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科研国际化问题研究

2017-11-01

新东方 2017年4期
关键词:国际化学术指标

吴 瑾

大学科研国际化问题研究

吴 瑾

科研国际化是我国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必然选择,其意义不只在于丰富大学内涵,更能促进大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教师和学术成果走出去,实现科学研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实现大学职能。本文主要介绍了科研国际化的内涵、衡量指标、国内现状和建设路径,旨在说明科研国际化在大学整体国际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性。

科研国际化;大学国际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大学国际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科研的国际化程度则是检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面,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声誉。因此,明确科研国际化在大学国际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必要。该文通过对大学科研国际化的界定、指标体系构建及发展路径选择,分析自身科研国际化发展的水平和不足,提出提高科研国际化水平的建议。

一、科研国际化的内涵

科学研究是大学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不同于学生、教师、教学及国际合作的国际化,科研国际化侧重于考量学校教师在科学研究层面的成果和展示,是大学国际化的内在核心,也是评判大学学术地位的重要指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由此可见,科研国际化已经成为国家建设创新体系的参照指针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地位的战略导向。

目前学界对科研国际化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将科研国际化作为大学国际化建设的一个指标体现。如,李盛兵(2005)认为科研国际化是大学国际化建设的七个指标之一,与国际化的观念、机构、学生结构、教师结构、课程及中外合作办学等共同构成建设大学国际化的重要指标。陈学飞、张建初、王鲜萍等都将科研国际化列为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的一个方面。廖雅琪认为大学科研国际化是大学科研和国际合作职能的结合体,是提升大学科研能力,保障大学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张婷姣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科研应该从研究内容、成果、平台、手段和人员水平等多方面进行测度。胡萍等认为科研国际化关注前沿知识的共同发现和彼此分享,主要包括学者互访、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展联合研究、组建合作研究机构等。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总结及高校实践,笔者认为科研国际化是指在大学国际化的背景下,大学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提升学科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跟踪学术国际研究前沿,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应用转化等方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校科研队伍发展,实现学校综合国际影响力提升。科研国际化是实现大学持续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选择。

二、科研国际化评价指标相关研究

(一)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的国际遵循

目前,能够体现一所大学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主要是世界大学排名,知名的四大发布组织分别是英国 QS(Quacquarelli Symonds)、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简称:THE)、《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简称US News)和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各个发布组织的衡量指标有所不同(见表1),但总体上看,科研与教学是衡量大学国际化水准的重要方面,其中科研方面的教师发表论文数量和引用数量则是重要指标。

此外,很多国际科研机构如德国马普学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等也非常重视通过树立国际化理念、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自己的国际化水准和在全球的影响力。一些世界著名高校如剑桥、哈佛等同样确立国际化发展理念,希望通过国际化的教育、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引领全球、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中国科学院也在2013年提出了国际化推进战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以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和国际人才工作为主线,以建设广泛的国际协同创新网络、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和国际一流创新环境为主体,加快推进中科院的国际化发展,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②。

表1 国际四大大学排名指标体系①

(二)大学国际化的国内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评价研究中心已经连续四年发布了“国内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U-niversity Rankings By Internationalization,简称URI)”,该研究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共设7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文化交流、国际显示度和国际化保障等。其中,科研国际化是大学国际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其指标体系分为研究和成果两个二级指标。研究指标主要包括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数和来自国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经费数;成果指标主要包括国际联合发表论文数(主要采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由中外联合发表的论文数作为评价指标)、国外获得专利数(主要选取中国大学教师在国外申请获批专利数)及中外联合实验室、基地数等三级指标。国际显示度指标主要从综合和专项两项二级指标进行考察,其中综合指标选取了国际上影响较大的“QS世界大学排行榜”“US-NEWS”排名榜,专项指标主要采用进入“ESI”前1%学科数和Google数据数值。

在URI-2016中,前十位分别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在科研国际化指标排名中,清华大学排名第一。在国际显示度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位列前四。

(三)科研国际化指标的相关学者研究

在目前关于科研国际化指标研究中,张妍(2012)、王鲜萍(2010)、刘国福(2008)、李盛兵(2005)、陈昌贵(2009)等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建议,笔者归纳如下(见表2)。

