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研究
2017-10-30杨曼琳
摘 要: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和增长的时期,全国各地尤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的重要精神,四川省将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逐步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体系需要建设和完善,丰富销售渠道,广开销路,实现销售增长,最终实现推动地方经济提升。
关键词:精准扶贫 营销 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9-032-02
四川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区域表现差异显著,自然资源充沛,四川农业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近年来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及项目的实施,对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进行研究,旨在实现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内涵建设。
一、制约精准扶贫的因子
落实到实处,开展精准扶贫各类工作存在各式各样的障碍,甚至造成偏差,我们需要正视此类问题,以实事求是,依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的态度开展实际工作。
(一)精准识别难度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增长,各地狠抓脱贫与精准扶贫的工作,在各类实践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然而,精准扶贫的首要是搞清楚“指向”问题,贫困的对象是谁?贫困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如何进行帮扶管理……?已有的帮扶机制和制度是否需要建设和完善,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为了满足精准识别条件,哪些人被识别进贫困户呢?许许多多的识别或是认定问题需要界定,标准、尺度是否能够得到统一,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形成一套认定及帮扶机制,照章办事,对个别特殊现象进行论证后,也能够有章可依。
(二)人才引入和技术注入是否到位
欠发达地区的通讯信号、互联网信号是否已经覆盖,当地人们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操作,是否有专门的培训机制,都是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的方面。如雅安石棉县安顺乡将首批采购的145000株花椒苗集中发放到麂子坪村295户少数民族群众手中,拟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生态花椒3000亩,并現场开展苗木储运、定根栽植、肥水管理等技术培训200人次。后期,再次给贫困户发放能繁殖母猪仔,跟进管理,养殖专业人员进行跟踪指导。首先要有产品,才谈得上后期如何卖出去,如何使营销渠道多元化和系统化。若是精准扶贫工作仅仅浮于表面,物资发了就发了,没有后续的技术支持,试问如何达到帮扶的效果呢。
(三)精准专项管理不易
档卡资料的跟踪与完善是实现精准扶贫专项管理的依据,正如施工需要完成施工日志、培育植物需要观察日记一样,档卡资料的记录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显示个体的帮扶情况。事实上,档卡资料的完善或多或少存在偏差,比如一户一个扶贫贴心袋,帮扶责任人确实送到贫困户家里了,并且里面装了帮扶责任人的名片,袋子是需要放到贫困户家里,但是转眼贫困户给自己的孩子上学当书包了,如此一来,遇到相关部门走访,容易出现偏差。毕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档卡资料并不能充分体现出记录的实际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多做论证和尝试,酌情管理。
二、制约地方发展网络营销的因子
“酒香不怕巷子深”放在信息经济时代,营销的传播力量必不可少,需要推动才能深受市场欢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于区域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植被环境,因此,农业发展方向也各不相同,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传播渠道是发展互联网营销的前提,制约地方互联网营销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结构因子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华东和华南地区的GDP较西部地区偏高,四川省一直以来都是人口外出大省,外出劳务人口主要去向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由此,导致很多欠发达地区家庭中,老的老,小的小,无法投身于农业发展和创新,比如雅安市石棉县西充小学,有三个年级,分别是学前班、一年级及二年级,共有33名彝族小学生,其中有不少留守儿童,教职工3名,其中包括1名校长。如此家庭结构,无人投身于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及培育,更谈不上利用互联网拓宽农产品的传播和销售渠道。
(二)经济和文化因子
由于四川省为多民族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第二大藏区。除了省内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外,民族区域(包括享受少数民族待遇)贫困县有54个,“四大片区”贫困县(市、区)有88个之多,如宜宾的珙县、达州的宣汉县、乐山的马边县等等。以雅安市石棉县为例,石棉县是雅安市4个享受少数民族待遇的县区之一,该县长期以来,受经济条件、地理环境、思想观念等因素制约,该县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和教育质量,一直是困扰教育发展的难题。由于深层次的地域文化底蕴不同,最终导致省内各地区人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三)人口流动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就是人口外出大省份,尤其是省内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主要去向多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及一线大城市。当然,四川省的劳动力流入也是一大现象,但是外来人口必然不如本地人口对当地资源熟知,对发展本地经济的助力也是有影响的,人口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了制约地方发展网络营销的因子。
三、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渠道建设
将欠发达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进行线上、线下两个方面的建设是提高销量的重要渠道,就线上渠道而言,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渠道建设必不可少,将从建设特色农产品门户网站、整合资源进行规模建设、建设特色农产品协会、鼓励本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完善各类支付方式等五个方面探讨其网络营销的渠道建设。
(一)建设特色农产品门户网站
众所周知,都江堰以种植猕猴桃闻名,随着物流、电商的飞速发展,红心猕猴桃更是畅销国内外,在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消费者们往往更多地依据互联网信息作为其消费参考因子,因时制宜,都江堰多家猕猴桃种植商户成立公司,建设公司网站,便于消费者们搜索和了解猕猴桃的系列信息。如都江堰市小平家庭农场(www.cdxpnc.com),在该门户网站上不仅链接其淘宝店铺,还从猕猴桃苗木、红心猕猴桃、红豆杉苗木及生态跑山鸡构成其主要特色农产品,同时提供原生态农场采摘的服务。都江堰市同昌猕猴桃种植有限责任公司(www.tckiwi.com),除了提供以上咨询外,还通过其门户网站为消费者们展示企业文化、都江堰旅游等主题资信,丰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特色农产品的门户网站建设势在必行,便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了解和认知农户的主要营业项目,促进销售。endprint
(二)整合资源进行规模建设
