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象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

2017-10-30范春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点画书家笔法

范春芳

摘 要 书法王国是一个抽象的世界,步入这个世界,迎面而来的就是抽象的线,令人茫然的空白,甚至是难以莫测的书写者的情感。书法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它不像国画艺术,具体表现物象的形体状貌,而是在汉字点画线条的书写中,概括地表现出自然万象之美,传达出物象的生动特征。在这过程中,想象之于书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有想象的书法创作方能生动传神。

关键词 想象 书法创作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想象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

(1)想象创造了书法的自然美。汉朝崔瑗《草书势》论及草书:“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法象,即自然万象,他用“法象”的概念来描述书体和书法作品的美感状态。书法的基本形体“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书法要表现大千世界活泼的生命,所以各种自然物象的生动意态都奔赴书家腕底笔下,赋予了书墨线条以无限生机,是想象把自然万象与抽象生动的书法线条联系起来,赋予书法自然美的属性。

(2)在具体的书写技艺和书写情感中,“想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传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云:“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下笔之前先要“静思”,思各种点画形态和笔势,而点睛传神处在“筋脉相连”。什么是“筋脉”?在字里行间如何体现?这就需要书写者对其有一个完整的“想象”,再使之转化而为“意”、而后动笔,“筋脉”才能把点画字形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充溢着生命光彩的作品整体。

李日华《论屋漏痕》云:“又有闻嘉陵江水声而悟笔法者,悟其起伏激骤也;见舞剑器而知笔意者,得其雄拔顿挫之妙也;见担夫负重络绎而行,虽公主驺从呵禁而不能止者,以其联络成势,不可断也。” 他通过“想象”,把自身体验转化为具体的笔法,实在是想象在书法技艺操作中令人惊奇的运用。

朱长文《墨池编》录雷简夫《江声帖》云:“近刺雅州,昼卧郡阁,因闻平羌江瀑涨声。想其波涛番番,迅駃掀搕,髙下蹷逐奔去之状,无物可寄其情,遽起作书,则心中之想尽出笔下矣。” 从听到江水声,到“想象”波涛翻卷、掀搕奔逐的状态,心意因同物情,遽起作书,则波澜壮观尽出笔下。这就是生活体验经过想象达到书写的情意,把这种饱含书写者情感的体验直接轉移到书法创作中去,就是想象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想象启发书写者的书法创作,甚至对于书法家自成一体的书风树立有着重要的影响。草书家张旭:“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他以见公主担夫争路、观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等,通过“想象”,顿悟草书笔法,而成一代草圣。想象在书家的书写生涯中起着启发性的作用,使书家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书风,自创一体。

王僧虔《书赋》云:“情凭虚而测有,思沿想而图空。心经于则,目像其容,手以心麾,毫以手从。” 意谓书法要能于虚无中“想象”其有,以人的性情去比类万物的性情,使心意顺从自然物理、法则,万物就会成为真实的存在。一位书写者要能在书法创作中极好的发挥想象,手随心动,毫从手运,则笔下就会备极生动,妙同自然。

“想象”可以唤起书写者创作的激情和心态,灵感也可能适时而至,对创作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同样,阅读古代书论,通解古人所用之种种“意象”,也需要很好的“想象”。想象之于书法创作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想象并让想象在书法实践活动中发挥它的作用呢?

最重要的莫过于书写者努力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文化素养与书法造诣,一般说来,二者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书史上,大凡书家皆文人,如王羲之、苏轼、文徵明、傅山等等,不胜枚举。书写者在知识结构和水平上的差异,影响了由此带来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等种种不同,这些都对书写者的想象能力的塑造有着极大的影响。

《宣和书谱》评李磎书法云:“大抵饱学宗儒,下笔无一点俗气而暗合书法,兹胸次使然也。”唐人李磎博学洽闻,著述颇富,学者宗之。在古人的体验中,文理与书理相通,李磎虽不专攻书法,而以斯文美盛,能够发其意气,自然地流溢于笔墨之中,且不染尘俗,是其胸罗万有、品次高雅的缘故。从这其中看来,关于长于文章著述者的书法何以亦能佳妙的道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古代书家“能诗文” ,而诗文内积乃为学养,外发则离不开审美联想,以学养筑基,可以说,古人对书法美感的“想象”就是来自文学修养,由艺术通感来衔接诗文与书法。

古代书家把笔法、点画都看成有生命的动态形势,又长于“想象”,这与他们文学修辞有着极大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所有的技术展示都可以在审美联想中进行。对今天的我们而言,文学能力的或缺不仅有碍对古代书论的解读与借鉴,也会影响书法创作中的“想象”能力,以及对“想象”重要性的认知和体验。当代学习书法应该学习古人,通过借助“想象”来锤炼书艺、进行富有灵性的书法创作,而不是凭藉经验来关注笔法、点画之佳否的自身意义,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具备了风格意识、创作意识。

张怀瓘《书断》自叙评论的原理是:“其触类生变,万物为象,庶乎《周易》之体也。”在种种“想象”之后,万物皆可以取之而为书法“意象”,使作品获得生动的阐释与评说。重要的是,今人怎样借鉴古人宝贵的经验,以利于今天的书法创作。 古人以“悟”字来解决,“悟”与否、转化为书法技艺、书法风格的途径和效果如何,则因人而异,难于用语言表达。例如,唐代陆羽《怀素别传》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怀素从夏天的云峰中得“悟”,并转化到书写实践中去,用笔的“痛快处”劲直如“飞鸟出林”、蜿蜒迅疾如同“惊蛇入草”,“ 壁坼”的痕迹能启发用笔贵在应势随机、任其自然。

书法是一种饱含情感的艺术,它有永久的生命力,千年的书法历史中,正是喜书善书者用他们的想象书写出的一个黑白却生动的世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点画书家笔法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十)
文人匪事
杂说书家之性灵
笔法与临摹
点 画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一)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二)
大美不言 大朴不雕——记青年书家郭汉亮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