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党的执政理念对党建工作的意义探寻

2017-10-30杨筱

大经贸 2017年9期
关键词:党建工作意义创新

杨筱

【摘 要】 執政理念创新是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党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的精神引领。在执政理念的引领下,能够推动党建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的层次迈进。本文从创新党的执政理念的基本要求入手,提出执政理念的具体创新方向以及党建工作的实践路径,并总结出创新党的执政理念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执政理念 党建工作 创新 意义

1 创新党的执政理念的具体要求

在当前的新时期,为助推党建工作的发展,应对党的执政理念进行创新,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1 要求体现时代性

从党的执政理念的产生上看,时代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当执政环境发生变化时,必须对执政思路进行调整。因此,党的执政理念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当前的新时期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情也都随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对党的执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党中央结合执政环境和党的实际状况,提出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该理念成为党响应时代号召、应对机遇和挑战、克服困难险阻的终极力量,其除了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之外,还有着强有力的时代感召力。

1.2 要求体现实践性

理论是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具体运用,只有当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到一起时,才能使理论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也才能使理论始终保持最为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执政理念,全部都是以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作为立足点,并在不断总结我国发展实践,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提出的,这些执政理念除了针对性较强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由此可见,在对党的执政理念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满足实践性的要求,如果理念缺乏实践性,那么再好的理念也无法适用,其只能是一纸空谈。

1.3 要求体现群众性

中国是一党专制的国家,一切为人民,以人民为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最为显著的区别,不仅如此,这也是党执政的本质。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是执政理念中群众性的具体体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开放的成果能够为更多的群众带去实惠。鉴于此,对党的执政理念进行创新必须体现出群众性,这是最为基本的要求之一,如果脱离群众,再好的理念也会失去意义。

1.4 要求体现科学性

事物的规律对党的执政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有助于执政地位的巩固,从而确保执政目标的实现。党中央在深入探索党的执政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全新的观点和思想,创新党的执政理念。党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这是科学发展观对党执政提出的基本要求,若是执政理念违背科学性的要求,则其指导性作用将会丧失。因此,在创新党的执政理念时,必须体现出科学性。

1.5 要求体现创造性

对于国家而言,创新是其兴旺的内在因素;对于民族而言,创新则是其不断进步的希望之所在;对党而言,创新是其永葆活力的关键。现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在此基础上,开拓新的境界,开创新的观念。党中央在现有执政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由此给党的执政理念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及特点,使党的执政理念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了与时代同步。由此可见,在创新党的执政理念时,应当体现出创造性,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走得更远。

1.6 要求体现深刻性

在当前的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奔小康、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等历史任务,不但艰巨而且意义重大,这就要求党的执政理念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将之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依据。对党的执政理念进行创新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是治国强党的必然选择,因此,在执政理念的创新中应体现出深刻性。

2 创新党的执政理念,指导党建工作开展

2.1 创新执政为民理念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政治优势,在党的执政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确保党的执政有助于巩固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当前,在党建工作中,有部分党员干部的政治信念动摇、执政意识弱化,缺乏对科学化执政的认识,未能在党建工作中履行自身使命和责任,甚至还有个别党员干部出现了腐败行为,严重破坏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为此,我们党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指导党建工作的开展,使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从实质上来看,执政为民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能够使人民群众体会到党的关怀,赋予人民群众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加快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2 创新依法执政理念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政策是我国的治国根本,尤其是在革命年代,党的政策是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自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后,共产党颁布了宪法和法律,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致使很多领导干部在做出重大决策时,仍以政策作为主要的指导依据,忽视了法律的存在。虽然我国的多数政策在制定时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且执行起来也比较方便,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及时中止。但必须指出的是,政策与法律还是有所差别的,法律的权威性、稳定性要高于政策,如果某个领导的思想认识出现偏差,政策很可能被个人所左右,从而导致政策失误,若是存在利益冲突,则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而任何人都不不能左右法律,所以,在当前的新时期,应当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党的执政依据,执政党必须遵守国家颁布的法律,不得凌驾其上,要严格按照程序依法执政,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并注重自身行为的合法性。同时,党应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并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指导依据,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强化法治的服务职能,以此来推动党建工作的持续发展。endprint

2.3 创新以德执政理念

依法治国是立国之本,而以德治国能够巩固国家发展成果,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在党的执政理念创新中应当坚持以德执政,改善人民群众的福利,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从执政范围上来看,德治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在以德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党建工作,能够真正体现“得民心、顺民意”思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利用道德的约束力规范自身行为,增强对腐朽思想文化的抵抗力。尤其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形成良好的“官德”,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使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改善社会风气和民风。

