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宜居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2017-10-31海亮
海亮
摘要: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也面临着人口激增,环境恶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都将制约着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居住环境,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要求也逐渐地提高,这就要求发展宜居城市,它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宜居城市就是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符合主流的社会意识。苏州自古环境优美,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曾获 “2012年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称号。苏州发展飞速,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依靠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苏州市的经济发展迅猛,具备了发展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文章以宜居苏州的发展战略为对象,对苏州市如何在建设宜居城市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提出看法。
关键词:苏州市;宜居城市;发展战略
一、引言
苏州“宜居城市“建设的概念是在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出的。进入21世纪,苏州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赶超全国各大一线城市,2016年苏州市GDP高达15475.09亿元,增幅为6.69%。虽然如今苏州经济增长势头迅猛,但也是社会矛盾最容易激化的一个时期,如何在保证经济平稳的同时保持城市的宜居性,建设发展宜居苏州。
为了有效解决苏州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本文对苏州的宜居城市发展战略进去研究。主要包括:1. 对宜居城市理论进行探讨; 2. 对苏州发展宜居城市进行SWOT分析;3. 对苏州宜居城市建设发展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二、宜居城市相关理论探索和研究进展
(一)宜居城市概念及内涵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宜居城市在广义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强调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可以协调地发展,人们对生活相当满意,并愿意继续长期住下去。狭义的宜居城市指的是气候条件宜人,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
(二)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
要论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最根本的肯定是宜居性,因此,宜居城市至少应有以下几点判别标准。
一是经济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好了,才有能力去解决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问题,才能创造出一个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GDP总量、人均收入、经济结构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经济的一个发展水平。
二是文化丰厚度。文化的丰厚度主要体现在现在城市文化与其历史文化底蕴之间的交融,包括城市文化氛围、历史文化遗传等。这就要求一个城市在快速城市化的同时,也能做到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突出自己城市的特色。
三是社会稳定程度。政局稳定、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人民安居樂业等当然都是建设发展宜居城市的必要条件。
四是公共安全程度。宜居城市建设发展必须要求做好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预防,为人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这样居民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
(三)宜居城市的研究进展
新加坡市(新加坡),维也纳(奥地利),墨尔本(澳大利亚)等城市以其优越的自然和经济环境,便利发达的交通优势,已获得了“宜居城市”的荣誉称号。
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后的“宜居”,反映了人们追求“生活安全”的生活的最低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谓的“人居”理念,追求高品位生活也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现在,“宜居”的提出,反映了从一个简单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到一个全面的生态环保要求。
总体而言,宜居城市的研究过程是伴随着城市的一步一步发展进行的。从国际研究和城市发展在国内外的进展来看,研究宜居城市都是很迫切的。
三、苏州市发展宜居城市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客体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字母即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通过SWOT分析法可以找到自身的优势,克服自身的劣势,抓住应该抓住的机会,提防存在的威胁,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顺利达成目标。 下面分析苏州市发展宜居城市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一)苏州市建设发展宜居城市的优势
1. 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苏州市地处亚热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全市的平原面积比重较大,物产丰富。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有昆承湖,阳澄湖等湖泊,水资源相当丰富。
2. 环境质量良好
根据2015年的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100%;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8.2%,苏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6.9%。全市从水环境、大气环境、环境噪声、重金属和土壤污染等方面进行治理。
3. 城市独特景观
苏州作为江苏的一个经济中心,它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几千年的古城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4. 高校资源丰富
苏州市有许多知名的高校,拥有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其中包括最新的知识、理念、研究和理论方法,可就涉及面广,资源相当充沛。丰富的高校资源培养的人才也有助于苏州市的发展。
(二)苏州市建设发展宜居城市的劣势
1. 城市发展空间局促,问题频出
苏州古城作为苏州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大,它是一个文化艺术宝库,同时它也承担着大量工业生产和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职能,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了许多新的建筑,出现了一些新旧建筑不协调、工厂和居住用地混杂交错、交通拥堵等情况。
2. 水污染依然严重
近些年,随着太湖、阳澄湖餐饮业的飞速发展,也加剧了苏州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水生态日益恶化,再加上河道水系严重破坏,导致河水的自净能力大大降低。endprint
3. 流动人口问题
由于苏州市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之间缺乏良性的互动与沟通,对社区归属感和责任感的缺乏,既限制了外来人口的社区融入整合,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区管理的难度。
(三)苏州市建设发展宜居城市存在的机会
1. 毗邻上海
苏州市离上海很近,苏州这些年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与上海的经济技术的合作。相比较而言,苏州则是依托古典园林、水乡古镇等资源优势,承担着吸引外资等上海后花园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更是作为一个上海向内地辐射的中转站。
