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马克思主义民本观为指导的民生保障机制构建

2017-10-31王冠文王丹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年22期
关键词:构建路径时代特征

王冠文 王丹

【摘要】当前,我国在调整利益格局的同时,如何切实改善民生,已成为政府在改革深化过程中必须虑及的问题。因此,我党已对民生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深化改革的同时,着力缓解教育、收入、医疗以及养老等热点问题,但目前收效仍与预期存在差距。为加速改善民生问题,须在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的指导下,构建更趋完善的民生保障机制。

【关键词】时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民本观 民生保障机制 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 D6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22.014

自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党便在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导下,着力促进传统“民本观”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本观,这一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为此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人为核心保障民生,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我党还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引领下,逐步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从而更好地解决社会福利、贫富差距、就业结构等方面的民生问题。

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的时代特征

民生问题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存在巨大差异,我党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需要不断应对时刻变化的民生诉求,因此历代领导人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本观都具有独特见解。

毛泽东时期,我党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需求,对民本思想给予了早期定义,即“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代表了以人为本理念的初步形成。同时,这一定义既是经过了实践检验的理论总结,也是我党的智慧结晶;不仅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展,也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

邓小平时期,我党进一步丰富了民本观,提出“在政治上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丰富物质条件,在文化上提高素质修养,在价值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时期,我党领导层一致认为,民生问题与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关,社会主义不意味着贫困,解放生产力才是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同时,解放生产力也是改善民生的必要举措,唯有快速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因此,邓小平同志曾反复提及提高生产力的价值,将提高生产力视为改善民生的必经之路。

江泽民时期,我党已对民本观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其奠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展现了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能力。

胡锦涛时期,我党对民本观的阐释更加通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强调了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的民本观可以理解为:我党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必须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的利益评判自身的政务成效,凡是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就必须做好,凡是有损于人民利益的事情一律抵制。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已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提出了自己的“民本观”,强调了改善民生的必要性,规划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民生工程的发力点。并以“中国梦”为精神引领,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奋斗热情,實现了人民奋斗目标与国家发展方向的契合;以“四个全面”为指导,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协调稳步推进。

十九大报告指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我党“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为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提供了发展壮大的时代土壤。

全面深化改革中民生问题的表现

我国目前已进入改革的攻坚时期,经济结构转型优化的同时,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亟待改革,这使得潜藏的社会矛盾日渐凸显。

社会福利不足。当前,我国社会福利供给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伴随经济和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老龄化、少子化趋势显著,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社会保障需求进一步加大,然而由于国家投入相对不足,使得福利保障方面的开支捉襟见肘。同时,福利单位数量上的不足、福利设施的老化、服务态度的欠缺,都使得群众满意度相对较低。

贫富差距较大。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创造了多个震惊世界的奇迹,但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距的凸显。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已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冲击着现行福利分配政策。自我国2003年正式公布基尼系数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便一直处于警戒线以上,说明我国的确存在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近年来,我国每年的新增就业目标都是提前实现,各地人才供需同步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全线提升,上述现象看似与经济增速放缓自相矛盾,实际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已出现了重大变化,即就业矛盾不再局限于岗位数量,而是结构性问题突出。伴随经济结构转型,我国大量企业正在逐步推进自身结构的优化,这使得人才供需出现了巨大缺口。

看大病不堪重负。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政府已将大病医疗作为重点攻克难题进行研究,各地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纷纷推出相应措施应对大病医疗问题。按照目前相关政策,我国大病医疗统筹的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但即使超过50%的大病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剩余的50%仍然是多数家庭所无力担负的。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从社会媒体近几年的报道来看,在基础教育方面,我国入学难情况依然严峻,择校难等问题正是教育资源不均的真实体现。教育水平差距的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学区房价格。而在高等教育方面,国家重点大学分配不均,受到诸多偏远省份学子的诟病。

房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偏离。房价的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了居民可支配收入,这体现了房价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偏差。虽然近年来各省市相继颁布了限购政策,以限制房价过快增长,但在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下,房价上涨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

以馬克思主义民本观为指导的民生保障机制构建路径

坚持富民为本,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首先,树立国强民富并重理念。其次,提高员工薪资福利待遇。在民本观的指导下,我国还需监督落实休假、社保等强制性福利,坚持改善员工薪资福利待遇,实现居民收入翻番的富民梦,从而为“中国梦”的加快实现奠定基础。最后,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在医疗与养老方面,我国应切实提高医疗与老年福利,从而减轻子女赡养压力、解决低收入家庭看病难的问题,并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养老金国家统筹,从而减少退休人员的后顾之忧。在教育方面,国家应当秉持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免除,确保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在住房方面,还需加大安置房供给量,为贫困家庭提供住宿保障,并进一步落实房价抑制政策,保障刚性购房需求。

