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驾驶室密封性原因分析及改进

2017-11-01郭佳丽林哲孙珂徐然然

汽车实用技术 2017年19期
关键词:密封条密封性淋雨

郭佳丽,林哲,孙珂,徐然然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200)

驾驶室密封性原因分析及改进

郭佳丽,林哲,孙珂,徐然然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200)

驾驶室淋雨密封性改进主要从装配过程工艺可靠性、原材料是否合格、影响密封性的零部件结构是否合理进行论证。识别主要问题点,分别制定快赢及永久性措施,文章中所涉及的改进措施施行后,企业淋雨密封性能大幅提升,运行一年,验证效果良好。

密封性;密封条;改进;质量提升

CLC NO.: U467.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19-69-03

前言

随着时代发展,重卡行业驾驶员相较以前,对驾驶室舒适度、安全性、清洁度的要求均有了大幅提升。这之中,驾驶室密封性,作为安全性与清洁度的代表性能,一旦驾驶室密封性不好,出现挡风等CCC件漏雨,影响驾驶员视线,易造成安全事故;同时,驾驶室密封性不好,易导致灰尘进入,影响驾驶室内部清洁度及驾驶员观感。故驾驶室密封性越来越受到客户与企业的双重重视,改进驾驶室密封性,成为了企业急需研究改进的项目。

1 实验要求及现状分类

企业根据国标QC/T900-1997《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要求,编制企业内部淋雨试验规定,要求淋雨试验时,对车体受雨部分及降雨强度见下表。

表1

喷头出水水柱呈30°~45°夹角,车顶喷头水柱轴线与车体顶面呈90°夹角,侧面喷头水柱轴线与车体侧面呈30°~45°夹角,喷头与 车体外表面距离为500mm~1300 mm;水泵出口压力可调节,淋雨时管路系统压力为70 KPa~150Kpa,实际设定147KPa;淋雨的时间为15min;底部喷头与地板下表面的距离为300~700mm,其余部位喷头与车体表面的距离为500~1300mm。

检验方法: 渗:水从缝隙中缓慢出现,并附着车身在内护面上漫延开去;漫滴:水从缝隙中出现,并且以少于等于每分钟60滴的速度离开车身内护面,继续地落下;快滴:水从缝隙中出现,并且以多于每分钟60滴的速度离开车身内护面,继续地落下;流:水从缝隙中出现,并沿着或离开车身内护面连续不断地向周围或向下流淌。

为保证产品质量,新出厂的产品车应能达到驾驶室无渗漏的要求。

在此技术要求基础上,企业通过一个月时间,组织394辆车进行淋雨试验,发现,驾驶室密封性差表现形式为漏水,其漏点主要为驾驶室后窗、挡风玻璃、示高灯、驾驶室地板垫积水。

2 驾驶室后窗漏水

表现为内衬中部以下湿。经查,水经后窗上部圆弧部分进入驾驶室本体,集中至后窗中部后,经驾驶室内部部分孔,淋湿后围衬层与本体贴合处,导致后围内衬层湿,经对设计图纸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后窗胶条设计结构、尺寸与成分要求均未能保持一致。应深入分析零部件之间的贴合性,统一结构尺寸契合度,并对密封条内部填充物是否需要增加进行验证。

(1)挡风玻璃漏水:经查,挡风玻璃漏水表现为从挡风玻璃上部渗水,下部渗水。

(2)示高灯漏水:经查,示高灯漏水为水经示高灯底部塑料压板与橡胶底板间有缝隙,导致水从缝隙淋下。

(3)驾驶室地板垫积水:地板垫积水问题为淋雨时,水通过外窗导轨与车门玻璃之间的间隙进入驾驶室,左右拐角处水量较大。随后通过门饰板密封纸下方漏出。因水量过大,水无法从驾驶室排水孔排出,最终从门饰板下方进入驾驶室地板垫下方,导致地板垫积水。

3 原因分析及改进建议

3.1 后窗漏水

图2

通过观察后窗漏水漏点,排查装配工艺及操作要求,并对人员操作情况进行跟踪后,确定装配工艺及人员操作情况对密封性并无影响,确定从零部件尺寸及密封条内部填充物入手改进。密封条设计要求如图一,不同于挡风胶条,内部未增加密封胶,故需研发部门提出书面报告,建议供应商借鉴挡风胶条,在密封条槽内增加丁基密封剂,提高胶条密封性能;且对后窗密封条外廓尺寸进行比较,不同供方尺寸差异较大。 经测量,A厂家密封条截面外形尺寸为37.32mm,B厂家外形尺寸为41.01mm,相差3.69mm。驾驶室后窗棱边与后窗密封条贴合处(图一中红色标注部分)尺寸为37mm,试验证明,密封条外廓尺寸较小的密封条, 与驾驶室棱边贴合效果好。故建议研发部门,将后窗密封条尺寸进行明确,统一为37±2mm。

