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班幼儿会整理好习惯现状分析及培养
2017-10-31薛梦洁
薛梦洁
大班是幼儿在园的最后一年,也是进入小学前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在经历了小班、中班对”会整理“好习惯的初步认识及培养下,大班渐渐对其进行了加固及最终形成。而对幼儿进行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既包含了培养幼儿对待每一件事的认真态度与责任感,同时也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将每一处细节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开展在游戏精神引领下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家长都要作出表率,严格要求每一环节,对幼儿容易遗漏之处”反复抓”,对幼儿挫败之处“多鼓励”,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双管齐下的培养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纲要》在社会领域目标中也提出:要培养幼儿"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培养幼儿整理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使周围环境保持整洁,同时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不用将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教室的规整上,无形中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好的整理习惯还可以让幼儿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此后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而在幼儿园中,对于刚上大班的幼儿,则出现了许多“邋遢”的情况。
一、产生的原因
镜头一:阅览吧的书乱糟糟
因为教室各区域重新规划与布置的原因,阅览吧变得比原先更舒适、更漂亮了。一到区域游戏时间,小朋友们就各个争先的恐后的挤进阅览吧看书,可看完书后还没将书放回原处又接着翻看下一本了,渐渐地身边就铺满了书。这时,游戏结束音乐响起,大家赶忙将书塞进了同一层的书架上后就匆忙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回头看那些书,因为挤压的原因,有的书角翘着、有的封面都被撕下了大半、有的大半部分都悬在空中、还有的几本甚至还放在毛毯上!整个情况乱糟糟!
镜头二:美术区的画脏兮兮
美术区是孩子最喜欢的地方,不仅有五颜六色的颜料和蜡笔,粘稠的浆糊,还有各色用于绘画和制作的彩纸。区域游戏时间时,孩子们喜欢将画纸摊在桌面上进行绘画和粘贴,往往浆糊还没干透而对自己作品不满意时又将作品往边上一扔,拿出另一张崭新的白纸进行二次操作。不管桌上渗透的颜料水是否已擦去或干透就将新纸铺上,最后完成作品后纸上除了美丽的图案,还多出了很多脏兮兮的颜料污渍,最后美术区挂出来的画都脏兮兮的!
镜头三:衣架上的衣服臭烘烘
如果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那么户外游戏就是孩子最大的乐趣。不管是老鹰捉小鸡还是大型玩具,孩子们似乎不玩到出汗决不罢休。好不容满头大汗的回到教室,孩子们就等不及般赶忙将外套脱下来随意挂在衣架上。只见一排衣服有的挂的很整齐;有的则一只袖子在衣架上,一只荡在半空;有的随意的甩在衣架上;还有的就将衣服包住衣架挂着······由于衣服上都有汗,而都挤在一起得不到良好的通风与干透,衣架上的衣服摸起来不仅湿哒哒,味道更是臭烘烘!
二、状况分析
1.幼儿思维的自主性提高,但主动性不高
对于以上三组镜头出现的状况,在很多班级都存在。在大班这一年龄阶段,幼儿开始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想象。回顾小班、中班,更多的是依赖老师,从教师的指示和引导中做每一件事情。而对于大班的幼儿,在培养他们如何自主独立思考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每一件事。但是,由于操作程度和熟练的关系,缺乏对待事物的整体性,导致了处理事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失去了继续下去的主动性。
2.教师引导的创新性提高,但持久性不高
相对于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教师喜欢创新出不同的引导方式。如利用游戏激发幼儿主动学会与参与整理,或在競赛中鼓励幼儿积极进行整理等,各式新颖的方式都吸引了幼儿的关注,但是对于没有计划性的开始与结尾以及在中途放松了对这一方式的整体和完善,很多方法都没有坚持下来。
3、家长配合的主动性增多,但力度性不高
良好的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好习惯养成的关键。当孩子升入大班后,许多父母认识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对于学校布置的任务,都进行了高效率的配合。但是,虽有配合,效率则不高。只是出于表面的完成,未能真正理解在这些任务中与孩子的合作与教育,更多的则是抛弃了孩子的观念,以成人的思维理解和感受孩子的作品。
三、培养策略
1、教师发挥榜样作用,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影响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直接模仿的来源。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也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与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因此我们老师对班级里的每一件物品都要固定位置摆放,让孩子们都知道物品摆放的固定位置,并且严格规定“哪里拿,哪里放,用完了就放回去。”的规则。只有当教师有了良好的整理习惯,才能正自身,才能正孩子。
2、师幼共同商讨,制定规则
新《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处处渗透“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所以我们提倡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并严格做到的原则。激发幼儿积极讨论各类整理习惯,如“怎样进行书吧整理”、“怎样将美工区整理干净”、“怎样将教师规整的干净美丽”等。也可引导孩子在讨论中制定许多切实可行的规则如:物品从哪拿的还放哪去、外套随时脱随时叠整齐放好、图书角的图书应分类摆放等等。最后孩子们还可以用设计相应图标的方式进行整理。如:为了保证让物品不随便摆放为了让幼儿较快的收拾整理,孩子们还在每个区域给物品贴上了和物品相对应的图标,收拾起来就很容易归位。
3、形式多样化,重点强化整理习惯的形成
(1)可在各类区域中贴好分类的标记,不仅可以很快的找到相应的玩具,还能在整理时快速的进行分类整理。如:在阅览吧的书架上,根据书大小及厚薄程度的不同进行分层摆放,每一层都贴上不同的颜色,并在原本放在该层架子上的书面的一角也贴上相同的颜色,那么在整理时幼儿就能又快又准的将书放回。
(2)通过比赛活动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在每次的比赛结束后,根据幼儿的表现情况,进行“我最能干”的评比。最后胜利的三位小朋友可以得到一个“欢欢乐乐”的奖励贴纸,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大大提高整理能力。
(3)家园密切合作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对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从来不只是说教,而是要家园共同配合,不断地将良好的整理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要让孩子在家庭中自主养成“会整理”好习惯,首先还是要从家长入手。例如:可以在家长会中围绕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整理习惯的培养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在家不要事事包办,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给幼儿创造整理的机会,让幼儿自己整理床铺,整理自己的房间、玩具等。同时,家长还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家长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整理习惯。
总而言之,对大班幼儿进行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教育,包含了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态度,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种形式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多鼓励,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