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2017-10-30孙建锋
孙建锋
摘 要
对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来说,必须选准几个突破口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以点带面,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师生关系、课堂交流、课堂评价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新理念;突破;交流;课堂评价
多年的教学生涯,经历了传统教学和新课标的教学,发现大部分教师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不能很好地把新课程新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实质。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如何把新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去,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及学习,我认为,要想真正地突破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突破。
1 在师生关系上的突破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里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因此,在新课标的实施中,数学教学中对师生关系的重新认识,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数学教学的效果日渐突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形成有效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亲身探索;要创造性地挖掘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在每个方面﹑每一环节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如:有的学生喜欢提出一些比较怪异、新奇的问题;有些学生喜欢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探索求得新知识;有的学生喜欢通过与别人合作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等。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和实施过程中,不要只通过一种教学方法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构建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创造性,顺利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
2 在课堂师生交流上的突破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即学会倾听、阅读、评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可以使学生在生活概念与学科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对知识的理解更清晰;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与兴趣。可以加强互相了解,培养自信心和尊重他人的品格。这是培养他们走上社会所必需的一种能力,也是新课程的一个关注点。
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的突破口,就是要使课堂师生互动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有效地展开。具体应做到:给学生在课堂上提供自己阅读数学材料的机会,同时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阅读有关数学的材料,交流心得,以培养他们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组织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从数学的第一堂课就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做到:从小处着手,让每个学生能在组内说话,同时学会倾听最为重要。小组内要讲究合作,组内不要过分的竞争,而强调小组间竞争。做到五个字“听、说、辩、争、合”。教师尽量引导学生之间开展交流,创设让学生“倾听、评价”的最佳时机。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会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3 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的突破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 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數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改革倡导形式性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一味地按成绩来评价,要从学生课堂的众多表现进行评价,如:乐于观察、愿意听取别人的发言、喜欢动脑筋,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愿意与同伴交流、喜欢动手操作等。关键是找准课堂评价的媒介,制定评价措施才能有的放矢。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随时随机的,要做到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必须有章可循。
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也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学生在作业中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我在错误处做出记号,运用批语进行点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订正。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思维定势,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数学问题。利用评语,比如,“解得巧,方法妙”等肯定有独特见解的学生,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探索思考。
总之,中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切入点很多很多,但对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来说,必须选准几个突破口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以点带面,促进数学课堂教学,为满园春色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增添一片新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俞国良.创造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第六中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 751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