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
——基于福建省九地市相关数据

2017-11-01

金融经济 2017年18期
关键词:支农财政支出城乡居民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
——基于福建省九地市相关数据

李美惠胡志勇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文章利用2007-2015年福建九地市面板数据,采用了泰尔指数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研究了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为:政府财政支出及财政支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对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支农支出的增加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科教文卫支出则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文章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财政支出结构;城乡收入差距;收入分配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福建省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尤为关心的社会民生均衡关系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此时,若只是简单地通过市场机制以及社会的自发力量,则很难有效缩小城乡间收入差距,这就须要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对城乡间居民收入进行再分配。调节收入分配是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内容,根据政策目标来调整财政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手段。因此,通过加强财政支出政策,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视和解决福建省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必要的,也是文章研究的目的所在。

近年来,国内关于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1)从财政支出政策角度分析。雷根强,蔡翔(2012)基于固定和动态效应面板模型,分析并得出中国的城市偏向政策是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1]胡晶晶(2013)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以及东中西部区域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变化的影响因素。发现二元经济结构的弱化和城市偏向的财政政策的改善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2)从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张义博(2012)基于宏观计量和微观统计比较分析方法,发现政府在科教文卫和转移支出上更多地偏向城市。[3]孙文杰(2016)基于空间面板数据,分析中国政府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中东部区域医疗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西部区域显著为负;中部区域社会保障支与科技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三个地区的教育支出和支农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4]

基于现有研究文献主要是国家或省层面的实证研究,市县层面的研究较少,且多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或面板数据的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未充分考虑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空间相关性对结果的干扰。因此,文章将构建泰尔指数来衡量福建省九地市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对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以对现有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与补充。

二、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一)指标选取

1.被解释变量。文章采用泰尔指数(TL)作为衡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1)

其中,j= 1、2,分别表示城镇和农村地区,Yij表示i地区城镇(j= 1) 或农村(j= 2)的总收入( 用相应的人口和人均收入之积来表示),Yi表示i地区的总收入(用城镇总收入和农村总收入之和表示);Nijt表示i地区城镇(j=1)或农村(j=2)的人口数量,Ni表示i地区的总人口(这里的总人口用常住人口表示)。TLit表示第i个横截单元t时期的泰尔指数。

2.解释变量。(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G1)。指主要用于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支持各机关单位履行职能,保障各机关部门的项目支出需要,以及支持地方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金等。(2)科教文卫支出(G2)。指政府财政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经费支出。(3)社会保障支出(G3)。指政府为社会各成员提供临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失去工作机会又或者面临生活困难而提供社会保障的开支。(4)支农支出(G4):指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政府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主要手段。同时,为了避免遗漏变量而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文章参考了国内外文献选取了人均GDP、对外开放程度、城镇化率和金融发展水平作为其他控制变量。

(二)模型构建

1.空间相关性检验及模型选择

文章采用Moran’s I指数对变量之间的空间呢相关性进行检验,其计算公式如下:

Moran’I的范围为(-1,1),计算结果大于0,表示因变量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反之,因变量之间存在空间负相关;而计算结果等于0,则表示因变量不存在空间相关性。

在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之后,我们通过LM检验及稳健的LM检验,对空间滞后面板模型(SLM)和空间误差面板模型(SEM)两种计量模型进行选择。

2.空间计量模型

对于现实中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影响及存在的空间效应,文章引入空间计量方法。分别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以及空间杜宾模型(SDM)。具体的分析模型如下:

(2)

(3)

(4)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分析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相关性及模型选择

由表1可知,全局Moran指数为0.1824,并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模型存在着正的空间自相关。从表中我们还可以发现LM(lag)比LM(error)显著性更高,因此可以预期空间面板滞后模型(SLM)是更加适合的模型形式。此外,为了检验邻市财政支出结构对本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还采用SDM 模型进行了估计。表2为SLM、SEM和SDM 三个模型的估计结果。

表1 空间相关性与模型选择检验

(二)结果分析

从表3可得出,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空间相关性,空间滞后参数为负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城乡收入差距值容易受到周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值的下降而上升。