总体看,学者在论文、项目、成果和会议等指标构建上有比较一致的看法,笔者认为,依据科研活动的基本组成要素和国内外大学科研国际化的实践,建议采用张妍(2012)对科研国际化的三级指标分解体系,即:科研合作项目、科研成果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其中,科研合作项目的国际化主要包括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数和获得来自国外的科研经费数占全校科研经费总数的比例;科研成果的国际化主要应该包括人均被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数、国际期刊论文比例、海外专利数、国际科研奖项(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等世界级奖励)获得数;国际性学术会议应该包括主办或者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数。

表2 科研国际化指标的相关学者研究

三、我国大学科研国际化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我国大学实施科研国际化的原因分析

1.国际国内发展环境

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的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几乎都提出了国际化发展的理念,加强科研国际化建设。国际上四大大学排行榜的发布充分证明了大学的国际化科研能力对学校声誉产生的重要影响。

2.大学自身发展需求

大学要想实现为社会发展、传承和创新文化的职能,必须要将学问和知识的最终体现形式———科研成果进行国内外展示和宣传发布。

3.教师自身发展诉求

学术研究是高校教师的本职,要想跟进学术研究主流、不被知识环境抛弃,必须主动适应国际化潮流,一方面吸收借鉴国际化的学术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声音。

(二)我国大学科研国际化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国际化程度,尤其是要通过科研的国际化提高自己在国际大学中的排名和显示度。

1.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战略规划

上海交通大学将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和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建设目标和宗旨,并实施了“全球交大”建设工程,将国际化发展战略确立为该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推动各学科对外交流发展。武汉大学也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和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加强人文社科领域的国际化发展工作,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发挥学科特色,创新多项举措

各大学结合自身学科发展的特色,通过实施科研国际合作项目、建立国别合作研究机构、加入国际性学术组织、建设国际期刊等多种途径全面推进科研国际化发展。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基于复旦文理医工综合性学科优势,建立了12个跨学科、跨国界的学术和咨政机构;并与多家世界一流大学成立中国研究中心,积极开展联合研究。浙江大学于2009年加入世界大学联盟,通过与联盟会成员高校合作,成立联合研究中心、举办国际会议、进行学生交换、学者互访等;并对教师主持联盟研发基金项目予以资助,多措并举,提升科研与教学的国际化水平。

3.大学发展差异显著,与世界名校相比差距较大

2016QS排名中,世界前100强大学中,中国大陆大学入围的仅有清华(25)、北大(41)、复旦(51)和上海交通大学(70);在2016Times排名中,中国大陆仅有北大(42)和清华(47)排名进入前100;我国绝大多数大学在世界上并没有地位,或者说地位很靠后。在西南交通大学发布的国内大学国际化排名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在科研国际化排名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985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各项排名中都远远落后于兄弟大学。由此可见,我国大多数大学的科研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还相差甚远,国内兄弟高校之间的发展水平大相径庭,有的大学国内学术声誉与国际学术地位极不匹配。

(三)我国大学实施科研国际化的制约因素

1.治校理念约束

长久以来,大学的主要职能都被认为是教学,科研反倒不受重视,更不用提科研国际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固然是大学非常重要的职能,但不能否认,科学研究更是一所大学的灵魂。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相关学科在国内国际上的地位和声誉,而且更能够吸引优秀的师资和学生,是大学得以长久存在、生生不息的根本。封闭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决定了科研的发展更面向国内或者本地,难以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

2.运行机制局限

我国大学受国家部门条块分割、行政化和校内管理体制的局限,在科研国际合作上并没有建立起良好有效的运行机制,尤其是大学行政化的工作和思维方式限制了大学向外发展。

3.配合保障不力

外事部门是大学进行国际沟通合作的窗口,主要负责迎来送往、签订各种协议,这些协议也有很多包含科研合作的举措,但真正将这些工作接盘落地的科研部门,经常被排斥在学校的对外交流工作外,实质性科研合作也无法落到实处。

近年随着我国对“双一流”建设工作的重视,国家拨付专门的经费用于开展相关工作,但在实际执行中,财务部门对经费使用往往有更加严格的规定,也导致国际合作难以顺利有效实施。

