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

2017-10-31张小洁

东方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校大学生

张小洁

摘要:大学生的生命安全事件频发,高校必须要重视生命教育,然而,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差强人意,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高校生命教育的意义、存在误区和有效途径谈起,旨在探索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的生命安全事件频发,或是因心理出现问题自杀,或是因不堪承受生活的重负自杀,这背后的原因值得人深思。大学之前的教育属应试化教育,片面追求成绩的提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教育,尤其是人格和心理的教育。现代科技进步,信息实现了网络化,其中很多负能量的信息也传播出来,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在思想和行为上很容易走极端。择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大学生的生命意义被量化和物质化,他们很容易感到彷徨、迷茫和空虚,容易丧失对生命的敬畏感。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1、加强生命教育,有助于社会稳定。

大学生的生命安全问题会影响高校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会在学生中引起恐慌,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若独生子大学生出现生命安全问题,则会对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产生失孤家庭。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加强生命教育,能帮助他们积极面对人生的逆境,树立远大的理想,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从高校角度来讲,加强生命安全教育,有利于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有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从社会角度来看,加强安全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2、加强生命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激烈就业竞争的大形势下,大学教育的重点更多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大部分高校虽设有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咨询中心,但产生的效果是“治标”,不能“治本”。生命教育应关注的内容远不止心理健康,还有对生命全面科学的认识。高校生命教育还应重视引导学生对生命的产生、生命的过程和生命的终结有清晰的认知,学会体悟感受生命的珍贵,对现实有审视和思辨的能力,认识到挫折和困难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目前高校生命教育的误区

1、生命教育的侧重点维度单一。

人的生命有四个维度: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和智慧生命。大学生对自身或他人自然生命的伤害,归根结底源于精神生命的病态、价值生命的扭曲和智慧生命的缺失。现阶段高校的生命教育更多体现在爱护自然生命的教育,如某高校每月都要开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会。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十分必要,但是生命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自然生命层面上,人是追求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社会性动物。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在社会中获得的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和智慧生命。

2、生命教育呈现工具化倾向

教育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生命教育相关的要求和指令,各省市的学校只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生命教育。在课程方面,各高校的生命教育没有权威的教材;在师资方面,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生命教育要产生良好的效果,需进行体验式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唤醒起生命意识,进而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最终实现其人生价值。因此,“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必须跳出工具层面,而深入到生命的本体层面,致力于生命全面统整的发展”。

三、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1、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

首先,要注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多关注生命中的积极因素,包括积极的情绪体验何和积极的人格。其次,遇到问题学会做积极的解释。在积极心理学中,“问题”对个人的成长是有益的,鼓励大学生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进而实现大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最终塑造起乐观的人格。

2、组织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生命教育不只在于理论观念的灌输,更在于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切实的生命体验。首先,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枯荣”,促使学生热爱自然,感受真纯的生命本质,进而珍爱来之不易的生命。其次,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学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和赞许,进而在提升适应社会能力提升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再者,组织学生参加生存能力训练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锻炼其坚毅的品格,挖掘潜藏在心灵深处的生存智慧,进而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生命境界。

3、对学生进行传统伦理文化教育

我国传统伦理文化博大精深,蕴涵丰富的生命智慧,带有中国特色。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应继承和弘扬传统伦理文化的精华部分。我国传统伦理文化在生命认知、重生惜命、生命价值等方面有系统的解释,并且这些理念已深入到我们中国人的内心,然而受现代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这些观念被埋藏起来,有待通过再教育进行唤醒。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孝”文化对个体应承担的责任有明确的说明。首先,个人要承担起对父母的责任。曾子说:“故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大戴礼记·曾子大孝》)“为小由为大也,居由仕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身为人子在成年之后,要承担起对父母的责任,化责任为人生奋斗的动力。中国传统倫理文化要求个人“立身”,承担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正所谓“平天下”。《大学》指出:"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絮矩之道也。”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从孝敬父母开始,然后承担起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加强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秉承这种理念努力回报社会,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4、注重大学生幸福感的培养

幸福是人生的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幸福感”是一种美好的生命体验,有助于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并热爱生命,激发起生命的潜能,与生命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培养高校学生的幸福感是高校生命教育的努力方向。

引导学生对“幸福”有理性的认知,幸福需要物质基础,但相对于物质基础,丰富的心灵世界和美好的情感体验更为重要。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切实实现自己的幸福目标。在学校里有意识地营造平等、多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们都能感受体验人类精神的深邃博大,捍卫个体的尊严,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于洪超,唐锋.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幸福性原则[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6).

[2]罗国杰."孝”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J].道德与文明,2003(3) .

[3]马翠英,高光华.高校辅导员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及内容刍议[J].高校辅导员,2013 ,(5) .

[4]戴艳,王明宪,刘卡静.三维生命教育理论的构建[J].四川教育2009(1).

[5]苏海针.生命教育内涵之综述 [J].继续教育研究,2008(3) .

[6]钟晓琳,从自然生命到精神生命:走出生命教育的困境[J].少年儿童研究,2010(20).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