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释疑与拓展

2017-10-31宁永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宁永峰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的释疑与拓展,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趋于平静的课堂再起波澜,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还为学生的课后的复习、实践做好了铺垫和延续,从而有效地巩固了教学效果。适当的课堂释疑与拓展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运用释疑与拓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 课堂教学 ; 释疑与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248-0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释疑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数学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用疑激疑的过程。拓展是指学习内容由课内向纵深处或向课外合理地拓展、渗透,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持续探索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对学习表现出积极探索的态度,主动去“思”、去“想”、去“问”,才能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具体小学数学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书本,释疑与拓展要有目的性

释疑首先有一个“为什么去问”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释疑”的内在意图要清楚,明确其意义。教师有目的设疑、释疑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上课开始的复习提问,解疑过程中的追问以及课程结束前的总结提问等。这些都应当立足于书本,通过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并关注活动的进程和依据,促使学生遇到困难如何去调整思路,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规范、更加准确。释疑过程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正所谓“知其然,明其法,晓其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能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使“释疑”的过程有具体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认知活动正常进行。立足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突破教科书的限制,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和超越,促使学生巩固知识,强化能力,提高学科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给学生创设了一道开放題:“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看谁家的装修既漂亮又省钱?”不要以为这样的题目很简单,其实不然。大家想想要用到多少知识:长度的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商品价格的调查、装修材料的选择……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释疑与拓展的目的性,同时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

二、设疑释疑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适时拓展,提升数学素养

在设疑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学生原有的思路,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抓住疑难本质,将这个过程转化为师生共同探索、发现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根据教育理论,一切新知识的真正获得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中找准问题的“引发点”,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起到诱发思维,拓展思维的目的。学生有疑问急于取得老师同学帮助时,教师就可因势利导,进行一些释疑性的讨论,讨论存在的疑问,求得解答,可以小组讨论,如果问题具有倾向性,亦可组织全班讨论。教师若过早解释会使学生因思考不充分而处于被动思考状态,利用全班智慧,把每个人的“一题一得”加在一起发挥更大作用。例如问题:12点30分时,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角?由于学生思路不同,解答过程会障碍不断。试想:如果不顾学生思维情况,只讲标准解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将是一种什么知识呢?教师无视学生认知基础,在释疑中他们的能力又将会如何呢?因此,教师给学生“释疑”时必须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高度去认知,充分把学生认知基础与教师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先理解明确钟面上每大格间的度数,再明确分针走半圈,时针走的度数,便可解出结果,只有从点滴抓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了让学生对此疑惑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行了有效的知识拓展,向学生详细介绍了钟表的各个部位和指导学生观察钟表外,我还让其根据教师准备的材料,共同制作了一个钟表。学生通过制作观察,很好的解决了问题,这样的释疑与拓展有利于学生不断进行心理调整与主动建构思维的过程。

三、设疑释疑要有针对性,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的错误,拓展延伸知识

教育家鲁宾斯基说:“对于形成一种能力,都必须首先引起对某种类型活动的十分强烈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积极的求知环境,从学生实际出发,能被学生所接受,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设置问题时,一方面要充分注意角度的选择,角度选择得好,选得准,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另一方面从同一角度也可设置几个相似的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以达到知识内化及迁移的目的,而针对性太强的提问有可能代替学生应有的认知活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从一般化的问题和建议开始”正是认知调控提问应遵循的原则。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时,我出了一道题:“有一块正方形的菜园,边长是5米,假如要给它围上篱笆,篱笆有多长?这块菜园有多大?”学生很快就解答出来。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老师,它的周长和面积刚好相等。”对此,我没有急于评价,此时最好的办法是把问题抛给学生,针对学生的错误将错就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因此我问学生:“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有的学生认为相等,有的学生认为有错,产生了两种意见。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在争论中纠正了错误,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我们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的错误,巧妙利用错误这一教学资源,进行释疑与拓展,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新的探索,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资源,充分营造数学课堂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四、结语

著名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意者,需教其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设疑,释疑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内外的适度拓展延伸,能够让学生课堂更加充盈和丰富。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科学合理的利用“释疑”和 “拓展”, 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个性得以彰显,情感得以升华。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优秀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潘明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向课外教学延伸[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5,(10).

[2]张桂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释疑与拓展”教学策略.素质教育论坛,2014,(12).

[3]刘青梅.坚持有效拓展的原则[J].河南教育,2014,(01).

[4]黄汉明.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课程教研,2014(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