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制对传统领缘造型结构的影响研究

2017-10-30李施熠赵明

设计 2017年7期
关键词:礼制装饰颜色

李施熠 赵明

摘要:缘边在中国传统服装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起到保护和加固服装边缘的作用,也通过不同的结构形态和装饰手段来体现礼制与划分阶级。本研究以领部的缘边为着眼点,基于传统礼制对服饰的影响,追溯传统服装中领缘的功用性、装饰性与阶级性三个方面在历史中的结构造型变化,通过对博物馆藏品实物、各代舆服志等资料的研究,以交领领缘、圆领领缘和“厂”字大襟衫等领缘为例,归纳和总结了不同历史时期礼制对传统领缘造型结构的影响,为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用提供合理依据。

关键词:缘边 礼制 颜色 结构 装饰

中图分类号:TS9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4-0074-03

引言

据现有中国传统服饰文献的查考,于商朝殷墟出土的玉人所着交领袍衫中,有着目前最早目有据可考的服装缘边装饰。缘边在其时已成为既定的形制,使服装的基本礼仪制度趋于完善,并标示出上层社会的男尊女贵。服装缘边就是将衣裳边缘易脱纱处如领、襟、袖口、两侧开衩和下摆等处用面料包缝起来,形成具有功能性的边饰,缘边装饰分为单缘边、多缘边等多种形式,并因其制作方法的不同分为镶、滚等缘边工艺,其风格在历史中受到礼制的影响而不断发展。

领部缘边位于服装的视觉中心,装饰手法多样,是缘边中的重要部分。本文中领缘的范围包括交领的领襟缘及其装饰;圆领领口衣缘及其周边装饰;“厂”字大襟衫领口缘边、周边装饰以及立领上的缘边装饰。以下通过对领缘结构及其工艺演变进行梳理,探讨传统礼制对领缘的造型变化和装饰风格的影响,以此视角进行传统服饰的结构与工艺研究是本论文的创新点。

一、传统领缘的形态演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领部的缘边结构呈现出不同的工艺手法和造型变化,各种造型相互影响并存。鉴于文献查考,可将领缘结构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见表1)。

第一阶段为交领袍衫的直领领缘,形制成于商周,风行于秦汉,延续至明朝。其间,汉朝的服装制度已经完善,从众出土服装中显示多为交领形式,且作为外衣穿用;隋唐时期圆领开始被广泛穿着,为领缘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为圆领袍衫的弧形领缘。始于南北朝少数民族的胡服,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隋唐时期与外界各国交流加强,与中原地区的服饰交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圆领袍衫随之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被广泛接纳。此时的交领袍衫也同时作为内衣穿着于圆领袍衫中,直至明朝。

第三阶段为“厂”字大襟衫的弧形领缘,于清朝盛行。清朝是由满族政权统治的朝代,并以满族传统服饰为主建立了服饰制度。满族传统服饰的大襟衫取代了明朝的圆领袍衫。清朝的三百余年间,领缘的装饰手法不断丰富,并在清末到达高峰。

二、传统领缘的造型结构

(一)领襟连属的交领领缘

中国早期文献中的缘边多记载为“纯、缘、撰”。汉朝著录《释名·释衣服》中对缘边的描述有:“妇人以绛作衣裳,上下连,四起施缘,亦日袍。”说明了缘边是处理服装边缘非常广泛且成熟的方式。

1.交领领缘的结构特点

交领通常是指衣服领襟的缘边同前襟一起左右重叠相交于胸前,以右衽为多,是最早符合礼制规定的得体穿着。交领领缘最大的特点是领与襟一同用缘边包缝成为一体。直领对襟式的领缘,虽不相交于胸前,但也是用直纱长条面料为领子夹缝于衣身边缘,成为领襟连属的领缘结构。

商朝殷墟出土的玉人所穿交领虽无装饰,但透露出交领已成为当时服饰固定形制的信息。战国至秦汉期间,交领领缘被作为主要的领部形制,其造型结构变化丰富,从衣襟可分为交领直襟式与交领斜襟式。交领直襟式的领襟交于胸前至腰间位置,转折至下摆;交领斜襟式的领襟交于胸前,然后通过拼接延伸转至身后,与文献记载中的“续衽钩边”对应。汉朝之后的领缘形式遵循礼制,造型结构趋于一致,以交领斜襟式为多,领缘末端一改汉朝之前交于腰间的位置,转至腋下,对应着穿着方式从腰带固定变成系绳固定。明朝交领领缘末端同样系绳于腋下,其末端结构在继承交领造型的同时出现了弧线造形,使衣身整体富有流畅感,均(见表2)。