4.科研水平不高

各大高校近些年在选人用人上都提高了标准,只招生海外名校毕业的博士,但这并不能够根本上解决国际化薄弱的问题。我国大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懂国情研究的专家学者很难用英文写作,而能用英文写作发表的年轻学者又不能很好地把中国的实际问题展示到国外。这种剥离是对中国学术发展和国际化提升的极大影响。如果单纯依靠青年海归套用国际通用模型、填充中国数据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也无法真正提升大学的科研国际化水平。近期我国众多研究人员的学术论文相继被国际期刊撤销,这不仅体现出我国部分学者学术水准低下,更反映了学术界还存在学术不端等学风恶劣现象。

四、大学科研国际化的建议路径

笔者认为,要提升大学科研国际化,需要立足学校全局,着眼长远发展,分析内外部环境,抓住机遇,整合资源,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对学校发展作出准确定位:

(一)树立国际化理念

思想决定行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宣传科研国际化理念,对现有师资和管理人员进行引导,将科研国际化作为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工作。要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化科研合作理念和经验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尝试新的科研合作模式,开拓科研国际合作新局面,将科研国际化的提升融入到我国建设双一流的工作中来,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二)建立国际化师资队伍

科研国际化的成功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国际化,必须依靠教师的广泛参与。要鼓励教师自我国际化,对教师积极有成效地开展国际科研合作进行奖励,并在职称评定和奖励等方面予以支持;要立足培养、优化结构、投入资金,输送本土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深造、开展学术合作,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在全球范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将“走出去”和“引进来”充分结合;要整合优势学科研究力量,瞄准世界学术前沿,合理规划,以项目为纽带,组建高水平国际化学术团队,通过团队海外合作研究提升国际影响力。要实现老中青、国内外的传、帮、带,实现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三)推动科学研究本身的国际化

科研国际化的最终体现和衡量指标是学术成果的国际化。要鼓励国际联合科研,积极参与多边合作;举办或者承办国际学术会议,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占领国际学术阵地,辐射全球;遵循国际话语体系,发表国际学术成果;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学术合作,以扎扎实实的科研推进学术交流、人员交流。

(四)促进管理服务的国际化

要保障科研国际化工作顺利开展,需要有一支相应的国际化管理队伍;同时要提高服务水准,在国际联合科研成果的奖励和认定上制定明确政策,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在部门联动上,加强信息沟通共享,权责明确,责任到人。

要加强科研成果的海外发布和宣传力度。通过国际发文、国际学术会议、学者交流、国际合作项目等多种渠道实现国内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的显示度和知名度。

科研国际化是响应党和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号召,顺应时代教育发展潮流,促进大学实现快速成长,并融入高等教育全球竞争环境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提出了大学科研国际化的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科研国际化建设的路径选择,期待能够为我国更多大学提高国际发展水平和跻身世界名校做出贡献。

注释:

①作者根据国际四大大学排名官网公布的指标及访谈QS中国区总监张巘博士制作.

②白春礼.统筹推进科技国际化发展.http://www.askci.com/news/201305/16/16113323 78674.shtml

③王鲜萍.大学国际化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5):55-59.

[1]张妍.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3-18.

[2]廖雅琪.大学科研国际化意义和作用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12):1092-1094.

[3]王鲜萍.大学国际化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5):55-59.

[4]李盛兵.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3-116.

[5]刘国福.大学国际化探讨[J].太平洋学报,2009(2):9-25.

[6]李盛兵.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3-116.

[7]陈昌贵,曾满超,等.中国研究性大学国际化调查及评估指标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10):116-135.

[8]张婷姣.关于高等学校科研国际化的若干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3(6):53-55.

[9]陈晓清,龚俊.多维联动开展科研国际化的理念与实践[J].大学(学术版),2012(9).

[10]复旦大学官网:www.fudan.edu.cn/[EB/OL].

[11]上海交通大学官网:www.sjtu.edu.cn/[EB/OL].

[12]浙江大学官网:www.zju.edu.cn/[EB/OL].

[13]武汉大学官网:www.whu.edu.cn/[EB/OL].

[14]QS 官网: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6[EB/OL].

[15]Times官网:https://www.timeshig 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EB/OL].

[16]西南交通大学排名网:http://uri.swjtu.edu.cn/Ranking/1.html/year=2016/page=1[EB/OL].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G526.3

A

1004-700X(2017)04-0035-05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4XNE022)

猜你喜欢

国际化学术指标
聚焦港口国际化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活动预告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演艺之花竞相开放再现国际化的艺术魅力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