035),其发生比是之前未参加过的3.627倍。室友参与过志愿者行为的大学生参与活动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室友未参与过的(Wald=40.517,p<0.001),其发生比是室友未参与过的大学生的59.998倍。可见室友对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影响很大。值得注意的是,模型1中,性别有显著影响(wald=10.155,p<0.001),而在模型二中性别影响不显著(wald=0.913,p=0.235)。相比于模型一,大学前有参与者与未参与者的比值在模型二中有所下降(模型一中Exp(B)=7.807,模型二中Exp(B)=3.627),他人变量降低了性别以及大学前参与程度的影响。

三、讨论

(一)他人对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影响

结果发现,是室友影响极为显著,而父母的影响没有显著。国外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具有榜样的作用,父母参与过志愿者活动的孩子更可能参与[2]。我国学者发现,父母对于大学生本人的志愿活动没有显著影响[3]。

我们的结果和Rosenthal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同,和我国学者李国武的研究结果相同。我们对10名同学进行访谈发现,父母很少对孩子进行志愿者活动方面的教育。许多同学对父母是否参与过志愿者活动不了解。这反映出我国父母教育在这一块的缺失,父母应更重视培养孩子意识,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

室友对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影响显著。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通常会和室友或同学等结伴,这样更有乐趣,可以分享“做好事”的喜悦,此外会因参加了某个志愿组织而获得更多的志愿活动信息并进行传播。因此,我们建议高校可进一步完善志愿组织,宣传志愿知识,激发同学们的志愿动机。

(二)大学前的志愿者行为经验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影响

大学前参与过志愿者活动的同学在进入大学后比大学前未参与过的更有可能参与志愿者活动。我们分析这可能有以下原因,(1)相对多的志愿经验使之在参与时不会有过多的顾虑。(2)可能受到过学校或父母的教导,从事志愿活动的意识更强。(3)与个体人格特质有关,研究发现宜人性和外倾性的人群[4],以及具有帮助性和他人导向的移情这两种亲社会人格特质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志愿者行为[5]。

(三)对回归模型总的分析

第二个模型中,自变量的解释量仍然只有64.8%,这说明仅仅考虑这些因素是不够的,还有其他重要因素在起作用。除了人格特质,依恋类型也会对志愿者行为造成影响。研究者还发现社会情境因素也对志愿者行为造成影响,所处社会网络的规模、志愿者活动的社会支持以及经济文化大背景、社会重大事件都影响着志愿者行为[6]。

[1]Omoto A M ,Snyder M.Sustained helping without obligation:motivation, longevity of service, and perceived attitude change among AIDS volunte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8(4):671.

[2]Rosenthal S, Feiring C ,Lewis M.Political volunteering from late adolescence to young adulthood:patterns and prediction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98,54:471-493.

[3]李国武.重要他人对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影响[J].青年研究,2010,(05):1-11+94.

[4]Carlo G, Okun M A, Knight G P,de Guzman M R T.The interplay oftraits and motives on volunteering:agreeableness,extraversion and prosocial value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 ces,2005,38(6):1293-1305.

[5]Matsuba M K, Hart D, Atkins R.Psychological and sociolstructural influences on involvement in volunteering.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7:41:889-907.

[6]Snyder M.,Omoto A M. Volunteerism:Social issues perspectives and social policy implications[J].Social Issues and Policy Review,2008,2(1):1-36.

林雨青(1993-),女,汉族,浙江永康人,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工程心理学。舒烨(1994-),女,汉族,四川绵阳人,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与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室友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猪一样的室友
还有梦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我就吃一点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