2.礼制对交领领缘造型的影响

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服饰的制度就已成为治国方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礼制是以“制度”治国,随着国家体制的建立,服装的制度也通过承袭与发展得到确立。例如《新唐书·舆服志》及《大明会典》等典籍中都记载着明确的服装制度。各朝都依照着最早“衣作绣,锦为缘”的服饰制度对缘边的宽窄、材质、色彩、纹样、装饰等进行规定,并直接影响着缘边的造型结构。

从领缘的宽窄分析:作为“四起施缘”中的一缘,领部缘边面料的宽窄程度直接与领子高低成正比,宽阔的缘边给服饰带来高领座并包裹脖颈,使着装者保持头部稳重、仪态端庄,可作为正式的礼服,而不同宽窄的缘边也成为了服饰中的延伸量。延伸量指的是通过围度或长度边缘的增加,使服装尺寸得到补充量。

从领缘的装饰分析:领缘位于服装的视觉中心,服装造型的变化及装饰多围绕于此。战国中、晚期的领缘已呈现出丰富的装饰手法,交领领缘的装饰手法可分为夹缝、包缝与镶。夹缝的装饰性较强,在领与衣身的缝份之间夹以窄边或花边做成;包缝的功能性强,明朝服装为了保持衣领的清洁和提高耐磨损的程度而使用了可替换的护领,同时也可使用精美的面料包缝于领部顶端边缘作为装饰性护领;镶为将单条或多条各种面料镶嵌在服装上作为装饰,同时也起到加固和强化造型轮廓的作用。对照相应的服制规定,这三种装饰手法可相互组合出层叠的质感,也可使用不同的面料,配搭不同的纹样,使领缘的造型结构愈发丰富(见表3)。同樣,色彩作为礼制中直接的视觉表达也加入其中,唐朝着黑色交领的高阶官员,宋朝着红色交领祎衣的皇后,都要通过交领的造型及其装饰形式来标示等级。

(二)领襟分离的圆领领缘endprint

1.圆形领缘的结构特点

圆领袍衫最初的主要特点是圆领、窄袖、左右开裾。其圆领即以脖颈为中心,用面料裁剪或拼接而成的弧形缘边,弧形领缘与衣襟相互独立;当领圈加硬衬作立领时,称为盘领。南北朝时期的胡人已将圆领袍衫作为外衣穿着,与汉人宽衣博带的服装风格完全不同,至隋唐胡风渐盛才广泛流行,并—直延用至明朝。

圆领袍衫在历史中持续时间虽长,但领部缘边结构较为统一,除有无硬衬外,无显著结构变化。领襟结构分为圆领直襟式与圆领斜襟式(如表4)。唐朝时,圆领衫还遗留着胡服的特征,多为直襟,部分襟部有缘边且与领缘宽度一致,领围较合体;宋朝时,圆领袍衫逐渐被汉化,衣襟外扩呈斜襟式;明朝圆领袍衫在宋朝的造型基础上加入了盘领,盘领作为外衣时领围较大,在内可着交领式的中衣与圆领袍衫搭配(图1)。

交领袍衫通常都是以直纱面料作为领缘,且领襟为一个整体,缝制时只需要顾及衣身的斜丝部分不变形。而圆领袍衫的领与衣襟各为独立部分,弧形领缘四周均为斜丝,与衣身缝制时需同时固定防止拉扯变形。领缘部分多用与衣身顺色的面料制作,并在贴近脖颈的内圈再次包缝细缘边加固,成为圆领袍衫领缘的工艺特色,如(表4)盘领。

2.2.2礼制对圆领领缘造型的影响

中国“礼”的思想体系中,“别尊卑,明贵贱”成为服饰最大的特点,通过穿着可直接识别穿着者的权力与地位。整体风格趋于朴素的宋、明时期,服装款式以圆领袍衫为主,除弧形领缘的装饰及纹样外,也通过首服、色彩及其他配件以示尊卑。

