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7-10-30王林毅于巧娥
王林毅+于巧娥
[摘 要] “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校教学过程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呈现出从教学的统一性到教学的个性化、从“教教科书”到“互网络+”知识优化、从单一的教学资源到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从封闭教学环境到开放的智能化教学环境的特征。
[关键词] 教学模式;线上线下;“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0-0080-02
一 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区别
1 传统教学模式
一般说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中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注重学生个人学习,强调师生的互動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师生的集体的合作;在知识内化上强调学生的记忆和复制,没有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生长点;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只能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而进行随机的选择性辅导;在师生定位上,教师为主角,是学生学习的发起者,也是学生知识的指导者、传授者和学生学习的终结者。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我国“互联网+”与教学相结合的发展需要,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与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容置疑地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素质;重复制,轻创造。随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大学生已经完全融入到这个互联网时代时,学校教学模式必须主动地利用网络技术和教育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好高科技的载体积极去构建新型的“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模式变革
随时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和冲击,许多学者、专家把“互联网+” 与教学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从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互联网中的教育资源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除了可以针对性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觉、主动、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教科书上所没有的知识。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互联网+”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学生特点,将书本知识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结合,把传统教学方式和“互联网+”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进来;在课后,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或互联网来跟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学习的问题,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形式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
虽然“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确给学校教学带来了变革,符合了当代学生上网学习的需要,但是这些看似具有多样化的“便利”功能其实是碎片化的不集中的。它必须为教学提供一个统一的教学平台才能达到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这个统一的平台就是要建立一个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功能相结合的互联网教学平台,并便于师生的学习接受和信息技术的操作,像超星学术视频网、爱奇艺教育、网易云课等,还有一些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视频等。
二 “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特征
1 从教学的统一性到教学的个性化
现代的“互联网+”教学,教学资源多样化与获取知识路径的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路径变得多样化与个性化。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完成的学习任务在不同的时间内都抱着不一样的需求,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有针对性地去选择学习课程和教师布置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是有针对性地设计每个教学环节,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设计,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综合匹配教学过程的多样化,逐步从“利用”教学资源阶段走向再“整合”教学资源阶段,进而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所以从传统的教学统一性到现代的“互联网+”教学的个性化转化,才会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要,符合当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心理特征。
2 从“教教科书”到“互网络+”知识优化
随着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模式也随之“升级”。从“教教科书”式教学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再到“互联网+”教学模式,互联网承载了太多碎片化的知识,使得学习内容变得愈发“泛滥”。教师的“教”从传统的“教教科书”到把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再创新,并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再进行知识的探究与优化。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地优化教学资源,把教科书上的知识与 “互联网+”知识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平台,把互联网海量的知识信息进行筛选组合,再相应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再通过“互联网+”形式,把教科书与网络信息知识和应有的教学资源相结合,将已经获得的知识重新加工、处理、归纳、整理,进而生成自己的作品与学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形成了优化的“互联网 +”知识体系。
3 从单一的教学资源到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在这个知识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学生对知识资源也有更高与更新的要求。以往,学生知识资源来源的主渠道是通过教科书、参考书等几个方面。随着“互联网 + ” 日益盛行,上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和生活组成部分。“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它只是可以利用的学习内容之一。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知识内容列入 APP 应用程序内,让学生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的不受时空限制的通过各种终端下载 APP,在移动终端平台上随时随地学习。各种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可以让学生便捷地选择在多媒体平台上进行自学。平台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会为学生带来学习的便捷与充分的利用,通过慕课、微课、课件、录像、视频、动画等形式,把知识内容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现给学生,学生也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学,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资源环境。endprint
4 从封闭教学环境到开放的智能化教学环境
“互联网+”为教学环境提供了开放的多彩的形式,构建了智能化的教学场所,由此而产生了“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教学环境。随着网络化的学习交流日益亲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进行着娱乐、社交的行为,与同班、与校外、与社会、与世界进行着广泛的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知识,结合虚拟与现实、在线与直播的混合式学习,感知快乐的学习环境。從传统课堂到智慧教室 ,再到智慧教学环境 ,发展过程不但是教学形态的变化,更是一种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推动的教学理念的变化。在这种开放智慧的教学环境中,一切都是为“学”的便捷和利用而设立,教学资源由师生共建与使用,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交互的关系,智慧在教学中得到升华与应用。
三 应用“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1 分清“互联网+”和教学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教学与“互联网+”是紧密相连的,相互依赖的,但也是有主有次的。“互联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把网络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把互联网技术工具化,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来改造教学,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过程的融合。无论互联网怎样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都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心理特征出发,合理设计好“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既不能一味的依靠互联网资源,又不能夸大“互联网+”的作用,相信人的力量,在教学中把“教育为核心、互联网为辅助”作为教学原则,这样才会使教学达到最优化,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
2 加强互联网资源的监管与控制
在建立“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过程,互联网和各种教学资源与共享平台汇聚了海量的信息内容,同时也必然附带了“毒文化”的入侵,也有的学生成为网络虚拟世界的瘾君子,产生了网络依赖综合症而放弃学业。互联网的开放性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便捷、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开阔了学生的学习交流的视野,在接受现代信息文化教育和新型文化知识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被虚拟网络世界“毒文化”影响的危险。所以学校积极主动地加强互联网开放“接口”的监管与控制,有效控制与清理不良网络信息,特别是不良的教学信息,净化校园的网络环境与“互联网+”教学环境,强化文明、道德、科学的网络信息,建立完善的上网和教学网络使用的规章制度,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用法律手段来监督和维护学校互联网教学环境的净化,让互联网上的资源与教学资源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的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
3 建立健全“互联网+”教学建设的条件保障机制
学校应加大对互联网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增加教学资源建设的专项经费,用于改善“互联网+”教学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特别是对网络技术、优质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共享资源体系的建设更要给予资金的投入与技术上的大力支持,这样才会更好的完善、实现“互联网+”教学环境、教学技术、教学资源的建设。同时,还要注重教师在“互联网+”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出台教师人才培训计划,加强教师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探讨、钻研、开展“互联网+”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授课方式,进而建立健全“互联网+”教学建设的条件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98-100.
[2]王晨,刘男.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3]王竹立.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21.
[4]胡铁生.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