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的研究
2017-10-31殷周州
殷周州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心理健康状况,以体育锻炼为干预方式,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农村留守儿童异常心理影响效果,来寻求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践证明:体育锻炼能够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其中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等维度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从而证明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运动干预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9-084-1
心理健康問题的成因十分复杂,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但家庭教育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理健康问题则显得更为突出。体育锻炼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良好影响早已有报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同时对心理健康也可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留守儿童心理亚健康的特征及成因
心理亚健康主要是指一种持续的消极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不能对社会作出良好的适应,影响身心潜能的充分发挥。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有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孤独自卑、忧郁苦闷、情绪低落、易感疲劳,精力下降、失眠、记忆力减退、烦躁、易怒等。与正常儿童相比较,造成留守儿童心理亚健康问题较严重的原因可以归纳为:
1.家庭不完整。据报道,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中,“单亲监护”占56.4%,“隔代监护”占32.3%,“上代监护”占4.1%,另外,还有0.9%的留守儿童寄养在别人家里。我们对灌云留守儿童的研究显示,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占67.7%,其中有53.7%的农村留守儿童是与外祖父母一起居住,4.1%与其他亲戚一起居住,9.1%独自居住。若以一年时间作为外出打工的时间分割点,那么在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中,打工时间在1年之内占53.3%,1年至2年之间占10.4%,2年以上则占36.3%。
2.父母与孩子交流不够。父母与孩子的亲情交流是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有效途径。对灌云留守儿童的研究显示:仅有28.1%的父母会经常与孩子进行谈心,56.5%会偶尔与孩子进行谈心,15.4%从不进行谈心。
3.参与体育活动太少。体育锻炼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同时对心理健康也有重要的影响。在所调查的735名灌云留守儿童中,仅有9.5%的留守儿童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67.9%会偶尔进行体育锻炼,22.6%从不参与体育锻炼。
二、体育对心理健康问题儿童的干预
在初次调查之后,笔者将留守男女儿童随机分为男生对照组和男生运动组、女生对照组和女生运动组。对男、女生运动组用中等强度的篮球运动连续干预锻炼8周,受试者每周体育锻炼3次,每次锻炼时间为30分钟(不含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锻炼强度用心率指标进行控制,中等强度锻炼干预要求心率在135~150次/分,每次随机选取6名学生进行Polar心率遥测仪的检测。通过体育锻炼干预对比,结果发现体育锻炼对人体心理有着积极作用:
1.促进智力水平的发展。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了大脑皮层神经的平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了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感知敏锐、思维灵活、想象丰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能使人体感觉、重力感觉、触觉和速度、高度知觉等更加准确,从而提高大脑神经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
2.有利于个性心理的完善。因为参加体育锻炼本身就必须与克服困难、遵守竞赛规则、制约和调控自己某些行为,以有利于在竞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珍惜自己获得胜利的权利。同时每一个参与体育活动的同学都承担着让对手尽其所能的义务,通过活动的方式表达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等人类先进的思想和愿望,在合理规范的竞争中锻炼自己的品行,并在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竞争与退让、个人与祖国之间做出选择,在选择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对培养和塑造良好个性心理以及修正个性的不足,都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参加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人的自豪感,树立自强的意识,并能在体育活动中,寻求到安慰的满足,进而改变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3.增进快乐,调节情绪。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参加那些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可以使人从中得到快感。一些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可以支配人心理和行为的肽类。这种具有魔力的肽类,具有振奋人心的作用。有的研究还认为,体育锻炼是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适度的应急并达到愉快水平的工具。因此,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并使烦恼、不安、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绪得以解除,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
4.改善人际关系,形成健全的人格。在体育运动中不必用言语即可相互交往,亦可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他们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个活动等直接或间接地沟通信息,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情感,并能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5.增强自信心,树立成就感。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并坚持锻炼中,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得到增强,运动技能技巧得以提高。当取得这些成绩后,人就会产生自我成就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产生愉快、振奋和幸福感。因此,适宜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们重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提升自我,尤其能使有忧郁情绪的锻炼者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消除忧郁。
众所周知,在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较多,并且心理亚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然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早已被众多研究所证实。对于亲情沟通失衡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只要坚持因材施教、团体性项目为主、科学锻炼的原则,体育锻炼能一定程度缓解因为家庭不平衡等因素导致的心理亚健康问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