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服务业对广东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2012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2017-11-01

金融经济 2017年18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文化产业服务业

(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320)

文化创意服务业对广东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2012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张伟林天霞杨黛

(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320)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实行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广东省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适时推行“文化强省”发展规划,多年来文化产业增加值、从业人数、业务收入等均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但是,文化创意服务业还未能成为推动广东省社会经济增长的关键部门之一。从依存度和关联度来看,广东文化创意服务业总体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广东经济的发展对文化创意服务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差,另一方面文化创意服务业与其他部门的关联程度弱、对广东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文化消费不足、经济效益和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因此,应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积极引导文化消费,推进产业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

文化创意服务业;经济增长;投入产出分析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东省委、省政府适时推行 “文化强省”发展规划,大力促使经济增长与文化软实力双赢。2008-2013年间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保持全国第一,占广东省生产总值比重接近5%,而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从业人员数、业务收入等方面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学界对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加。陆立新(2009)基于1990-2006年数据,利用协整分析等方法实证发现文化产业投资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蔡旺春(2010)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文化产业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显著地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候志德(2010)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发现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和文化事业费用总支出每增加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将分别增长51.8437亿元和313.5206亿元;李增福等(2011)基于2003-2009年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实证研究了文化产业对三大产业的影响,并就不同层次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文化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其相关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王乾厚(2008)在生产函数基础上构建了计量模型,实证发现文化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低;张斌(2009)则实证发现文化产业并非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子。可见,学者们关于文化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未得出一致结论。

关于文化产业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王林等(2009)基于1992-2006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文化产业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文化产业显著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且增长效应受到人力资本和资金流入规模等因素的影响;陈石清等(2010)以湖南省为样本,基于1991-2008年该省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发现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湖南经济增长;黄小军等(2011)基于广东2007年投入产出表实证发现文化产业拉动了广东经济增长,但尚未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关键部门;庞洪伟等(2012)对文化产业与西藏的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文化产业促进了西藏经济增长,西藏文化产业增加值和文化产业机构数量每增加1%,其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加0.91%和0.35%。

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基于2012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来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数量较少,更多的是采用2007年或者更早之前发布的投入产出表,不能有效地反映国民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二,一些学者在分析投入产出表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但并未完全说明参考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式,尤其是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这两个指标。现有的关于波及系数的计算方式有多种,经济含义也都不明确,这就导致不能很好说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拉动作用或推动作用。第三,国家统计局设管司在2012年发布了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分类新规定,但不少研究仍然沿用2004年的文化产业分类,并没有及时更新。

因此,本文依据新修订的文化产业分类规则,基于广东2012年139个部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分析文化创意服务业对广东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文化创意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分类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广东省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统计口径。如广州市以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为标准来统计文创产业,而深圳市则依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按照自己的统计标准来进行操作。因此,结合学者们对于文化创意服务业现有的内涵界定,本文所论述的文化创意服务业是指: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以文化为底蕴依托,以创新为灵魂和基础,以知识产权交易为特征,以高新技术为支撑,通过创意为实物产品或服务产品提供实用价值外的文化附加值,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最终提升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产业群。其产业范围包含:文化创意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创意产品、设备及其他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等等。具体为以下九大类: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文化创意生产和服务等。

本文在综合国家文化产业分类标准,以及前面所阐述的关于文化创意服务业内涵的前提下,对投入产出表的139个部门进行筛选,选出属于文化创意服务业的6个部门来进行相关分析。分别为: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闻和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文化艺术、娱乐。虽然新修订的文化产业分类中新增了有关商业服务业的内容(具体在第八大类的第七中类的其他文化辅助生产中体现),但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对商业服务业的界定和解释,本文认为商业服务业的增加值在文化创意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本文研究的文化创意服务业未包括其数据。

根据上述文化创意服务业的划分,再加上2011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整个广东省2012“文化创意服务业-社会经济投入产出表”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不含文化创意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4个大部门。在广东省2012年139部门投入产出表上进行部门合并和计算,得出4部门的基本流量表。(表1)

表1 广东2012年投入产出表-4×4部门基本流量表 (按当年生产者价格计算)(单位:万元)

注:本文所有计算数据均出自广东省2012年139部门的投入产出表

三、广东文化创意服务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一)文化创意服务业的投入结构分析

投入结构是指某一产业部门在生产中向包括本产业在内的各产业购进的中间产品,以及使用生产要素的费用结构。可从投入产出表的纵向数据观察各部门的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因此,采用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来表示文化创意服务业对各产业的产业依存度。