官服是等级划分最为严格的服饰。《明史·舆服志三》规定了官员的装束:“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同年又规定了庶人的装束:“洪武三年,庶人初戴四带巾,改四方平定巾,杂色盘领衣,不许用黄。”圆领袍衫的色彩直接对应阶级属性,在礼制中显得尤为重要,不可轻易僭越,再通过面料、纹样及补子等一同明确阶级地位。

2.3层叠装饰的“厂”字大襟衫领缘

2.3.1“厂”字大襟衫领缘的结构特点

“厂”字大襟衫顾名思义就是衣襟呈“厂”字形,虽然从衣身结构分析,领子与衣襟相互独立,但通过缘边又将领圈与衣襟边缘连为一体,视觉上也形成了完整的“厂”字形。满清建立服饰制度后,“十从十不从”的政策使大襟衫直接替代了明朝的圆领袍衫。

通过大量清朝服饰实物可见,无论缘边的繁或简,其造型结构都集中于领部,其一是由于领部所处的中心位置;其二则是宽阔的衣身需要通过领部的极度合体来保持衣身稳定,因为中国传统服饰主要采用直线裁剪方式,服装与人体之间的空间很大,将领围做到与颈围大小相同,可起到使服装在人体上稳定的作用。领圈镶细缘边以盘扣系合使服装紧束于脖颈,并且各类镶滚缘边装饰以领圈为圆心向外平行扩散。

大襟衫领部结构为圆领或立领,前中破缝,大襟另裁。大襟呈现的“厂”字有圆角式大襟及方角式大襟两种。圆角式大襟和方角式大襟均采用镶和滚的工艺作装饰;平行于领圈的宽缘边结构可分为破缝与不破缝两种(见表5)。

2.3.2礼制对大襟衫领缘造型的影响

清初的帝王后妃画像中的服饰较为朴素无华,到了雍正后期逐渐趋向华丽;晚清宫廷女性服饰中缘边的装饰手法愈加繁多,几乎集中了所有工艺于衣身;价格低、花样多的机织绦子的出现使镶边装饰被广泛使用,这都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审美,社会的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

清朝大襟衫的领部通过不同宽窄、面料的缘边,以丰富的工艺相互配合呈现出繁多的造型,依制可相互组合使用。大襟衫的领缘按宽窄可分为宽缘、窄缘及窄缘与宽缘组合;按材料可分为宫廷专属的毛料海龙缘和各色片金缘,以及普遍使用的花绦;按工艺可分为镶和滚,滚即在边缘进行包缝,均(见表6)。

晚清满族贵族妇女常穿的氅衣为圆领、大襟右衽,领、袖及开衩处有多层镶滾装饰。(图2)中氅衣领圈处先镶深色宽缘边,靠内的领圈滚窄缘边用以固定,深色宽边覆满刺绣后边缘再镶片金缘,最后在外缘继续平行镶上机织花绦做成的弧形缘边。袖口、侧缝及开衩连接下摆处虽有着同样依次排开的缘边装饰,但领部的缘边造型更为丰富集中,满足了穿着者通过堆积装饰的方式追求奢华、彰显身份的心理需求。

结论

社会变革对服饰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而朝代更迭则带来了不同的服饰制度,展现出多样的风格。其中,领缘不仅固定着布边使服装边缘光洁、耐磨损,同时作为延伸量使衣身尽可能地保持了完整性,顺应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惜物如金”、“因势利导”的造物观;礼制对缘边的影响使其造型结构有着更丰富的意义。领缘的装饰手法从单一缘边到镶滚装饰组合,都与最初交领袍衫“四起施缘”用于稳定服装的目的一致,并在服制规定下多方位地通过材料、色彩、纹样等手法来传达权利等级和高低贵贱的阶级观念。

传承的第一步是了解,通过对传统服饰中缘边历史的研究,总结领缘不同时期的造型结构和审美形态,不断地探寻本源,正视服饰的历史与本质,为传统服饰文化中的智慧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依据。endprint

猜你喜欢

礼制装饰颜色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DIY装饰沙漏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DIY节日装饰家
特殊颜色的水
中国上古礼制中衣服所具功能与灵魂附归问题
明代文官丧葬公文与丧礼制度建设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