1.公共服务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公共服务支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影响系数为0.5239,即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加扩大了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这是因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包含办公、人员两部分经费。其中办公经费主要提供较为完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支出,人员经费几乎全部是行政人员的工资性收入,而行政管理人员中城镇居民人数的比例较高,[5]农村居民很难从该项财政支出中获取直接的收入。同时,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越大,说明行政管理成本较高,会影响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近年来,全省九地市的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政府的办事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2.科教文卫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科教文卫支出在10%的显著水平下,影响系数为-0.2054,即增加科教文卫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这说明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的推进,财政资金城市倾斜的分配政策已经有所扭转,教育、医疗等公共支出也开始逐步重点向农村投放。

3.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水平的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并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九地市的社会保障支出规模较小且占财政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中国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应逐步增加到15% - 20%。而2013-2015年除了南平市和漳州市,其余七个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占比均没有超过10%,这使得社会保障支出不能够有力地调节收入的合理再分配。

4.支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支农支出在1%的显著水平下,影响系数为0.2354,即增加农林水的支出扩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说明支农支出存在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导致支农支出难以转化为农民收入的增长。从现实看,福建省的农业技术水平还处于较落后水平,且政府的支农支出结构存在不合理。数据统计,相比于2013年,2014年政府对农林水事务下的各项支出均出现了下降;其中,稳定农民收入补贴、对外交流与合作、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的支出下降得比较厉害,下降幅度均超过50%。

5.其他控制变量与城乡收入差距。人均GDP在1%的显著水平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1.0884,;城镇化率在5%的显著水平下,影响系数为0.2300。这说明,虽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结构依旧存在,以及政府财政的支出存在偏向城市的政策导向。

6.SDM回归结果。从表2可看出,财政支出对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溢出效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具有正的溢出效应,即周边地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加会使本地区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扩大;科教文卫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则具有负的溢出效应,表示周边地区的科教文卫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会使本地区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缩小。

表2 空间计量回归结果

注:1.***、**、* 分别表示变量回归系数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2.括号内为各变量回归系数对应的t值。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文章通过前文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几点主要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相关政策建议: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上。该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城镇居民,增加其支出将扩大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在此,政府应适当增加农村公用经费比例,同时严格控制经费数额和办公人员数目,改进职能机构设置和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政府公务相关改革和公务接待费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支出的支出效率。

2.科教文卫支出上。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的推进,财政资金城市倾斜的分配政策已经有所扭转,教育、医疗等公共支出也开始逐渐向农村投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科教文卫支出可以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政府应该继续发挥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同时为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可通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方式,促进社会科教文卫事业健康发展。

3.社会保障支出上。由于九地市的社会保障支出规模较小且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连年下降,导致其对城乡收入差距改善没有显著影响。在此,政府应加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规模,确保社会保障支出在总量上以及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上有实质性增长。其次,政府应优化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如政府应加快建设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推动城乡、区域之间社保制度的衔接与整合,从而缩小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

4.支农支出上。福建省的农业技术水平处于较落后水平,且支农支出结构存在不合理,导致支农支出难以转化为农民收入的增长,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应改进支农支出投资结构,促进投资效益和支出效率提高,增加农民的收入。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加农业产出效率,提高农民收入。此外,政府应利用福建多港口的地理优势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拓展“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新空间。

5.空间因素上。财政支出对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因此,各地政府应打破行政垄断,鼓励并加强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充分发挥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各地区间可以积极组织财政绩效评价活动,促进部门有效使用财政资金。福建省财政厅一直重视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大部分地方绩效评价的覆盖率逐年增加。未来,福建省九地市将更加重视财政绩效评价工作。

[1] 雷根强,蔡翔.初次分配扭曲、财政支出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3):76-89.

[2] 胡晶晶,黄浩.二元经济结构、政府政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贸经济,2013(4):122-128.

[3] 张义博,刘文忻.人口流动、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农村经济,2012(1):16-28.

[4] 孙文杰,薛幸.财政支出、空间溢出效应与城乡收入差距演变[J].当代经济科学,2016(2):71-78.

[5] 李金玲,宋效中,姜铭.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社会公平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6):711-714.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项目《基于产业关联的文化创意集群创新网络构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D13CYJ06)

猜你喜欢

支农财政支出城乡居民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福利绩效的DEA评价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