1.直接消耗系数分析

计算得出表2的直接消耗系数表。

表2 直接消耗系数表

由表2可知,广东文化创意服务业每生产1万元的产品,需要直接消耗各产业的产值分别约为11.58元、1854.32元、1446.14元和1331.83元,约各占该产业直接消耗总量的0.25%、39.93%、31.14%、28.8%。由此可知,文化创意服务业的直接消耗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其他行业和它本身。从表3可更深入分析文化创意服务业的产业依存度情况。直接消耗系数排名前10的部门里,属于第二产业的有通信设备、印刷品和记录媒介复制品、计算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分别排在2、5、6、7位。其中排在第5位同时属于文化品制造业,属于第三产业的有商务服务、货币金融和其他金融服务、房地产、餐饮,分别排在3、8、9、10位。属于文化创意服务业的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分别排在1和4位。

表3 广东文化创意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排行

2.完全消耗系数分析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第j产品部门每单位的最终产品全部消耗第i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包括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记作bij(i,j=1,2,…,n)。系数bij的值越大,表明其带动性和关联性越强。运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的计算公式为:B=(I-A)-1-I,其中矩阵(I-A)-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

根据计算,得出表4的完全消耗系数表。

表4 完全消耗系数表

由表4可知,广东省文化创意服务业每生产1万元的产品,需要完全消耗各产业的产值约各占文化创意服务业完全消耗总量的1.57%、63%、23.59%、11.84%。这表明文化创意服务业的最终产品所消耗的产值超过一半来自第二产业,存在很高的依赖性。进一步对比,文化创意服务业与各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与直接消耗系数的比值分别约为18.29、4.58、2.20、1.20。由此得出,文化创意服务业对本身的间接作用不大,需要依靠其他产业来带动。

(二)文化创意服务业的产出结构分析

产出结构,是指各产业部门对某一产业部门的需求状况和影响能力,以及相互间的经济效益的传递关系。分析文化创意服务业与各产业的前向关联时,可运用中间使用率和分配系数来度量。分析后向关联时,则从中间投入率的角度来反映。

1.直接分配系数分析

计算后,由表5可知,直接分配系数的平均值为0.139757272,文化创意服务业对其本身的直接分配系数最大,为0.133182652。说明文化创意服务业对其本身的直接需求最大,表明其直接前向关联效应一般。同时,其直接关联系数小于平均值,表明文化创意服务业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一般。

表5 直接分配系数表

2.完全分配系数分析

完全分配系数,是指第i产品部门每增加一单位的产值,通过直接和间接联系需要向j产品部门提供的分配量的比重。它还包含通过中间部门媒介传递的所有分配关系,记作wij(i,j=1,2,…,n)。

运用dij,计算完全分配系数矩阵:W=(I-D)-1-I,得出表6。

从表6可知,各产业部门每生产价值量为1万元的产品,需要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文化创意服务业约各112.90元、4197.53元、2322.14元、1595.94元的产出。第二产业是文化创意服务业的主要供给对象,约占51.01%。

综合分析文化创意服务业的直接分配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可得到:文化创意服务业总体来说与其他产业均有前向关联效应,但与其他产业联系强度一般,而对自身的依赖程度和自身需求都比较强。

表6 完全分配系数表

3.中间投入率分析

中间投入率,是指第j产品部门的总投入中,它的中间投入所占的比重。公式为:

表7 广东文化创意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

计算后得出表7的各产业的中间投入率。由于中间投入率反映了某一产品部门对其上游产业总体的、直接的带动能力,因此,由表7可知,文化创意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为46.44%,属于高附加值、低带动能力的部门。

4.中间使用率分析

中间使用率,是指第i产品部门提供的中间使用量与该部门的总使用量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计算后得出表8。从中可得知,在生产消耗或最终使用的过程中,各产业使用了多少产出,进一步可以了解到各产业的需求特性。并且对比可知,文化创意服务业的中间使用率为32.49%,部门属性以提供最终使用为主。

表8 广东文化创意服务业的中间使用率

(三)文化创意服务业的波及效应分析

产业波及,是指随着一个产业部门投入关系的改变会引起另一产业部门的转变,并扩散影响与其相关的产业部门和其余产业部门,主要选取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两个指标来度量。

1.影响力系数分析

根据计算,得出139部门中文化创意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排名如表9所示。各产业部门的平均影响力系数为0.023621926,而文化创意服务业中并没有高于均值的部门。这反映文化创意服务业各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中间产品需求都比较小。

