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伊朗的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分析

2017-10-31谢世朝��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伊朗水平贸易

谢世朝��

摘要:本文运用2001—2014年中伊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出GL指数、MII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此对中国和伊朗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及类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发现两国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伊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检验。结合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提出了促进中伊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GL指数MIIT指数回归分析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中国和伊朗有着较大的贸易往来,2008年以来中国跃居为伊朗最大的贸易国。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中伊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对于“一带一路”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战略价值。最近几年以来,有关中伊两国双边贸易的研究分析较少,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唐宝才的中国与伊朗经贸合作前景探讨;段秀芳的中国与伊朗双边贸易互补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等。而对中伊两国之间的产业贸易深入的研究分析很是少见。本文运用综合运用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知识如GL指数、MIIT指数等和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中伊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类型以及其影响因素。助推“一带一路”的建设,增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区域经济合作。

二、中伊两国的发展状况概述

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伊两国经济的发展与政治互信的增强,两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较大发展,且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如图1所示,在2001—2014年间的贸易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但是,从净出口可以看出我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最近几年有所好转。两国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的33亿美元到2014年突破到500亿美元,增长了156倍。

其中X:出口总额,M:进口,MX:进出口总额,NX:净出口额。

(一)资料来源与统计分类

本文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在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SITC(REV3)分类下,把一级贸易商品分为了十大类别,SITC0-SITC9。其中SITC0-SITC4 为初级产品,SITC5-SITC8為工业制成品,SITC9为未分类的其他商品和交易,本文对此类不做分析。

(二)中伊双边贸易商品结构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这九大类商品中,产业内贸易水平为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的分别为SITC0和SITC5。而SITC2、SITC3和SITC6这三类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为低水平的层次。对于SITC1、SITC4、SITC7和SITC8这四类商品属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具体分析如下:

在初级产品中,SITC0在7年中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05。虽然其他的年份没有超过05,但是都比较接近05尤其在2002年和2008年分别达到了095和091。从整体趋势上看,产业内贸易水平还是处于高水平的层次。SITC2处于低水平的产业内贸易。SITC3为低水平的产业内贸易。由于SITC1和SITC4为产业间贸易。在初级产品中SITC0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工业制成品中,SITC5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除了2012年为049以外,其他年份均大于05,有7年的指数大于08,SITC5为较高水平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是工业制成品中产业内贸易主要的发展方向。SITC7和SITC8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二)边际产业贸易指数(MIIT)

由于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方法,不能反应产业内贸易水平上的流量变化。于是,在1994年Brulhart提出了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MarginalIntra-IndustryTrade),其公式如下:

MIIT=△Xi-△Mi|△Xi|+|△Mi|(-1≤MIIT≤1)

△Xi表示某国某部门不同时期出口的增量,△Mi表示某国某部门不同时期进口的增量。

当MIIT=0时,表示该行业是完全边际产业内贸易;MIIT=1或-1时,表示该行业为完全边际产业间贸易。把边际产业间贸易水平细分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VIIT)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HIIT)。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下:

Wi=△Xi+△Mi∑Ni=1(△Xi+△Mi)

HIITi=∑Ni=1Wi(1-MIITi)

Aj=1-△Xj-△Mj∑Ni=1△Xi+∑Ni=1△Mi

VIIT=Aj-HIIT

Wi代表i 行业在整个产业总贸易量中所占的比例,Mj=∑Mi代表某一产业的进口贸易总额,Xj=∑Xi代表某一产业的出口总额。Aj国家的整体边际总产业贸易水平。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可得如图2所示。

中国和伊朗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较大的波动,从图2可以看出两国之间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指数在01左右徘徊。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来说较高,但是指数波动较大,从整体趋势来看,波动幅度在逐年减小,并且有收敛的趋势。近几年两国之间的VIIT指数在04—06之间。总体来说,中伊两国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四、中伊两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解释变量的选取

解释变量的测算方法如表5所示

(二)建立模型与回归分析

选取Y、X1、X2、X3、X4、X5、X6分别代表GL指数、平均收入、人均GDP差值、市场规模平均水平、市场规模差异、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伊朗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建立回归方程

进行6次回归分析后我们得到自变量的系数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符合现实的经济意义。但是,可决系数不是很好,不过t统计量都通过了显著检验,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此次我们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来探究对被解释变量影响较大的解释变量。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如图3所示。经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主要的解释变量为X4、X5这两个因素,他们分别是中伊市场规模差异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从图3的可以看出,调整后的R2达到090说明这两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拟合程度较高,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总体来讲,作为GL指数的影响因素的X4、X5具有一定的可信度。endprint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产业结构、GL指数、MIIT指数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第一,中伊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的现象,中国一直处在贸易逆差的状态。这不利于两国贸易的未来发展,也不利于产业内贸易的良性发展。中国向伊朗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以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和机械与运输设备为主。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附加值低,此类产品的出口是凭借我国的丰富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所形成的要素优势。而机械及运输设备相对技术含量较高,是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在进口产品中,主要进口的是初级产品,尤其是SITC3类产品。第二,两国之间的产业内水平类型比较明显。在中伊两国之间的贸易中,我国的水平型产业

内贸易指数一直较低。产业内贸易的形式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第三,两国产品差异较大。在SITC0-8产品中中国和伊朗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差很大。SITC0产业内贸易水平处于高水平层次,化学品及有关产品SITC5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而SITC2和SITC6则处于产业内贸易水平低层次水平。其他5类则倾向于产业间贸易为主。第四,两国人均GDP差异较大,直接投资额度较小且利用率低。第五,市场规模差异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是影响中伊产业内贸易平的主要因素。这对未来两国之间的进一步贸易深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上述的分析与总结,为了进一步扩大中伊两国双边产业内贸易,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使两国之间的经济更好的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首先,增加原材料的进口,充分利用伊朗的资源优势。伊朗有丰富的石油和矿藏,有助于解决我国目前资源短缺的发展困境,要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倡导企业形成规模经济。

其次,加大研发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中伊两国的贸易中,SITC7是主要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从分析结果来看,近几年的出口比重有所下降,为保持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应加大研发投入资金,与伊朗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差距,从而有助于我国贸易逆差的缩小与逆转。

最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中伊两国贸易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国迈向国际产业链两端关键的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升级双边贸易商品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琳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01)

[2]唐寶才中国与伊朗经贸合作前景探讨[J].西亚非洲,2004(05)

[3]段秀芳,吴盼盼中国与伊朗双边贸易互补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财经,2015(05)

[4]陆瑾“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与伊朗的经济合作[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6(06)

[5]冯宗宪,蒋伟杰 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7(03)

[6]韩燕产业内贸易研究综述[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06)

[7]周丽,范德成,张文文中印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J].国际商务,2013(05)

[8]陆瑾历史与现实视阈下的中伊合作:基于伊朗人对“一带一路”认知的解读[J].西亚非洲,2015(06)

[9]赵放,李季中日双边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10(10)

(谢世朝,河北大学经济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伊朗水平贸易
张水平作品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过于逼真
35
投 缘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