2.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
苏州市始终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列为重中之重,园区适应了当代工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规模效应、集聚效应的一个需要,有利于产品的集成。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并有一定的规模,利用规模效应,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创新能力。
(四) 苏州市建设发展宜居城市面临的威胁
1. 对外资依赖程度大
近些年,苏州的经济对外资依赖程度不断加强,两个开发区对本地GDP的拉动都达到了60%。当苏州的土地等资源不是那么廉价时,一些商人可能会转移自己的资金,投资到别的地方,势必会对苏州的经济造成影响。
2. 本土强企不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苏州的GDP很高,工厂很多,但是由于外来企业的工厂较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这也导致苏州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本土企业的产业生产制造环节强,但是研发环节弱,核心技术还是跟不上别人,所以更多依靠外来企业的力量。
3. 区域竞争激烈
由于苏州地处长三角地区,城市密集,发展迅速,临近的上海,杭州等城市都在飞速的发展,苏州市的宜居城市建设发展固然重要,但是经济总量差距必然会使苏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渐渐失去优势,这对苏州市的宜居城市发展战略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五)SWOT要素交叉分析和战略定位
1. SW分析
SW属于内部因素,苏州的内部优势主要表现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水资源也较丰富,城市拥有独特景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也日趋完善。其内部劣势是土地及矿产资源较匮乏,城市发展空间局促,老城区与新城区未能完美对接。从整体内部因素来看,苏州市的优势还是大于劣势的。
2. OT分析
OT属于外部因素,苏州的外部机遇主要表现在苏州毗邻上海,接受上海的辐射,还有就是苏州新一轮城市的总体规划的实施,必将加快老城区与新城区完美对接。外部威胁主要来自苏州本土强企不多,对外资依赖程度较大,再加上长三角区域竞争激烈。
3. 战略定位
苏州市宜居城市发展的环境资源优势较明显,但同时也存在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局促,太湖污染严重等问题;城市发展紧跟上海脚步,但也存在对外资依赖过重的威胁。根据苏州市优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大小,构造了苏州市宜居城市发展战略四边形。结果可知,该四边形中心在第Ⅰ区域,也就是采取增长型战略,既利用自身环境资源优势,还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创建宜居苏州。
四、苏州市发展宜居城市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文的战略分析,苏州市宜居城市发展应采取增长型战略,即重点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一切对宜居苏州发展有力的机遇,同时也要克服劣势和威胁。
(一)首先要利用自身的优势
1. 强化“文化苏州”的城市定位
重视文化在苏州的地位。苏州作为千年文化古镇,重视“文化苏州”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苏州的经济具有很强的文化特质,多少人慕名來到苏州古城,苏州经济的发展,文化在其中的推动力不言而喻。同时,重视“文化苏州”建设,是由文化遗产的特质所决定的。苏州古城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记载着中华名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 实行人才强市战略
人才是第一资源,苏州市应充分利用苏州高校资源,重视人才的积累,优化人才保障机制,完善招才引智平台。要依托开发区和行业龙头的企业,支持和建设研发机构、科技园等基础设施,为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更大更广的平台,这样苏州才能拥有更多的人才为城市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3. 建设区域一体的基础设施
苏州本身环境基础设施就较完善,在此基础上苏州市更要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加快推进苏州铁路干线、城际铁路的建设。最后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强苏州市的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水资源修复的能力,当然加强对太湖,长江的治理,改善太湖区域水资源质量是重中之重。
(二)抓住一切机遇
1.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今现代社会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必须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苏州毗邻上海,受上海的辐射比较大,所以更应该借此机遇促进“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提升,加快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多从上海发展中学习经验,引进先进技术,政府也要鼓励和扶持一批现代工业龙头企业,争取把苏州建设成为一个长三角及其重要的现代工业大城市。
2. 加快发展自己的优势主导产业
由于靠近上海,上海的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产业想外转移优先就是苏州,苏州应利用该优势,大力推进纺织、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政府也应该鼓励和扶持苏州本地企业的发展,从而减少对外资依赖过大的弊病,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的企业。
3. 推动苏州产业园区二次创业
推动苏州产业园区二次创业。苏州工业园自建成后一直飞速发展,在工业园基础上,苏州要以开发区、度假区为重点,加快产业园区的二次创业步伐,实现开发区、度假区和产业园区的功能衔接、共同发展。
(三)克服劣势,应对威胁
1. 增强苏州市自主创新能力
由于苏州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低,所以导致本土强企不多,对外资依赖较大。因此,苏州政府要着力完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和活动,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同时也应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引导和扶持本土产业。
2. 改善流动人口居住环境
苏州市的流动人口很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宜居城市的发展,所以改善流动人口环境迫在眉睫。政府应该及时检查流动人口居住区的卫生等安全问题,加强与流动人口的交流,社区人员更应该与他们保持联系,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让他们尽快地融入社区中来,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3. 提高自身总体竞争力
苏州地处长三角,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长三角其他大城市的威胁,所以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很重要。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强苏州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万元GDP能耗,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成春.基于SWTO分析的福州环境宜居城市发展战略研究[J].海峡科学(环境科学版),2011(06).
[2]周丽娟.苏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SWOT分析[D].苏州大学社会学院,2010.
[3]潘家华.城市蓝皮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俞绳方.论苏州古城保护规划[M].2010.
[5]张文忠,宜居城市建设的核心框架[J].地理研究,2016(02).
[6]田山川,国外宜居城市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地理研究,2008(04).
[7]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suzhou.gov.cn/asite/zt/2012/06/sew/index.html,2012-06-02.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