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鲜肉月饼
2017-10-30钟穗
钟穗
鲜肉月饼,顾名思义,就是鲜肉馅的月饼。较之精美的广式月饼,其长相要随意朴素许多,却代表了苏式月饼所有的精华和特点,堪称月饼界的一枝奇葩。
为了保证肉汁和酥皮的新鲜度,鲜肉月饼讲究现做现吃。所以,多数情况下,买鲜肉月饼需要排队。尤其每年临近中秋,在城镇街头随处可见沿街架起炉子,现烘、现卖鲜肉月饼的店铺,那排队购买的人群与四溢的饼香,会终日不散。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着第一次购买鲜肉月饼的情形。那年中秋的前一天,我路经某家食品店门口时,看见数十人顶着秋风,浩浩荡荡地在那排着长龙。队伍虽长,但排队之人一个个都显得极有耐心,一锅买不成继续等,大有不吃不罢休之势。那份等候的执着和笃定,加上一阵阵飘散而来的浓香,诱得我也禁不住加入到队列之中。
烤月饼师傅想必见多了这种场景,依旧不紧不慢、面无表情地在几口黝黑光亮的巨大锅铛间,翻转挪移,烘烤着月饼。整个过程让你看得一清二楚,越看越馋,越馋越想吃。每当一锅月饼出炉,浓香便会“牵”着队伍,不规则地晃动下。同时,人群中便发出音调不同、但表意相似的赞叹:真香!而那嘈嘈切切的人语声,也为节日添了一份世俗和热闹。
众所周知,现在不少月饼,原本特有的配比、选料早已变成了各地因地制宜的改良版,只有这鲜肉月饼始终遵循着传统工艺。苏式月饼与别处月饼最大的区别,就是一层一层手工做出来的酥皮。不同于蝴蝶酥、榴莲酥的那种明酥,苏式月饼的酥,更为含蓄实在,于工序上也更加讲究。制作时,先得将面粉加入熟猪油擦成油酥面,再用等量的水油面(以麦芽糖、熟猪油、白糖加水和成),像叠被子般将之裹上再摊开,如此反复四五次,起酥便有两三百层。酥越多,口感越蓬松。
既称“鲜肉月饼”,肉馅当然是关键。必须选上好的腿肉,将板筋、血筋剔净,搅成肉糜,加上酱油、盐、糖和炒熟打碎的芝麻,顺一个方向拌和。有些店家,还会特意加上些肥膘,使之在热油下混合酱油、盐、糖形成肉卤,从而形成淳美的风味。
刚出炉时的鲜肉月饼,那份销魂的香气,一里地外就能闻到。再瞧模样,小巧玲珑,薄薄的脆壳泛着诱人的金黄色。用一个纸袋或者一方小纸包了,油一点点洇出来,将纸晕成半透明,渗出别样风情。急切地咬上一口,肉馅咸鲜微甜,紧实喷香,肉油已成丰腴肉汁,滋润着层层细腻的起酥,温软、醇香的肉味交织着酥皮的甜柔,在味蕾上交错绽放。待一个月饼下肚,最后将包月饼的沁油纸接住掉下的酥皮碎屑,对折一下,仰头一倒,漾着安逸满足的舒适感。
如今的中秋节,市场上的各式月饼可谓琳瑯满目,包装更是极尽华美,仿佛生产出来不是为了吃,而是被迁徙和炫耀,早已远离了品味的初衷。唯有朴实家常的鲜肉月饼,看上去虽不那么顺应时代,却依然带着岁月的痕迹,传承着地道江南古早风味。而每年的八月十五,新一代的昆山人也依然会学着父辈的模样,甘愿多花些时光,站进那长长的队伍中,耐心等候一摞刚出锅的鲜肉月饼,品尝那恒久的鲜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