3.2 挡风玻璃漏水

挡风玻璃密封条与挡风玻璃贴合度良好。装配过程采取先将密封条分装至玻璃上,再使用专用工装,两人配合装配到驾驶室上。装配过程可靠;通过对密封条与玻璃尺寸贴合度分析, R355(图三)与玻璃R355尺寸相符,设计尺寸契合,其次分析是否具有密封效果,设计已借鉴其他车型经验,要求内部填充2-4mm丁基密封剂,即设计合理;最后通过对零部件检测,发现图纸要求2-4mm(图四)丁基密封剂实物中未完全体现,一旦未完全体现,会出现加热后本该融化以密封玻璃的效果无法呈现,导致漏水。

图3

图4

对此,需供方对丁基密封剂填充进行规范、整改,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2-4mm深度。

3.3 示高灯漏水

示高灯漏水现象为塑料压板与底部橡胶板有间隙。塑料件与橡胶件本就因材质不同,无法紧密贴合,且装配要求为示高灯两端使用螺钉打紧,固定至驾驶室处。鉴于设计更改周期长,成本高,且通过工艺手段,可以避免此问题,故给企业提出快赢建议,即,对装配工艺进行改进,即对示高灯装配采取涂抹密封胶形式进行弥补。详见图6装配工艺。

图5

图6

3.4 地板垫积水

地板垫积水问题分析主要为外窗导轨与车门玻璃间隙大,导致车门漏雨。由于根本原因为外窗导轨未起到密封作用导致漏水,工艺改进层面,要求在车门处增加装饰片(图7)。

图7

其次为左右车门玻璃导轨与车门内板间隙超差。如图所示,位置1表示导轨与车门内板距离,此处间隙影响玻璃与侧窗密封条的间隙。此处间隙值大,则说明玻璃与侧窗密封条间隙小,渗到车门内的水少。反之,则水量多。此处间隙理论值为14mm。实际测量5辆车。左车门间隙均为11mm左右,右车门为14mm左右。而实际淋雨过程中,左门地板垫处水量多,右门地板垫处水量少。证明此处间隙值为影响地板垫积水的量的原因之一。

图8

故建议对车门间隙进行改进,建议研发部门,对车门止口上沿由单层钣金增加为双层钣金;并增大了车门密封条气泡,使密封条与车门挤压更严密;反馈驾驶室焊接部门,保证左右车门内板与导轨间隙一致,达到设计要求。

4 效果验证

针对以上改进建议,在全部体现后,在试验要求未变,检测人员及设备未变情况下,组织300辆驾驶室进行验证,其中294辆车合格,淋雨合格率为98%。多样本量的采集,充分证明改进有效,可持续推广。

5 结束语

驾驶室密封性改进措施的实施,再次说明,一个企业重视质量,重视客户体验度所需要付出的是研发、采购、工艺、质量、装配等各部门的努力的。同时也提醒我们,质量改进应从人、机、料、法、换、测等多角度考虑,不能仅依靠设计部门。质量改进还是要全面思维,方能取得成效。

[1] QC/T900-1997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2] 洪峰.小型汽车淋雨漏水问题及改进.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3] 饶良星.厢式运输车车顶防雨密封性的改进措施.汽车实用技术.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for the sealing of cab

Guo Jiali, Lin Zhe, Sun ke, Xu Ranran
(Shaanxi heavy automobile co.LTD, Shaanxi Xi'an 710200)

The improvement for the sealing of cab need to considering reliability for assembly process, whether the raw material is qualified whether the parts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Identify the main problem points, make the quick wins and permanent measures. After the improvement which this article with have implement, the sealing of cab have improved much.Validation works well after a year of verification.

tightness; sealing strip; improvement; quality improvement

U4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 (2017)19-69-03

10.16638 /j.cnki.1671-7988.2017.19.024

郭佳丽,就职于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密封条密封性淋雨
Angler视界
汽车尾门密封条漏水分析
一种滚压车门用热塑性弹性体导槽密封条防窜动设计
密封条长度与钣金止口长度关系的分析研究
下雨没伞,跑吗?
基于FUG窗框一种玻璃导槽密封条新型定位设计研究
工业聚乙烯(PE)管道安装质量控制
有关超低温球阀密封性的探讨
AP1000安全壳整体泄漏率试验探讨
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