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自媒体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

2017-10-31杨娇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年22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自媒体高校

杨娇

【摘要】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舆情的形成及发展,因此对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自媒体网络舆情概述出发,分析了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研究了其传播途径,针对自媒体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提出了高校自媒体网络舆情的若干引导机制,旨在建立完善的高校舆论引导机制,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关键词】高校 自媒体 网络舆情 引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22.021

自媒体网络的快速兴起,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和交流,但網络虚拟性、开放性的特点,致使网络舆情事件发生频繁。因此,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采取有效的措施,达到高效控制网络舆情的目的,成为高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发展需要稳定落实舆情监管工作,将网络技术的革新作为基础,优化监督管理方式,核心目的是通过网络技术的优化革新,使高校发展顺应网络时代的基本需求。”因此,在现阶段高校如何应对网络舆情问题,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特殊性。高校网络舆情主体是文化程度较高、思想较为活跃的学生群体。与普通群体相比,高校学生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但社会经历匮乏,对热点事件较敏感。一方面有较强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对于热点事件具有独特的见解;另一方面易冲动、轻信,容易被片面信息煽动。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较快。与传统媒体的传播相比,网络舆情传播速度较快。传统媒体传播,例如报纸,基本处于今日事、明日知的状态。而网络舆情传播就大不相同了,一旦有某个事件引起大学生网民注意,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的转发,往往数秒内,新闻事件就已大面积传播开。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内容的复杂性。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内容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涉及领域广与真假共存两个方面。自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随着其知识的增长、对社会认知的提升,他们开始关注自身学术领域外,社会、娱乐、伦理等不同的领域,并对这些领域发生的事件进行评论和转发,所以高校网络舆情涉及的领域较广。同时,近些年来,为给高校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控,但由于诸多原因,自媒体平台仍然存在着网络舆情发布人、传播者身份识别困难等问题。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

在自媒体网络资源优化及传播中,需要通过自媒体网络舆情的问题分析,实现对网络舆情路线的完整控制。通常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如下:第一阶段,个别网友爆料。个别网友发现了信息,通过以“QQ”“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在网络空间上进行爆料,如果访问量较小,未受到知名网站的关注,它将被海量的信息淹没。

第二阶段,网友讨论。信息经个别网页爆料后,在某些传播因子的推动下,引起了部分网民关注,并进行评论与转发。此后引起更多网民的关注与讨论。

第三阶段,形成网络舆论压力。网民的评论与转发达到一定数量时,“意见领袖”出现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批判,形成舆论压力。

第四阶段,传统媒体介入。传统媒体对信息进行报道和评论,网友的讨论热情提高,舆情压力增大。

第五阶段,有关部门应对。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有关部门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得不介入,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舆论进行引导、化解。

第六阶段,再掀波澜及再次应对。在网民的高度关注下,有关部门的处理细节被公开和放大,事件处理不公或不合民意等情况引起网民的不满与激愤,再次引发网民讨论高潮,有关部门也不得不采取更加稳妥与合理的处理方式来应对。

第七阶段,网友注意力转移。在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后对网民注意力的削减与其他热点事件出现的共同作用下,网友的注意力转移。

第八阶段,网络舆论消退。随着对舆论的关注度下降,网友的评论也越来越少,最终被网民遗忘。

自媒体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

自媒体的随意性导致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难度增大。自媒体时代网络环境相对宽松,学生可以随时发布所见所闻及对其的观点看法。自媒体网络环境对学生来说,是一片畅所欲言以及互动演绎的乐土。在这种背景下学生逐渐养成了出现信息后不进行理性的判断与分析、随意发布、对信息内容断章取义的习惯,从而导致信息传输的内容出现“草根化”的现象。

自媒体隐匿性与模糊性减弱了高校对舆论的管控能力。在思想的开放与网络自媒体的促进下,平民的话语权不断增加,自媒体给发言者穿上了“隐身衣”,于是,部分人为谋取私利辄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发表信息,这些信息或是道听途说,或是危言耸听,给高校的网络管控带来很大挑战。2017年上半年我国对部分自媒体平台出台了实名认证发帖、评论的管制措施,但由于开展时间不长,效果还未真正显现。与此同时,很多高校的自媒体平台尚未跟进这一举措,因此对网络舆情的管控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高校自媒体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完善高校自媒体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完善机制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营造良好的自媒体交流空间,增强自媒体网络话语权。教师应积极走近学生,了解其对社会热点新闻的真实想法,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及专业知识,对社会热点进行科学、全面地分析,及时对舆情内容进行引导。第二,构建准确、客观的消息传播机制。首先,对信息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完善信息交流。其次,通过恰当的引导方式,完善自媒体的运行环境。第三,构建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平台。例如,高校中的就业宣讲部门,可以通过微博平台,开展竞赛报名等活动。第四,构建多层次、互动性的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分析,组建优秀的自媒体团队,同时加强对自媒体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養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意见领袖”。首先,要重视“意见领袖”的存在。高校决策层需转变观念,肯定意见领袖在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中的重要性。其次,高校管理者要研究意见领袖,发现他们身上不同于普通网民的特征,从学生、团学干部、教师等层面分析不同群体中意见领袖的差异。同时,敢于且善于从学生群体挖掘出可能成为意见领域的培养对象,通过沟通交流,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利用各类网络平台,传递全面的视角及态度。