表9 广东文化创意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排名

由表10可知,文化创意服务业的整体影响力系数为0.050869871,小于1。说明在最终产品实物构成系数下,文化创意服务业的最终产品对各产品部门的拉动作用一般。文化创意服务业的影响力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表10 广东文化创意服务业与各产业的波及系数

2.感应度系数分析

由表10可知,文化创意服务业的整体感应度系数为0.063271593,小于1。说明在最初投入构成系数下,文化创意服务业的初始投入增加对各产品部门的推动作用一般,所产生的影响力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综合来看,文化创意服务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甚至比第一产业还要低,进一步反映其对经济的影响力较小。其中文化创意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大于其影响力系数,说明其前向关联度强于后向关联度。总结得出,文化创意服务业对各产品部门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和较弱的经济拉动作用。

(四)数据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文化创意服务业还未能成为推动广东省社会经济增长的关键部门。从依存度和关联度来看,广东文化创意服务业总体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广东经济发展对文化创意服务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差。另一方面,文化创意服务业与其他部门的关联程度弱,对自身的依赖程度和自身需求都比较强,因而对广东经济的促进作用也较小。从结构分析来看,广东文化创意服务业中间投入率和中间使用率都较低,属于高附加值、低带动力的部门。这反映了文化创意服务业主要以提供最终使用为主且主要以本地居民消费为主,出口和投资的比重较小。再加上缺乏集约化、集团化、规模化的经营单位,经济效益较低,整体竞争力不足。

表11 广东文化创意服务业内部进出口状况 (单位:亿元)

从进出口方面观察(表11),广东文化创意服务业2012年出口多于进口,产生贸易顺差143.72亿元,比2007年投入产出表48.32亿元1增长了95.4亿元,增长率为 197.43%。从产业内部看,其贸易顺差主要建立在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闻和出版这3个部门,而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文化艺术和娱乐这3个部门都没有进口或出口贸易,说明文化创意服务业内部的结构布局并不合理,反映了目前缺乏可以提升文化创意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创新能力以及内容生产运营能力,制约了其发展空间。

四、政策建议

首先,针对广东文化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应重点发展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重视作为短板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文化艺术和娱乐等行业;积极推进文化创意服务业与科技的融合,重点发展新兴产业部门,如创意设计、新媒体、文化会展等。其次,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提高文化消费在居民日常消费结构的比重;运用新技术新平台,创造新的文化需求;通过增加多样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引导文化消费进一步升级,促进文化消费市场繁荣发展。最后,促进文化创意服务业向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改变文化创意服务业单位“小、弱、散、乱”的状况。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以人才带动项目,通过项目来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领先程度;打造一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引领文化创意服务业的总体发展;凭借龙头企业、品牌和人才的共同作用不断扩大文化创意服务业总规模,增强文化产业内各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

[1] 陆立新.文化产业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9(20):86-87.

[2] 蔡旺春.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经济问题,2010(5):49-55.

[3]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4] 李增福,刘万琪.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2011(5):5-13.

[5] 王乾厚.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8):76-78.

[6] 张斌.“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之探究[J].学术论坛,2009(12):147-154.

[7] 王林,顾江.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2):84-89.

[8] 陈石清,李健健,龚芳.文化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11):98-101.

[9] 黄小军,张仁寿,王朋.从投入产出析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广东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47-53.

[10] 王佳元.文化创意服务业:发展与选择[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2.

[11] 李明充.中国广州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0)[M].广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80-105.

[12] 丁未,靖杨.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2015)[M].广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7-62.

[13] 刘起运,陈璋,苏汝劼.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4] 夏明,张红霞,刘起运.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5] 王燕,宋辉.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计算方法的探析[J].价值工程,2007,26(4):40-42.

[16] 黄小军,张仁寿,王朋.从投入产出析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广东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7):47-53.

[17] 高秋芳,曾国屏,杨君游.关于文化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111-114.

[18] 郭义盟,万妙.四川省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6):43-45.

[19] 王燕,曹相东,李秀花.文化产业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2007投入产出表的实证[J].经济师,2013(6):58-60.

[20] 赵云.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内部关联分析——基于2012年投入产出表[J].中国市场,2016(42):42-44.

[21] 伍业锋.文化产业关联特征的动态分析——基于广东省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J].产经评论,2011(2):5-14.

[22] 冯晓棠.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投入产出分析视角[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6.

[23] 周健.服务业与文化融合发展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5.

[24] 李惠武,叶彤,李哲,郁宏辉.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J].广东经济,2015(2):32-41.

淮安市社科联基金项目“淮安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立项号:C-17-8)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文化产业服务业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文化产业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基于DEA模型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研究
中国绿色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以2007年为例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