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转型开启蝶变路
2017-10-30高旭天
高旭天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留下了“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的殷殷嘱托。
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让“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行动中,内蒙古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依赖,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今天的内蒙古,转型升级的脚步铿锵有力,在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中,呈现出结构优化、动能转换、质量提升的鲜明新特征。
老树开花
2016年8月31日,包钢炼铁厂2号高炉拆除工作正式启动。这座高炉曾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立下殊勋,此时却成为全国钢铁行业推进去产能以来拆除的最大一座高炉,可压减产能133万吨。
同年12月15日,在呼和浩特热电厂,一座180米高的电机组烟囱在爆破中轰然倒地。被爆破的烟囱,是呼和浩特热电厂5号、6号热电机组共用的烟囱,1995年投入运营,现在已经不适应环保要求。烟囱爆破,让老旧供电机组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长痛不如短痛。淘汰掉落后产能,为的是给传统产业迈向新型化腾出必要的生长空间。内蒙古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开去产能、促转型的希望之门。
霍林郭勒,是一个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在该市蓝天伟业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生产车间,经过研磨、搅拌、浇注、蒸养等工序,一块块混凝土砖成型出炉。这些砖块,70%的原料来自火力发电产生的工业废料——粉煤灰,两条生产线能消耗粉煤灰200万吨。“消耗这么多废料,利润在3000万元左右,真的是变废为宝!” 企业负责人孙春智说。“力争到‘十三五末,中高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各类工业废弃资源全部循环利用、‘吃干榨尽。”霍林郭勒市副市长郭天宝表示。
“目前,每吨普通钢材市场售价仅两三千元,我们通过延伸产业链生产高端钢材产品,最高每吨售价上百万元。”说到产业转型和资源转化增值成果,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副总经理高文海无比自豪。如今,我区已经形成“粗钢—钢轨”“粗钢—稀土钢”“煤—电—化”“煤—电—铝—用”等多条中高端产业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传统产业融入了科技含量,工业体系向现代化、新型化迈进,过剩产能被大量化解。同2012年相比,2016年全区原煤产量由10.7亿吨减少到8.5亿吨,原煤转化率却由25%提升至34%;稀土分离产品产量由2.9万吨增加到5万吨,稀土就地转化率则由34%上升至50%。此外,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有色金属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长链条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升至45%以上;全区煤炭、甲醇等过剩产能深加工转化率增至35% —43%,电解铝、电石等过剩产能深加工转化率增至60% —70%,钢铁加工转化率升至30%左右。
目前,内蒙古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现代煤化工基地,陆续投产多个全球、全国首套(条)现代煤化工装置项目(生产线),共采用10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煤炭、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能产量和发电装机容量、外送电量均居全国第一。“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产业粗放发展模式,正在得到彻底的改变。
七业同兴
进入21世纪,内蒙古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传统产业迅猛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自治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大意义。
“要瞄准全球产业变革前沿,在战略性新兴产業发展上有大布局、大跨越,彻底摆脱过度依赖资源开发驱动、重化工业带动的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在2017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动员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为内蒙古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目标。
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市政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通信网,基础设施“七网”同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七业”同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实施,通过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为内蒙古这个资源和能源大区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
“没想到半年多就有这么大的变化。”2017年8月,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一个新建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基地,让前来参观的专家感到惊奇。短短10个月,百家生产企业,从立项、建厂、设备安装到投入生产,一系列工作全部完成,基础设施连同生产投资超过100亿元。
“我们有信心把内蒙古打造成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基地及产业基地。”中国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李瑶说,“内蒙古电价低、气候干燥、石墨和稀土资源丰富,这些都是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的优势。”
“汽车烧油,百公里行程花费7元钱,使用电力电池充满电只需要3个小时,可行驶200公里……”听着项目区负责人的介绍,老家在呼和浩特、在沈阳做汽车销售生意10多年的郝建平感慨:“没想到,呼市过去连普通汽车都生产不了,现在有了这样的好项目,这些变化就像做梦。”他暗下决心:要把家乡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卖到东北。
在鄂尔多斯市的京东方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超洁净生产车间里,同样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生产线上,一块块玻璃基板被有条不紊地传递着,每道工序都由机械臂自动完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5年一期工程实现满产,2016年二期工程建成,达产后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目前生产规模居国内前列。据集团副总裁陈曦介绍,产品主要用于高端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目前同类生产线全球只有两条。
曾以“羊煤土气”闻名的内蒙古,如今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按照规划,到“十三五”末,内蒙古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0%。自治区通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的“推动转方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创新驱动相结合”的要求,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苦练内功。endprint
云端领跑
在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中,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发展势头令人惊艳。
全区服务器规模领先全国,云计算基地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国内外众多行业龙头的数据中心纷纷落户。特别是去年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仅2017年,全区计划建设亿元以上大数据重点项目124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93.1亿元。
今夏,巴林右旗大板镇准宝日嘎查农牧民浇地再不用到田里了,只需在家中轻点手机,就能实现远程灌溉。原来,嘎查1700亩土地实施了智能灌溉和检测系统的PPP精准扶贫项目,农牧民虽然每亩多花50元的水费,粮食的亩产却能增加200公斤,每亩的纯收入能增加200元左右。
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数据、云计算日益融入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柴米油盐、吃穿住行、购物娱乐……人民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便捷和益处。
依托已建成的大型数据中心,内蒙古大力培育大数据开发及相关应用服务产业。乳“云”、肉“云”、粮“云”、农产品“云”、工业品“云”、政务“云”、房“云”、健康“云”、社区“云”、企业“云”,层出不穷、云蒸霞蔚。踏着朵朵祥云,内蒙古又一次挺立潮头,站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
国内大型奶源分布图、各地奶源的日均鲜奶乳蛋白含量、各省乳制品进出口贸易量……在内蒙古魔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乳业大数据平台”系统显示屏上,全国乳业的各种数据一目了然,便于查询。魔镜公司的业务主管刘佳介绍说,目前该公司还在跟内蒙古的牲畜育种、草业企业合作,开发畜种和草业大数据产品。
全国最大的大数据操作系统开发企业国云数据、从事行业信息化咨询的科电数据……呼和浩特云计算大数据创客中心今年8月投入使用以来,已有近50家大数据及相关科技开发、应用企业落户。
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内蒙古云计算数据中心承载能力将达到300万台服务器,成为国家级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相关产业规模2020年达到1000亿元,将建成中国北方数据中心、丝绸之路数据港、资源整合先行区、数据政府先试区、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多民族共享发展示范区。
已走过70年光辉历程的内蒙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踏著“祥云”,扬鞭奋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阔步前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