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方兴未艾,中技能岗先遇威胁
2017-11-01高旸
□高旸
科技发展方兴未艾,中技能岗先遇威胁
□高旸
笼统地认为科技进步会或者不会威胁人类劳动,往往忽视了机器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与劳动力市场更深层的互动趋势
工业化高速发展的这些年里,人类生活水平和社会生产力有了空前提高,但在这个经济增长和技术变革的表象下,却隐藏着诸多发人深省的现实。笼统地认为科技不断进步会或者不会威胁人类劳动,往往忽视了机器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与劳动力市场更深层的互动趋势。
图1 1995-2010年间部分发达国家按技能水平就业比例变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相对成熟经济体近些年在生产力发展和劳动力市场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往往能够对中国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政策带来启发。近来,学界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观察和研究,对机器和人力劳动的交互趋势有了初步了解,而研究发现中多少有些让人意外的是,在过去几十年,尤其是最近十年间,中等技能的就业岗位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正从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渐渐消失。
中等技能岗位
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各国政策制定者一改往年大篇幅讨论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情形,将讨论重点放在了全球贸易、不平等和创造就业上面。其中经合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凯瑟琳·曼(Catherine Mann)在“变化的国际贸易版图”演讲中展示了图1。
图1横轴从左到右依次展示了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经合组织国家整体、英国和美国按技能水平就业比例变化情况,蓝色、红色和绿色由高到低代表职业所需技能水平。
图2 1979-2012年间美国主要职业类别就业岗位百分比变化
不难看出,1995-2010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在高低技能职业占比增长的同时,中等技能职业占比出现明显下降。也就是说,中能技能要求的就业岗位正在明显消失。经济学家将这一趋势称为劳动力市场两极化 (job polarization)。
美国学者对美国劳动力市场两极化现象做了更为详细的归纳。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副主任戴维·奥特尔(David Autor)对美国十大类非农就业岗位在过去40年间的变化做了以下描述。图2横轴所示职业类别的技能要求由左向右依次递增(分别为:个人护理、用餐/保洁服务、保护性服务、操作员/工人、生产、办公室/行政工作、销售、技工、专业类服务、管理),各柱状图颜色越浅代表时代越近;纵轴表示就业岗位百分比变化。
在高低技能岗位基本保持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中等技能要求的就业岗位(操作员/工人、生产、办公室/行政工作、销售)增长缓慢,并在2007-2012年出现萎缩,这再次表明中等技能职业在技术迅速变革的时代似乎格外脆弱。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就像铁匠、矿工和码农,最能适应生产生活的技能一直在变化。新技术冲击着人类的就业,也弥补和帮助着人类生产。汽车和火车的出现大批取代了马匹,但自动取款机的出现却让取款机旁提供增值服务的职员数在20世纪80年代的50万基础上不减反增,如果人类技能能顺应和驾驭科技变革,那么其在经济生产中的重要性可能逐渐提高;反之,如果劳动者固步自封,忽视和拒绝技术变革,则恐怕难以摆脱“死于安乐”的命运。
科技和人力劳动
随着技术发展,中等技能职业的衰落趋势也有原因可循。计算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冲击着人类劳动的格局,取代了一些技能,也提高了另一些技能的价值。
在人和机器这几十年的相处当中,机器先是在一些体力成分高、重复度高、危险性高和单调的工种方面解放和代替了人力劳动。随着计算能力、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比较复杂的工作(如数学计算、检索、分类、逻辑推理、数理分析、重复性生产等)也越来越多地由计算机和机器来操作完成,而这些行业以前恰恰大多由中等技能人群完成。
在较低技能端,要求灵活性、运用常识、情景判断、与人相处和交流的工作虽然看似简单,却往往更难被机器取代,这也是为什么低技能职业在机器和人工智能来临之后仍然坚守阵地并保持增长的原因之一。而在高技能端,抽象职业从事者(如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由于在多年教育和工作中积累的创新、交流、知觉判断、谈判、解决问题、分配工作等技能,截至目前还没有受到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大规模影响。
小结
科技变化的汹涌大潮冲击着人类的工作,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两极化是否已经蔓延到发展中国家,我们还不得而知,这需要更多实证研究支持。但可以肯定的是,重复度高、技术含量低、创新度低和相对单调的工作,在未来会越来越受到来自科技发展的冲击;终身学习,跨界研究,了解技术发展趋势,顺应和驾驭科技,这些听起来似乎有些陈词滥调,却不失为在巨变时代保持竞争力的黄金法则。公共政策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再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都需要有更多作为,通过提高人们认识科技的能力、驾驭科技的信心和融合科技的智慧,让更多人分享到生产力提高的果实。
(作者为美国新经济思维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