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豫剧《情系小浪底》唱腔写作手法之感想
2017-10-30周改改
周改改
戏曲音乐是组成戏曲艺术的一个至为重要的部分,也是体现剧种特征最集中、最鲜明的要素。它是揭示剧本主题、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在形成艺术流派上,占据着主导的地位。音乐唱腔是戏曲舞台艺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作曲要发挥该剧种的特色,继承传统中优美的旋律,围绕人物性格设计音乐形象,发挥音乐的戏剧性功能。下面是我学习豫剧《情系小浪底》唱腔写作手法的感想。
该剧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党中央为清除水害、造福人民,决定在黄河中游拦河筑坝,修建小浪底水库,这是中国人民改造黄河的一项壮举,是两岸人民世代的夙愿。为实现这个伟大的壮举,黄河两岸数万人民牺牲眼前利益,舍小家为国家移民搬迁。该剧的唱腔激情时豪爽奔放、生动感人,抒情时细腻优美、委婉动听,可以看出曲作者独特的旋律写作手法。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几百年来,豫剧界争论的焦点,即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果细究,豫剧音乐为什么要继承,又该怎样继承;为什么豫剧音乐需要发展,又该怎样发展,这将是涉及多方面的问题。作曲者应该全面学习传统板式和作曲技法,在旋律写作方面,应该把传统的固有程式熟练地掌握,这是最基础的。在一部戏里面(无论传统戏还是现代戏),要把这些程式很全面地展示出来。所以在传统程式的基础上,掌握创作技巧和作曲技法,会给我们提供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已故著名豫剧作曲家王基笑先生曾指出,“继承正是为了发展。对传统采取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实质就是在扼杀传统、丢掉传统。”在这一点上,《情系小浪底》做得很好。
剧中的女声伴唱“吃到嘴里格外香”,在二八板格式的基础上,吸收了山歌的新鲜元素,抒情性很强,丝毫不失河南音韵,给豫剧的传统音调注入了新的活力,听起来活泼俏皮、新颖别致,唱出了黄河岸边的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
“唱腔新、过门老;唱腔老,过门新。一段唱腔中有两句新颖的旋律、并能让观众记住,这段唱腔就成功了;一部大戏中有两段精彩的唱腔,能够流传下来,这部戏就成功了。革新的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太快,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往前走。”这是王基笑先生经常强调的。
时代需要戏曲音乐创新,但还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梅兰芳先生是京剧革新家,他的“移步不换形”方面的论述很有道理:“移”者,指的是要创新;“形”者,指的是美学规律,就是必须创新,但不能脱离自己的美学规律,他这一论述非常精辟地说明了创新与继承的辩证关系。
二、唱腔写作要以刻画人物为中心
唱腔写作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要熟读剧本、吃透唱词,动与静的结合、哪些地方要给演员表演的空间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总体的布局和规划。好钢用在刀刃上,作曲者要集中一切好的行腔和好的创作方法,浓缩于主要唱段之中,既有概括性,又有普遍性,要有周密的布局,板式的运用要仔细选取,尽量不要雷同,大段唱写精彩了,观众就不会感觉冗长。
《朔风紧》是该剧的核心唱段,女主人公玉霞是小浪村的党支部书记,为了使移民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她带头扒掉自己家的房子,不料有人从中作梗,到处煽风点火,说她“扒房子是故意做给别人看的,是骗子”。面对这些流言蜚语,玉霞内心的委屈一迸而发,“流言似刀朔风紧,冰雪扑面寒凛凛。”第一句非板開头,第二句进入紧打慢唱,此处“寒凛凛”曲作者大胆用了中音“2”到高音“ ”的八度跨越,表现了人物此时心潮翻涌,舆论的压力好像扑面而来的冰雪让玉霞一霎时从头冷到脚。紧接着几句垛子板“为搬迁我李家出王家进,劝大伯求大婶。跑断腿磨烂唇,到头来一个骗子落在身。”就好似生活中人在生气生到某种程度,内心的情绪突然爆发,紧张、急促,愤愤不平、铿锵有力。然后进入慢板,过门以高音“ ”开头,最后旋到低音“ ”接唱腔,大起大落,荡气回肠。“面对苍穹大声问,玉霞何时骗过人。”其中“玉霞何时骗过人”曲作者用长达18小节、重复三次的拖腔写作手法,强调、突出人物此时复杂的内心感情,“我忙来忙去,到最后居然落一个‘骗子的恶名,我心里的苦跟谁说?谁能理解我?我这是图的啥?”这个拖腔拖出了人物内心潜在的感情。
三、唱腔设计和演员的关系
唱是戏曲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塑造人物的音乐形象,是戏曲音乐的重要任务。戏曲表演是“载歌载舞”,唱腔与舞(身段)在戏曲表演中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二度创作来说,如果没有唱腔,就无法投入排练。演员在排戏前,必须对唱腔有个大致的掌握。
设计唱腔前,首先要从剧情、人物性格、戏剧矛盾出发选择唱段的板式,编织唱腔。当唱腔基本成形,它会反作用于表演的节奏和身段,而需要演员适应它。同时,好的唱腔能刺激和帮助导演和演员的情感体验,提供更多的形象联想和启发,设计新的细节动作和创造新的舞台调度。
当然,作曲者也要把握好演员的音域和换声点,通常情况下,女演员的音域都比较宽,作曲者在创腔时不必太受局限;男演员就要慎重了,很多男演员(尤其基层剧团的男演员)的音域都有局限性,比如,有大本嗓的唱不了二本嗓,有二本嗓的唱不了大本嗓,真假声能结合并且唱得很好的男演员比较少,这就要掌握他们的音域,通常中音“5”是男演员的换声区,从中音“5”开始就要换假声了。我个人认为大嗓不好的男演员,作曲者可以把他的唱腔设计成降B调,如果戏中有男女对唱部分,可以让女演员也唱降B调,但是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降B调不可多用,毕竟降E调才是豫剧的正调。
再者,戏曲演员一定要重视科学发声。戏曲演唱和民族声乐发声,这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科学的发声方法,只有声音的基本条件,用咽喉去唱,一不好听,二不长久,三无修养。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唱戏,已成为一种正确的趋势,这方面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川剧演员沈铁梅、秦腔演员李梅、河北梆子演员彭蕙蘅等,在科学发声方面都做得非常好,用大白嗓唱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用方法唱戏才能永葆演员的演唱青春;此外,戏曲演员一定要提高视唱和识谱能力。无论哪个级别的演员都不能是乐盲,不识谱会严重影响到演唱的适应性和可塑性,只靠口传心授很难具备好的乐感。
本文是我对戏曲音乐创作的拙见,不足之处甚多,望各位老师和同仁批评指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