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贷中风险意识与诚信缺失探讨
——以云南省高校为例
2017-11-01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大学生校园贷中风险意识与诚信缺失探讨
——以云南省高校为例
谢聪徐涛
(通讯作者)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由于一些非法校园网贷机构通过暴力催收、裸条贷款、高利贷等方式导致校园贷问题频发,银监部门已暂停校园网贷平台业务。同时银监会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开发高校助学、培训、消费等合规的金融产品。本研究以云南省高校大学生为主体,通过问卷、访谈、网络调查等形式研究校园网贷中存在的金融风险,分析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及诚信缺失的原因,并寻求有效控制校园贷风险和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策略。以规范校园贷为契机,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大学生金融风险与诚信教育,共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同时也必将促进合规的校园贷健康有序发展。
校园贷;风险意识;诚信教育;云南省高校
一、引言
“校园贷”曾作为手续方便且到款速度快的小额信用贷款方式深受大学生欢迎,一度成为高校校园的热门话题。尽管这一新型的金融模式存在诸多优点,为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资金需求解了燃眉之急,但一些非法校园网贷平台缺少风险监管评估机制,突破校园贷的范畴和底线,再加上少数大学生无节制消费、风险意识淡薄、诚信缺失等因素导致校园贷违约事件高发。一些不法网贷机构甚至通过暴力催款、裸条贷款、高利贷等形式逼迫贷款学生走上绝路[1]。面对诸多校园贷乱象,银监会、教育部等六部委在2017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7]26号)明确规定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由于大学生在消费、创业、培训等方面存在合理的信贷资金需求,银监会也正在积极推进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进入校园市场,为广阔的校园消费市场打开“正门”。本文以云南省十余所高校部分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访谈、网络调查等形式研究校园网贷中存在的金融风险,分析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及诚信缺失的原因,并寻求有效控制校园贷风险和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策略。以规范校园贷为契机,呼吁社会、高校、家庭加强对大学生金融风险与诚信教育,共同维护校园安全和学生合法权益,同时也必将促进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开发的合规校园贷健康有序,蓬勃发展。
二、校园贷中高校学生风险意识及诚信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云南省包括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医科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大理大学、曲靖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等十余所高校一千五百余名大学生。调查学生涵盖文、理、工、农、医等不同专业,男生占总人数64.4%,女生为35.6%。根据各高校学生人数占总人数比例随机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5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475份,有效率98.33%,与统计要求相符。
根据《 大学生校园贷风险意识现状调研报告》本课题组随机对云南省高校部分学生开展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有20.7%学生需要依靠部分贷款或完全贷款用于缴纳学费、培训、日常消费等。对已贷款高校学生的资金来源进行调查发现除国家助学贷款(34%)外,其他形式如支付宝蚂蚁借呗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48%),还有少部分学生通过P2P网贷平台、民间信用公司借款(图1)。进一步对学生借贷用途的调查结果表明,除用于学杂费、日常生活、投资等开支外,部分学生将贷款资金用于购买苹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端电子产品以及娱乐,甚至用于网络游戏币、彩票、赌球等消费(图2)。
尽管高校学生对校园网贷乐此不疲,但其中隐藏的金融风险学生们了解多少?高校学生在校园贷中的身份有两种,一种是借款人,另一种是出借人,受经济来源所限,以前者居多。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高校部分大学生有一定投资理财经验,投资范围涉及银行存款、股票基金及网贷平台等(图3)。其中,我们就“高校学生对网贷平台投资风险的认识”做了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少部分学生缺乏金融风险理论所提及的高收益高风险意识,易被网贷平台宣传的虚高利息诱惑(图4)。那么,网贷平台投资风险有哪些?首先,一些网贷平台无原则降低借贷门槛,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无具体风控措施,风控能力差导致坏、呆账率偏高。网贷平台因资金问题(追缴小额贷款成本高,且无足够准备金)面临倒闭风险;其次,大多数网贷平台对借款人的个人信息披露不全,出借人因无法完全了解借款人信息而对投资失去知情权和主动权;再次,不法网贷平台打着借贷幌子恶意欺诈等。上述诸多因素将造成出借人严重财产损失,学生投资可能血本无归。高校学生在校园贷中主要作为借款人在借贷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又有哪些?学生是否有足够的风险意识?我们就“签订借贷合同时是否仔细阅读借贷条款并已理解其中内容”与借款学生交流,近三分之一受访者表示仅初略浏览借贷条款且未对其中内容仔细理解,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不了解或没必要了解。这初步表明云南省高校部分学生缺乏金融风险意识。一些网贷平台尽管打着零利息、低利息旗号,但收取高额手续费、服务费、违约费等隐形费用,实际上等同于高利息,属于高利贷。