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
2017-10-30姜轶群
姜轶群
摘 要 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需要大学语文教育者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以实现大学语文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大学语文 传统文化 教材 师资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学科,承载着提高大学生语文素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面临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对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前瞻性要求,大学语文教学应顺势而为,进行不断的改革探索,真正成为大学校园里播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星星之火的舞台,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拟从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大学语文师资建设、大学语文教学理念及方法三方面就如何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出几点建议。
1大学语文教材要蕴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作为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语文教材建设要体现大学语文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教材的编订应选用一些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经典篇目。比如,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严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名家名作精品与现当代有代表性的优秀篇目,兼收外国名家名作。该教材在体例上打破传统教材以文体或年代为序的模式,而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品格为纲,分为“仁者爱人”、“和而不同”、“胸怀天下”、“浩然正气”、“冰雪肝胆”等十二个主题鲜明的单元,每个单元都精选了古今中外与该单元主题有关的优秀篇目,明确地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各篇都有作者介绍、注释、课文提示、思考练习,其中作者介绍和课文提示不求面面俱到,只是点到为止,以启发学生思考为目的;思考练习题力求从课文出发,折射现实,有很强的弹性,不要求学生意见一致,以便在讨论中交流提高。这部教材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非常鲜明,教材内容在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方面堪称典范,在教学实践中也收到较好效果。
笔者所在院校是行业性很强的公安院校,在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方面我们今后将作出以下探索:将传统文化精髓与公安特色有机结合。在指导思想上,首先是尽可能达到科学性与实用性、历史性与现代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较完美的结合。其次是以史带文,在文学史的框架内,以有关基本理论为先导,把具体作品作为例子,让学生在了解文学史纵向线索的基础上来完成作品横向方面的学习。纵横交错、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欣赏以及表达能力的提高。再是重视“大语文”视角,视语文为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视语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视作品具有陶冶人们情操的功能,引导学生全方位、多侧面地去领会传统和现代文化的深刻蕴涵以及体悟人生哲理。最后是建立便于学生自学的平台,强化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有利于实现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终极目标。在内容上突出民族性、地域性和公安特色。
一部优秀的大学语文教材应当再现丰富多彩、意蕴丰厚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提供优质的教学范本。
2大学语文教学要建立一支具备深厚传统文化素养的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具备深厚传统文化素养的师资队伍是保证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作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阵地,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人才保障。
2.1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授业也”,大学语文教师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其传统文化素养的高低与大学语文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息息相关。中华传统文化宝库博大精深,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应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经典文献,欣赏名家名作,积累自己的文化积淀,丰富自身的知识层次,提升自己的欣赏水平和理论水平,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知识储备,从而承担起大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
2.2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当前,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语文课程普遍不被学校重视,尤其是一些理工科院校和行业院校,使得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是由年轻教师来承担,而年轻教师在学识素养、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一定局限,不能高质量地完成大学语文教育所承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质量,学校应不断为大学语文教师提供传统文化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通过建立年轻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制度和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全国学术会议等形式,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使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后继有人。
2.3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大学语文教师团队,优化师资结构
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大学语文教学需要加强团队建设,集老中青教师之力,引进专业素质高的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大学语文教学和科研团队,从而保证大学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建立以老带新制度。要发挥具有多年大学语文教学经验和深厚传统文化素养的老教师的作用,通过“一对一”带徒弟、搞科研,或让年轻教师给老教师在课堂上当小助教等方式,让老教师为年轻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年轻教师从老教师的教学科研中汲取养分和经验,形成以老带新,共同进步的局面。其次,引进高层次的传统文化专业人才,充实大学语文教学队伍。这些受过传统文化系统教育的教师有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如果在教学方法上向老教师学习,通过不断的教学探索实践,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经验,必定能成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中坚力量。
3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3.1挖掘教学篇目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与现实社会相结合
大学语文选录的篇目大多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论语》的《樊迟、仲弓问仁》体现了“仁者爱人”的思想精华;杜甫的《北征》、艾青的《北方》等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诗经.蒹葭》、陆游的《沈园》等作品体现了古代的爱情理想;罗家伦的《生命的意义》、冰心的《谈生命》体现了人类追寻生命本质的深度思考;陶渊明的《饮酒》、苏轼的《赤壁赋》表现了他们返璞归真的生活情趣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笔者所在的院校属于公安院校,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将古代优秀经典作品的阅读和赏析作为涵养学生人格的沃土,教育学生要做一名合格的警察,首先就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从古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意识、“虽九死犹未悔”的爱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社会责任感,联系到作为一名警察所应该具有的精神品格、道德礼仪、纪律作风、社会担当等人文素养,从古到今都是一脉相承的,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教师启发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去挖掘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及现实意义,让真善美的正能量“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当中,实现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教化。
3.2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生动形象地传承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可采取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如在教案中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少讲精讲,力求多提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生发。同时,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主动提问,和教师交流。这样,既提升了教学效果,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还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给学生布置几篇名家名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学生读完之后写出读书心得交给老师评点。通过课堂内外的教学交流,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状态下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染。现代的大学语文课堂,应革新传统的教学手段,可利用便捷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以声音和画面的形式辅助课堂教学,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如何將大学语文教育很好地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是高校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责,这一课题涉及到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方面面,需要各高校大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并付诸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语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志成.大学语文教学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J].赤峰学院学报,2015(02).
[2] 周应萍.大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5(09).
[3] 王小秋.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