完善公正为本的统分结合财税分配体制。首先,完善统分结合的政府财税调节政策。虽然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已达成预期目的,使得我国基建工程获得了资金保障,但随之而来的是乱收费、地方过度举债或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还需实现财税调节制度的统分结合,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推进房产税试点工作,从而有效降低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全面推进营改增,扩大财税调控范围,从而提高财税调节政策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

其次,完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当前我国转移支付过程中,地方占比仍旧偏低,且支付项目繁多。为此,我国还需逐步优化一般性转移支付政策,加大对专项转移支付的监督,推进转移支付立法,从而确保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到位。

最后,完善按社会贡献分配机制。除上述两种完善再分配的措施外,我国还需逐步提出完善初次分配的相关机制,依据个人的社会贡献,由财政给予奖励,从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调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形成公正为本的分配制度。

加大人才为本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建设。首先,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我国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趋于体系化的就业指导机制,破除传统观念,在高校中设置相关专业,着力培养就业指导人才;构建专业化的求职招聘平台,实现劳资双方在信息上的对称,帮助求职者充分了解就业市场详情,协助用人单位更好地甄别人才;通过财政补贴减少招聘会展台收费、严格筛选用人单位资质,从而提升求职人员与招聘企业的互动质量与效率。其次,加大政府创业基金投入。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而使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最后,我国还需推进基层再就业培训,为再就业人员提供所需技能培训,从而节约其就业成本。

深化医患为本的医疗保障体制改革。首先,政府必须增加医疗设施投入,缓解基层医院床位不足、设施落后、人才匮乏等问题,解决小医院没人看病的问题,避免优质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从而使病患能够实现就近求医。其次,构建大病救治保障制度。一方面,政府可以设置救治保障税,按一定比例向就业人员征收,并向企业征收扶贫基金;另一方面,政府自身也应当投入一定资金,从而建立政企民三方共同发力的保障制度,应对社会救助碎片化的问题,尽可能避免因病致贫现象的出现。最后,除关注重大疾病外,我国还需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例如上调医保报销比例、逐步实现医保全覆盖、加快公立医院与医保改革。

优化师生为本的教育资源配置策略。首先,我国必须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从而尽快提升师资储备质量,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同时,为规避因社会需求与人才技能的脱节以及国家风险的发生,还应当及时完善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鼓励创新创造,促进人才流动。其次,单纯依靠引进难以实现师资队伍的发展壮大,还需通过改善教师福利待遇,坚决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等措施,将更多优秀人才吸纳进入教师队伍。最后,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就基础教育而言,应当促进教师轮岗制度的落实,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师资团队,从而缩小校际间的师资差距。就高等教育而言,应当强化校企间的教育资源共享,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居民为本的财产性收入调节的住房制度改革。首先,应在我国政府提供基础保障的前提下,利用市场的自由配置功能,引导保障住房的建设与供给,满足贫困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完善保障住房管理制度,降低经适房空置率,避免利益群体的非法占用。其次,为有效遏制炒房行为,抑制房价持续上涨,我国还需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前提下,加快房产税的制定与出台。最后,我国应当尽快完善房产管理制度,从而克服房管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实现对房产企业的有效监管;同时,还需及时修补政策漏洞,对扰乱房产市场的行为进行精确打击,从而确保房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五位一体视域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及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逻辑必然与路径选择”,项目批准号分别为13YJA710042、L15AKS002)

参考文献

庞跃辉,2016,《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理论、价值和实践——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3期。

袁银传,2016,《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以人为本及其对民本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超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第9期。

方军,2013,《马克思政治参与和传统民本思想:基层政府治道的理论基础》,《甘肃社会科学》,第1期。

韩喜平、巩瑞波,2016,《论毛泽东的“大民生”观——兼谈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几个关键问题》,《湖南社会科学》,第4期。

张鹏、李萍,2016,《马克思经济学的民生向度——兼议改善和发展中国民生问题的实现路径》,《教学与研究》,第3期。

责 编/马冰莹

Abstract: At present, while the pattern of interests is being adjusted in China,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has become an issue that the government must take into account when deepening the reform. That is to say, the Party ha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ssue. While deepening the reform, the government has worked hard to address the hot issues such as education, income, medical care and old-age services. However, the current result is still not as good as expected.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e government should build an even better livelihood guarantee mechanis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arxist people-oriented concept.

Keyword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Marxist people-oriented concept, livelihood guarantee mechanism, path

猜你喜欢

构建路径时代特征
充分认识品牌时代特征 努力提高品牌创建水平
浅析色彩的时代特征在传统花鸟画中的应用
论媒介融合环境下“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时代特征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五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
岛礁区攻防作战的历史演变及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