针对“云南省高校学生对高利贷的认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3.22%学生认为自己对高利贷的界定非常清楚,10.37%学生选择完全不了解,其他76.41%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很清楚或了解不多(图5)。接着,走访调查“高利贷的危害”,83.5%学生认为高利贷利息过高造成借款人巨大还款压力,高利贷暴力催收等不法行为危及学生人身安全,影响社会安定等。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高利贷的危害认识不足。此外,调查“网贷平台泄露借款人个人信息的情况”,49%大学生担心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身利益,产生严重后果。35%大学生感觉无奈,束手无策。还有16%大学生认为没关系或不清楚危害(图6)。上述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高校部分学生缺乏网络贷款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引起校园贷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1 云南省高校学生贷款途径
图2 云南省高校学生贷款用途
图3 云南省高校学生投资理财方式
图4 云南省高校学生对网贷平台投资风险的认识
图5 云南省高校学生对高利贷的认识
图6 云南省高校学生对泄漏个人信息的认识
高校借贷学生的诚信问题是导致校园贷违约事件频发及校园贷乱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依据《大学生校园贷诚信现状的调研报告》所设计的问题,对云南省十余所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首先调查的问题是“您怎样对待到了还贷期限而又无力还贷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91%学生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还贷或申请延期还贷,9%学生持漠然或置之不理态度(图5)。继续调查云南省高校借贷学生“在还贷过程中是否出现违约现象”,约10%学生出现过违约一次或两次的情况(图6)。访谈中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自己在金融机构的诚信记录”,“如果被金融机构的征信系统列为黑名单,将对自己产生哪些影响”,许多学生表示不清楚或缺乏了解。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处理借贷问题,诚信度令人满意,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持无所谓态度,这种情况值得深思。此外,高校学生对诚信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诚信教育亟待加强。这也提示高校需进一步加大诚信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纠正诚信缺失问题。
图7 云南省高校学生对借款到期而又无力还款采取的措施
图8 云南省高校借款学生的违约情况
三、校园贷中高校学生风险意识与诚信缺失的分析及对策
校园网贷这一创新性金融形式进入校园以来,一直问题不断,引起各方诸多非议[2]。2017年银监部门对校园网贷平台进行全面整顿,停止其校园贷款业务。校园网贷被叫停的原因,除了网贷平台自身监管机制不健全、违规操作等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高校学生缺乏理性的消费观以及风险防范意识、诚信意识淡薄等不容忽视。
(一)杜绝非理性消费,避免非理性借贷
我们就“每月生活费是否能满足消费”展开调查,只有12.2%大学生认为自己无资金短缺现象,而62.5%学生是“月光族”,还有25.3%学生常常感到资金不足,其中有20.7%学生产生过借贷行为。上述数据说明云南省高校大部分学生属于易冲动型消费人群,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月度消费限额。更有甚者,部分大学生自制能力差,存在从众求异、盲目攀比等不良心理,面对高端电子产品、奢侈品等不能理性对待,选择超前消费、借贷消费[3]。校园网贷为这种非理性消费、盲目消费提供了条件。多数大学生在购买大宗的消费品时,倾向于选择网贷平台提供的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分期付款尽管被均称为零利息,但其中隐形费用为每期需支付一定手续费,各家平台收取手续费费率不一。学生们在选择分期付款时,只知道可分期、可免息,忽视了惊人的手续费。据统计分期支付后的总价通常比原价要多6%以上。同时如果逾期还款还需支付滞纳金、罚金,添加信用不良记录。无经济来源、无偿还能力的大学生可能吞下负债累累、以贷还贷的恶果[4]。因此,高校学生的非理性不良消费导致的非理性网络贷款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部分大学生非理性不良消费观,高校需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校可聘请政治素养高,道德品质优,善于沟通交流的名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消费;定期结合学校及社会的先进事例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工俭学,体会劳动的艰辛及赚钱不容易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通过学校网站、广播、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及责任与担当,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学业上。
(二)提高风险意识,防范校园金融风险
高校学生大多是通过网站、校园小广告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等渠道了解校园贷。既无社会经验,又缺少基本金融常识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诸如 “无首付,零利息”、“分期付款”、“无抵押信用贷款”等“漂亮外衣”所迷惑,掉入“金融陷阱”。贷款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金融专业知识,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差,对借贷合同中的服务费、手续费、滞纳金、违约金等名目缺乏足够认识,因此很可能落入高利贷的圈套,造成“利滚利”,“举新债还旧债”等恶性循环,最终欠下巨额债务,无力偿还,还可能累及父母还款及影响父母的信用,给家庭带来巨大困扰。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甚至可能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走极端,酿成悲剧事件[5]。
