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措施
2017-10-31王雷
王雷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形式的一部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深入人心,尤其在近几年,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前提下,中等职业教育以入学学技能,毕业即就业的思路与原则,解决了很多青少年的工作问题,大大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为适龄的青少年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而在此时,地质类专业的蓬勃兴起,又为正在寻找工作的适龄青少年开辟了新的途径。那么,做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如何为选择地质类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在体能,心智,以及精神方面去适应,以为了将来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导言: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中职体育教学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必修课,长期以来在培养合格的中职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不断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尤其是作为公共课的体育教学不断地受到弱化与异化。显然,这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相背离。因此,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弱化的审视,探讨了优化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若干措施和建议。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审视
(一)管理层面意识缺位
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各学校管理层面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学在整个学校教学中常常处于弱化、边缘化的地位,这种边缘化的地位在学校仅有的少数进修机会面前,体育教师被外派的机会则更低,往往优先选择被学校重视的专业教师外出学习。事实上,这种情况和学校管理层面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意识缺位不无关联。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在领导层面往往是喊口号、走形式的多,真正关注体育教学、体育教师的并不多见。而体育教师进修渠道受阻也是教师知识更新不及时的原因之一。
(二)体育教师知识更新不及时
教师作为学校育人的实施者和执行者,需要不断的补充新知识,这是社会也是教师这种职业的必然要求。面对学校外派机会比较少的现实,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自我知识更新、自我学习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大量新的专业知识的吸取和内化,很难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创新。如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那么体育教学的创新,则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吸引力的灵魂。因此,体育教师的自我专业更新、自我钻研需要时刻准备着。只有长期的不懈努力和钻研,才能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校教学效果。
(三)体育教学目标、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在完成運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任务的同时,我们认为,需要更多的关注社会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侧重程度不同,反映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有差异。以往注重运动技能培养的体育教学目标需要进行重新审视,只有转到以社会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并重的方向上来,才能切实提高中等职业体育教学的效果。
二、中职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策略
1.明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价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根本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全面发展的手段。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健身知识,掌握基本的体育技术和技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心理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以及乐观开朗的生活方式。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特点,选择相应的体育课程内容
传统的中等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没有根据不同的专业区别对待,不符合不同专业的需求。因此,在促进全体学生身体素质及其它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根据不同专业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需求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相对于职业学校,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是在统一标准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会考虑专业对身体素质的具体的需求。职业学校专业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相同。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教学方式呆板单调,课堂气氛不活跃。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应当树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建立相应的教学内容体系,为学生就业后的身体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3.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建立应当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应当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建立应当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健康的理解已经不局限在生理健康方面,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也是健康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和社会体育的发展,终身体育的观念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终身体育就是要求把体育作为自己生活的终身伴侣,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意识较差,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现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就更不可能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新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应当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重要的目标,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及不同的专业需求,合理安排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以达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三、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体育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淡薄,其根本原因在于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存在较大的问题,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唐岚辉.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10(4):156.
[2]康建纯.我国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43.
[3]徐艳春.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