最后,重视意见领袖的健康成长,为他们持续正确的舆论引导创造有利条件。但也要对意见领袖进行适当约束,例如提醒他们不要浏览负面信息、发布负面言论;同时要加强校园网络平台的技术监管,建立校园“防火墙”。

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首先,搭建全新监控系统。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布、接收、传播及最近动态。以往基于IP地址或者网络端口进行舆情监控的方法,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已经不适用了,因此,学校需要搭建全新的监控系统来对自媒体进行实时监控。

其次,建立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系统。信息收集是舆情预警的前期,也是舆情处理的基础。在该系统中,重点是确定信息收集的机制和方法,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定时进行舆情的上报,当出现热点舆情时,需要及时收集、上报舆情,以保证舆情处理部门了解最近的舆情动态并进行相应处理。

再次,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当相关部门收集到高校网络舆情的相关信息之后,必须由知识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对这些信息进行专业分析,例如对网络舆情的敏感度进行分析,对高敏感度的舆情要进行优先处理;又如对舆情的数据分析,包括点击量、评论量、转发量等相关数据。这种专业分析包括很多方面,所以需要成立专业的舆情分析系统。

第四,高校网络舆情报警系统。网络报警系统是连接网络系统分析系统与网络舆情处理系统的桥梁。其主要职能是根据高校网络舆情的热度、危害性以及大学生对其的关注度,将其预警等级进行分级。在我国,吴绍忠等人将网络舆情预警等级划分为轻警情、中度警情、重警情和特重警情等4级,舆情危险程度从低到高,并使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4种颜色来描述,分别代表着良好、正常、安全隐患、不安全以及危险。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仿照已有的网络舆情预警等级,根据高校网络舆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级,分为轻度舆情、一般舆情、中度舆情、高度舆情和重大舆情。

最后,成立高校网络舆情处理及跟踪系统。网络舆情报警系统进行舆情报警后,如果不作任何处理、任其自由发展,很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给高校带来恶劣的影响。因此,需要成立舆情处理及跟踪系统。其主要职能是接到舆情报警后,根据舆情的等级进行相应的处理,防止或减缓舆情的恶性发展,尽量降低其对学校产生的不良影响。舆情处理并不是工作的终点,还需要对舆情进行跟踪调查,准确掌握舆情的动态,如果发现舆情又反弹的迹象,要迅速做出处理,避免舆情的反复。

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意见领袖的培养需要资金,例如对优秀的意见领袖进行物质奖励;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建立及正常运转也必须有资金作为保障。国家可以建立专项拨款制度,也可以和高校联合起来,共同向社会筹集资金。

制度保障。国家应加强网络立法,使网络信息监管有法可依,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加重对不良信息传播者的处罚。高校可以制定校规校纪,加强学校网络信息规范。

建立健全网络技术保障机制。我国网络起步较晚,网络技术的发展尚不完善,难以完全满足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的要求,所以要加强对软、硬件的开发。其次,网络舆情内容复杂、真假并存,高校学生又容易受到不良舆情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过滤与净化。最后,要加强高校网络安全管理。

高校自媒体网络舆情的兴起是把双刃剑,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对高校的形象建设大有好处。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应看清网络技术发展的现实,转变原有的网络管理方法,与时俱进地对自媒体平台进行管理。当然,对高校自媒体网络舆情,只停留在引导机制的研究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高校的管理部门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研究完善,使得高校的舆情引导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序有效。

(本文系2017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自媒体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P7929)

参考文献

贾博,2017,《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创新性研究》,《未来与发展》,第一期,第96~99页。

吴宝善,2014,《基于微信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机制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第24期,第117~118页。

邹新,2015,《自媒体语境下高校网络文化的传播机制与引导策略》,《继续教育研究》,第8期,第104~106页。

沈鲁、崔健东,2015,《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基于互联网思维下微博和微信意见领袖的建构》,《新闻知识》,第8期,第94~95页。

游佳琳、唐华、顾锋,2013,《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科教导刊》(中旬刊),第2期,第11~13页。

冯维,2014,《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湖北函授大学学报》,第18页,第47~48页。

聂峰英,2016,《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与机制研究》,《江苏高教》,第1期,第36~38页。

孙英月,2016,《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河南图书馆学刊》,第3期,第45~47页。

段潇潇、谷童玮,2016,《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求知导刊》,第9期,第58页。

责 编/杨昀赟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base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s for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The online public opinion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s influenc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public opinion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online public opin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nvestigate its guiding mechanism. Based on an overview of the online public opinion in the self-medi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nline public opinio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self-media era, and explores it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n light of the influence of self-media on online public opin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suggests some mechanisms for guiding online public opinion in the self-media in the colleges, so as to establish a sound guiding mechanism of public opin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reate a good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lf-media, network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mechanism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自媒体高校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