如何防范校园金融风险?作为大学生自身,要努力提升金融素养,培养财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高校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经验。同时尽可能利用一切条件比如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翻阅金融相关书籍,了解一些专业的金融知识如借贷,风险,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利率,利率计算方法,合法的借贷利率是多少,征信系统,金融信息隐私权等;聆听金融风险相关专题讲座及参加校园网贷案例分析讨论会等来扩宽知识面,丰富人生阅历,提高情商,懂得“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于无形中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理财能力。而作为高校,可开设一些金融相关基础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或是开通在线金融教育网站的M O O C 培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财投资及处理网上金融业务的能力[5];邀请商业银行的专业人士进校辅导,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及宣传咨询服务;定期举办大学生案例分析大赛,金融风险防范主题讲座或金融信息隐私权讨论会等金融活动。上述举措可有效提高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与体会。
(三)增强诚信意识,促进合规的校园贷平台发展
校园贷违约事件的发生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密切相关。我们就“如何看待借贷同学拖欠贷款的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35.6%学生认为应计入个人诚信档案;20.0%学生选择无论如何应该遵照合同还贷,否则即为违约;31.2%学生提出应当受到谴责;8.7%学生觉得如果存在实际困难,可以理解;4.5%学生认为只是个人行为,与诚信道德无关。上述调查说明云南省高校大学生中一半以上学生具有良好的契约精神,诚实守信,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信用意识或诚信观念不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可能由两方面因素引起,一是家庭、高校以及社会大环境产生的客观原因。首先,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诚信品质养成的基石。父母的诚信教育意识、重诺守信的言行将潜移默化影响着子女诚信品质的养成;其次,大多数高校对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需采取具体的措施如建立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管理规章制度及个人诚信档案。通过强有力的诚信缺失约束机制来纠正学生心存侥幸心理,杜绝如校园贷违约、论文剽窃等诚信缺失现象;第三,社会上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部分辨识能力差的学生认同社会不良现象而不知不觉沾染诚信缺失的毛病。二是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理想信念,贪玩,追求享受,互相攀比;责任意识淡薄;自律性差,对诚信缺失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我们的调查发现,云南省高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清楚“如果自己进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黑名单”将会出现不能再贷款,不能办签证,甚至不能买机票等严重后果。因此,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已迫在眉睫,需要社会、高校、家庭及学生个人付诸行动。
鉴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社会各界应采用各种手段,利用一切可能机会开展金融基本知识培训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引导学生合理贷款,诚信还款,不无度透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贷款成本,知晓不能按期还贷可能面临的违约信用风险;如果发生违约风险应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拒绝逃避,珍爱生命;重视个人信用维护及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拒绝他人利用个人隐私信息达到非法目的。
四、结语
随着规范的校园贷平台逐步建成,再加上大学生金融风险意识与诚信品质的逐步提升,在银监会等部门的有效监督下,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引领的新型校园贷模式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依法合规的校园贷业务将更好地服务校园、服务学生。
[1] 张敬伟.“裸条”借贷是校园消费时代的资本闹剧[N].深圳特区报,2016-06-22(A02).
[2] 张宁,蒋庆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与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5,35:222-223.
[3] 李芬芬.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6(3):71-72.
[4] 谢作翰.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信贷市场发展及风险防范[J].新经济,2016,7:48.
[5] 宋程程.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素养培养问题浅谈[J].时代金融,2016,5:352.
本课题受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园贷的风险控制》(项目号:20161067601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