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架设欣赏主体与欣赏对象之间的桥梁

2017-10-31吴慧琴

关键词:初中美术桥梁

吴慧琴

摘要:初中的美术欣赏课一直是较难把握的课,往往存在欣赏主体与欣赏对象之间缺乏真正交流的情况,本文试从易被人忽视的学情、对欣赏对象的选择与编排以及拓展欣赏课教学的外延空间三个主要方面来论述一些观点和具体的实践尝试,意图在欣赏主体与欣赏对象之间架构起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主体;欣赏对象;桥梁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0-009-1

美术欣赏活动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毋庸讳言,因而美术作品欣赏一直为我国基础美术教育所重视。2011年美术新课标指出:“欣赏·评述”是中小学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创作活动和欣赏活动构成中小学美术的两大学习活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欣赏课教学的目标和意义已很明确,但是欣赏课的教学仍然任重而道远,笔者在此浅谈一下对于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尝试。

一、美术欣赏课中不容忽视的学情

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在注重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对学情的了解,这是上好欣赏课的前提条件之一。因为此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等都是为欣赏主体——學生而服务的。对学生现有的美术知识、审美欣赏水平以及少年时期特有的心理、情感状态等等,都必须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架构起欣赏主体走向欣赏对象并与之建立沟通的桥梁。

1.了解学生的美术知识和审美水平

学生现有的美术知识和审美欣赏水平如何,决定了欣赏课所设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梯度。最基本最重要的了解方式当然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多方面的观察了解。学生的美术知识和审美欣赏水平大都能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美术活动中,都能较为直接地体现学生的美术知识和审美欣赏水平如何。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调查问卷、才艺展示等活动,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以我所在学校为例,因生源关系,学生对美术知识了解较少,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不是很大。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上美术欣赏课时,我偏重于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采用设问设疑、故事导入、音画视频结合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营造幽默、愉悦、轻松的氛围,并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侧重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描述能力的提高,由较为低阶的学习目标渐进到学习作品的形式语言(构图、色彩、造型、肌理、风格等),再进而探索作品的意义、评价以及个人的感悟感受。

2.了解初中学生特有的心理、情感状态

初中学生是由少年过渡到青年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开始由具体的形象思维的主导地位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是少年的思维中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作为直接支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既要发展少年抽象逻辑思维,又要兼顾少年思维具有直接经验的特点。比如,在欣赏国画《小庭婴戏图》时,由于是宋代的人物画,时代的久远、作品的表现形式、描绘的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及直接经验有很大的距离。因此,教师应在作品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需要架构桥梁——从学生自己的童年游戏作为切入点,通向作品中描绘的内容。

二、对欣赏对象的选择与编排

由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内容涵盖面实在广泛而庞杂,所以教师面对初中有限的课时和容量,应该对欣赏内容进行恰当的选择与安排,不能进行面面俱到的欣赏。如何选择与编排应综合多方因素的考量,诸如学生具有的美学知识底子、思考与表述的能力,以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等等。

1.点与面的合理把握

如果把选取的欣赏对象作为点来看的话,那么与之同类的其它欣赏对象便是体量较大的面。比如在欣赏十七世纪的外国静物画时,因这一时期优秀的静物画数不胜数,而欣赏课又极其有限,所以可选择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作为静物画这个面中的点。如荷兰的彼特·克莱茨或者是德·海姆的静物作品。以此类推,在欣赏中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时,可按照类别画科的不同,选择各个时代有代表性的为此类美术的延续起到较大影响作用的艺术家及其作品。

2.形成欣赏对象的系列化主题

前面说到,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无以计数,对欣赏的内容要进行恰当的选择与安排。为了使欣赏教学更加系统,还可以尝试将欣赏对象再进行细化,以系列化的主题形式将欣赏对象构成有序的模块,让学生面对欣赏对象时,能借助主题作为欣赏的切入点,从而与欣赏对象建立起初步的联系。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设有国画图花鸟画的欣赏内容,具体涉及到的技法种类有工笔、写意,涉及到的时间跨度自五代到现代,但是其中的宋代花鸟画是古代绘画艺术中达到的一个高峰,其达到的高度的美学品位在美术史中无可争议,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之一。可以把宋代花鸟画作为花鸟画这一大主题之下的子系列欣赏对象,将其中的美学精神提炼出一个主题名称,然后再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构成系列的欣赏对象。

艺术欣赏是指观者透过一些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具体视觉艺术品与艺术创作者在意念上交流沟通,进而产生共鸣的一种独特经验。所以艺术欣赏首先要有艺术品,即欣赏对象,其次是欣赏者与艺术创作者的交流沟通活动。正因为如此,我们美术教教材中设置了“欣赏·评述”这个学习领域,为学生提供了涵盖古今中外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方面的经典的欣赏目标与对象。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应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如何为欣赏者与欣赏对象之间建立起交流沟通的桥梁,这是我们的神圣责任。

[参考文献]

[1]顾平.学校美术教育方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03).

[2]南京师范大学主编.心理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桥梁
重庆桥梁发展史揭开新篇章
敢不敢接受挑战?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用提问搭建有效初中数学教学的桥梁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