2.4 创新执政安全理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政治、文化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加剧了国际竞争形势。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浪潮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并未得到缓解,而一些西方国家企图通过文化交流、干预政治等手段达到“分化”中国的目的,这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带来了威胁。为此,我们党应当树立执政安全理念,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持续开展反分裂斗争。在执政安全理念的指导下,党建工作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武装,提高党员干部的警惕意识,坚定党员干部的政治信念,自覺抵制和防范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国家政治安全。

2.5 创新科学执政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理论基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党的执政理念要将发展作为核心思想,突出与发展相关的执政内容,明确发展在执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协调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节约资源利用、优化经济结构。为此,党要坚持科学执政理念,着重于开展改善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在科学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党建工作要认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演变,并提早采取措施遏制恶性事件的发生。

3 创新党的执政理念指导下的党建工作开展路径

3.1 改革党的权力运行机制

在党的执政理念指导下,必须推进党的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处理好党、国家、社会三者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根据现行法律体系要求,应合理分离党与国家的关系、党与社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构建起相互调适、职责分明的权力格局。我党一直以来在中国政治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领导着国家权力机关、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等各职能部门,在党的执政下,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体现着党的领导意志。随着党的执政理念的不断创新,党的权力运行机制必须遵循“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使党从繁杂的事务中摆脱出来,以统揽协调的高层次为视角,领导国家和社会系统运行,协调理顺社会中存在的复杂关系,尤其是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3.2 构建以人为本的党建工作体系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活动和人类关系的本质揭示,在党的执政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密切联系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调动起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执政兴国要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通过尊重人、关爱人、依靠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是指我们党要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劳动成果、创造实践,以及赋予人民群众监督权、参与权和知情权,使人民群众享受到平等的地位和发展机会;关爱人是指我们党要主动关心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问题,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素养。在党的关爱下,能够调动起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人是指我们党要充分相信群众,在执政过程中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巩固党的政权,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3.3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在党的执政过程中,为了实现政治体系内部的相互制衡,必须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赋予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权利。我们党应建立起完善的民主党派监督机制,促使政治体系内部的监督机制更加完善。在民主党派监督中,要创新党派监督形式、充实党派监督内容、加强党派自身建设,避免执政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同时,我们党要赋予人民群众监督权,促使监督权与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罢免权相结合,将人民群众的监督权落到实处,为人民群众创建良好的参政议政环境。此外,还要加强舆论监督,调动起社会组织的力量,对掌权者形成舆论压力,避免掌权者独断专行。

4 创新党的执政理念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4.1 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体系的中国化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不同历史时期确定了不同的执政理念,这些执政理念与执政环境、执政实践发展相契合,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在中国的践行。在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通过总结执政经验与教训,使得党的执政理念经历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执政理念发展过程。当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五大方面的执政理念,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强调科学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执政理念,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体系,为党建工作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4.2 有利于深化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

通过对党的执政理念进行创新,能够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首先,执政为民是党执政的根本宗旨,党要为人民执政,并依靠人民执政,如果脱离人民,执政将会步履维艰、寸步难行。换言之,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使党的执政工作有序开展,也才能对党建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党的执政理念,它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奠定牢固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党与人民之间保持紧密联系。对党的执政理念进行创新,能够对党执政社会基础的认识得以深化,有助于执政工作的开展。再次,党在执政时,需要遵循科学、民主、依法的原则,由此体现出了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入认识,通过对党的执政理念进行创新,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从而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力度,在这一前提下,可对党建工作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4.3 有利于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党的执政理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工作的开展成效,党中央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从多个方面着手对党的执政理念进行创新和发展,如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等等。人民全面奔小康是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改革创新为立足点,不断加强党的执政建设,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新举措,由此对党执政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全新执政理念的提出,不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且还对党建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结 论

总而言之,创新党的执政理念是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体系的客观需要,也是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指导党建工作深入持续开展的必然选择。党的执政理念创新要与新时代的发展形势相结合,总体把握执政方针政策,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在执政中的践行,为党建工作指明方向,不断提高党建工作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钟健能,薛振虎.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视角[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7):76-77.

[2] 常艳.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华大学,2014.

[3] 马革兰,马迎慧.加强创新实践积极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22.endprint

猜你喜欢

党建工作意义创新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