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2017-10-31李其忠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位列中医四大经典之首,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医学理论、养生延寿之道。在《素问·灵兰秘典论》一篇中,黄帝问岐伯:人体五脏六腑,可有高低贵贱之分?岐伯将人体比作一个国家:心为君主,肺为丞相,肝为将军……五脏六腑,各司其职,并着重强调“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一个国家,如果君主明智顺达,下属也会安定有序,国家繁荣昌盛,《黄帝内经》以此来说明心之健康的重要性。
心主血脉心主神志
中医学认为心的主要功能,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故心的病变也主要表现在心脉与心神两个方面。后世医家将心主管血脉的功能,称为“血肉之心”,而将主宰神志的功能,称为“神明之心”。
心主血脉,主要是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取决于三个条件:首先是脉道必须通畅,其次是血液必须充盈,再次是心气必须充沛。心脏的正常搏动,是以心气为直接动力的,故心气是维持心主血脉功能的最重要因素。
心主神志,主要是指心有主宰人体精神、意识、思维等活动的生理功能。中医学中的“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如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即通常所说的“神气”。狭义的神,即心所主管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古代中医学受客观条件所限,虽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大脑(脑髓)的密切关系有明确记述,但因中医藏象理论的特点之一是“详于脏而略于腑”(脑为奇恒之腑之一),故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属于五脏,尤其归属于心的功能。所以中医对“心”的论述,不仅仅局限于现代医学“心脏”的功能,我们平常所言的心理健康、心身医学等的“心”,均属“神明之心”。
心脉怕堵心神忌忧
隨着现代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中医看来,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均与心主血脉功能异常有关。其中,心脉瘀阻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甚者心绞痛、心肌梗死。中医方剂学中有许多针对心脉瘀阻证的名方,现代中成药中也有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等良药。已罹患心脉瘀阻证者,可按医嘱服用,以稳定病情,缓解发作。中医认为过食肥甘,易产生痰浊,阻塞脉络;饮食过咸,易致水湿潴留,凝涩脉道,所以平时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膏粱厚味,可适当食用山楂、玫瑰花、黑木耳、洋葱、生姜、大蒜、黄酒等药食两用之品,以利心脉。
情志异常与心神关系最为密切,《黄帝内经》有“悲哀愁忧则心动”之论,具体表现为失眠多梦、心神不宁、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顿,甚至昏迷癫狂等症状,中医临床多用养心安神、宁心定惊、清心开窍等治疗方法,如中成药枣仁安神胶囊、天王补心丹等具有养心安神、清心宁神等作用,对失眠多梦、心神不宁等证有良效。平时也可适当食用百合、莲子、桂圆、牛奶、鸡蛋、蜂蜜等食物,以安心神。
作者简介
李其忠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擅长治疗肝胆脾胃疾病、急慢性喘咳病症及虚损性疾病。近年来致力于中医养生文化研究及中医养生科普创作。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上海市名老中医门诊部),周四下午(曙光医院东院),周六下午(岳阳医院青海路名医特诊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