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下“一带一路”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17-10-31李旭东曾立雄

物流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一带一路

李旭东+曾立雄

摘 要:文章以供给侧改革理论为指导,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提高人才供给质量”为核心,紧密对接“一带一路”贸易畅通业务模式对高职教育中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围绕人才供给结构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调整、学生能力短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带一路”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以及实施的关键点。

关键词: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paper uses the theory of supply-side reform as guidance, puts“talent suppl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as the core, and closely matches new abilities requirements of customs decla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tal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the belt and road”smooth trading business model. Then it proposes the path for exploration on“the belt and road”customs decla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talent cultivation unde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upply-side reform as well as key points for path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upply-side reform; “the belt and road”; customs decla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talent cultivation path

0 引 言

供给侧改革为高职院校提高“一带一路”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新视阈。“一带一路”是我国顶层战略,“贸易畅通”是这一战略实施的重大目标[1];通关便利化与跨境运输一体化是“一带一路”贸易区别于传统贸易的业务模式,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众多高职院校一方面过于依赖毕业生需求侧、过度依靠校企合作单位的开发,另一方面毕业生能力与素质不适岗的问题较为严重,亟待高职院校深化专业改革、着力提高人才供给质量和效率[2]。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通过探索专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提高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一带一路”跨境物流业切实增强人才支撑,有效提升本专业在高职院校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推进专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1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下“一带一路”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动因

1.1 “一带一路”贸易畅通业务模式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分析

深入实践前沿,到“一带一路”跨境贸易相关报关与国际货运企业,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途径,深度剖析“一带一路”贸易畅通业务模式的发展趋势,了解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务领域的深刻变化、企业相关工作岗位的具体设置、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对职业核心能力提出的详细要求,为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专业优化人才供给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供给质量的研究与实践过程提供客观有力的依据。

1.2 从高职教育供给侧提高“一带一路”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性

当前,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供给结构亟待优化,在“一带一路”加快建设背景下,面向传统贸易的中低端人才供给过多,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新供给不足;同时,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供给质量亟待提高,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更新滞后,面向传统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务领域的相关课程内容老化,与“一带一路”贸易畅通业务模式的匹配度低,亟待构建起以便利化通关与跨境一体化运输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此外,多年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乏力,在切实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产教对接的基础上,以供给侧为主导,有效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着力提升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一带一路”建设新阶段对跨境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

2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下“一带一路”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1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下“一带一路”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

(1)优化人才供给结构。着重培养适应“一带一路”贸易(适当兼顾传统贸易)需求的报关与国际货运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优化报关与国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规格。

(2)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增补或完善“一带一路”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务领域相关课程,构建以便利化通关与跨境一体化运输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保障“一带一路”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必须适应“一带一路”跨境物流业务对新岗位的新要求,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切实提高课程体系结构与便利化通关、一体化跨境运输、自由贸易物流等重点业务领域的契合度,确保课岗耦合,增强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目标与操作、营销、客服等主要岗位能力标准的匹配度,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遵循以下路径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重点业务领域确定→主要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核心能力素养培养→课程与模块设置。

(3)补能力短板。创新“互联网+顶岗实习平台”实践教学模式,着力增强业务实操能力培養,在各合作企业建立顶岗实习基地,探索企业实习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导师制,切实增强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指导、综合考核与评价,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着力推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一方面通过顶岗锻炼等方式着重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聘请“一带一路”跨境物流企业技术与业务骨干承担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endprint

(4)补评价机制短板。着力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构建第三方独立评价倒逼培养质量提高的机制。长期以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以在校学生、教师同行、教学与教务部门为主体,评价结果客观性不强。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信度与深度,增强评价倒逼教学提质的效果,与权威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以毕业生及代表性用人单位群体为调研对象,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广泛调查,根据调查报告提出的问题和症结所在,切实采取改进行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贸易需求的契合度,有效增强专业对企业的人才支撑。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下“一带一路”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如图1所示。

2.2 “一带一路”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路径实施的关键点

(1)深度剖析“一带一路”贸易畅通业务模式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需求。只有全面了解“一带一路”畅通贸易发展趋势、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务领域变化、相关工作岗位设置、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对职业核心能力提出的具体要求,才能为报关与国际专业优化人才供给结构、提高人才供给质量的研究与实践过程提供客观有力的依据。

(2)以人才供给侧为主导,切实推进校企行深度融合与产教无缝对接。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转变过度依赖行业牵引、依靠企业接收毕业生的思路,以供给侧为主导,着力优化人才供给结构、提高人才供给质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只有与企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产教无缝对接,才能准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正确制定专业供给侧改革策略,及时优化专业课程体系[3],切实提高学生的业务实操能力,有效增强专业对企业的人才支撑。

(3)提升质量评价短板,构建第三方独立评价及倒逼培养质量提高机制。引入国内权威的、独立的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对毕业生适应就业综合状况开展深度调查,只有如此才能更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并以评价结果为重要依据、采取改进措施,有效倒逼本专业人才供给质量的提高。

3 结束语

本文从以往注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侧的“要不要”向注重供给侧的“好不好”转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为指导,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提高人才供给质量”为核心,紧密对接“一带一路”贸易畅通业务模式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围绕人才供给结构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调整、学生能力短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帶一路”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以及实施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 (2015

-03-28)[2017-05-15]. 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5-03/28/c_1114793986.htm.

[2] 吕景泉,马雁,杨延,等. 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9):15-19.

[3] 邓德艾,李菽林. “一带一路”战略下物流人才的培养研究[J]. 物流技术,2016(11):185-188.endprint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一带一路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