每年都江堰市猕猴桃采摘节的盛大举办,聚集了各地消费者前来围观,再加上“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巨大旅游吸引力,如此整合优势资源后,都江堰的猕猴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整个市场得到极大的提升。都江堰市猕猴桃采摘节是集产业发展、文化交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猕猴桃盛会。通过红心猕猴桃的采摘体验、都江堰“全城猕恋”、向峨猕猴桃博览体验周、产销对接订货会、商贸合作、技术推广、理论研讨等活动,充分提升都江堰猕猴桃品质的知名度,对外助推和宣传都江堰特色优势产业、现代都市农业、新农村建设成果,进一步促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以此为借鉴,石棉县著名的旅游景点是安顺场,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强渡大渡河成功,由此形成的安顺场渡口、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安顺场古镇、田湾河等形成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是实现石棉县特色农产品创销的重要吸引力,农旅产业融合将成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
除此之外,各类农博会或农产品会展博览会的举办,进而举办各类农博会分会场,把分会场设置在消费者较为集中的区域,均是整合各类农产品资源的主要渠道。如2015年11月,第三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暨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在成都新世纪会展中心举办。雅安石棉县在此展出丰富的石棉本地特色农产品,有黄果柑、老鹰茶、花椒等,无疑会展营销正是提升特色农产品形象和知名度的传播途径。然而展会毕竟是短时间的,展会之后如何实现展会营销的延续效应是商户、企事业单位、推广人员等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并建设的项目。
(三)建设特色农产品协会
都江堰市猕猴桃协会(www.djyskiwi.com/)是由都江堰域内从事猕猴桃种植、加工、营销、管理的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与猕猴桃科技推广人员等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自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都江堰猕猴桃产品研发、品牌宣传推广、对外合作及交流等相关工作,通过近20年的努力,2007年,“都江堰猕猴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成都市最受消费者欢迎十大优质农产品品牌”、“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等荣誉。在浙江大学CA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农业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中,截至2015年,“都江堰猕猴桃”品牌价值14.02亿元。以特色农产品协会为依托,作为地区特色农产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的主办方,不仅有利于统一管理和经营,更加有利于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实现该特色农产品自身品牌的不断增值。反观雅安市石棉县,拥有黄果柑、枇杷、杨梅、老鹰茶等特色农产品,在网络营销的渠道建设方面目前仍未形成正式、规范的体系,对实现其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和创收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四)鼓励本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近年来,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快,东西部地区就业人员工资收入差距缩小,四川劳务输出出现人口回流现象。2016年2月,从省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流动对四川城镇化的影响分析》报告中获悉,四川省劳务输出继续呈现人口回流现象,尤其返乡投资兴办企业数量猛增。据统计,2014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52.47万人,实现就业123.39万人,回乡创业4.56万人;2016年前三季度,四川省外出务工人员回流135.95万人,实现就业121.27万人,回乡创业3.43万人,投资兴办企业12454个,实现产值901.14亿元。
外出务工人员回流,不仅增加了劳动力供给,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而且直接提高了城镇化率。四川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已成为潮流,这类人员拥有较多的实战经验和对本土资源的熟知等优势,对发展本地经济具有推进作用,建议各地大力实施“回归工程”,用乡情、友情、亲情感召和引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近就业。以税收减免、工商免费、财政支持、小额贷款及创业用地优惠等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自主创业。
(五)完善各类支付方式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POS机刷卡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QQ红包支付等已经越来越被消费者和商家们接受并使用,在此基础上,建完和完善各类支付方式显得非常必须。如易联汇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爱e付(iEASYPAY),即在智能手机上安装“趣生财钱包”APP和商家所提供的一半手掌大小的刷卡器即可轻松为消费者提供刷卡服务。目前爱e付已累积40万用户,服务10万家中小企业,领跑公司支付业务向更便捷、更快速、更安全的有益方向稳步发展,所服务的商户数量以每天超过1000家的速度在增长,日处理交易峰值达到3亿元人民币,年累计处理交易规模逾百亿。爱e付和ETC相同的是其设备的提供及安装是免费的,在进行刷卡的同时通过扣除手续费获利,这也为微小型企业的消费支付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资讯。
四、精准扶贫视角下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创新
(一)运行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精准扶贫的运作,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运作机制,由政府作为主导,社会参与,适应市场经济运作规律,引进并支持多元化精准扶贫开发主题,实现各类精准扶贫资料的优化组合,提高各地精准扶贫效益。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多元化资金的支持,大力引进和建立多元化资金的投入机制,以精准扶贫资金投入为导向,以扶贫对象自身投入为主体,以引进外来资金、信贷及各类社会投入为补给,共同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投入的精准扶贫机制,完善各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多项渠道精准扶贫机制。
(二)农旅产业相结合
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产业,发挥当地优势资源,将各类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将农旅产业化经营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收入的提高,旅游经济及其附加产业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群的偏爱,在此大环境中,增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营销体制运行,对增强当地经济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精准扶贫对象由面及点
我国各地人口分布不均,分散性较大,集聚性偏小,精准扶贫对象要定位于扶村、扶组、扶户,不能过于粗放地来开展扶贫工作。由面及点地开展精准扶贫就是为了夯实基础,不能过于浮在表面,沉下去把各项基础扶贫工作做扎实,以主导产业为指向,农旅产业相结合,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努力将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产品的营销机制完善。
开展农旅产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推进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渠道和机制的建设是发展地区经济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夯实基础,继往开来,为实现小康经济再上台阶。
[基金项目:四川广播电视大学2016-2017年度科研课题(课题编号:KTKYC2016013Z)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2016-2017年度科研课题(课题编号:KY2017001Y)]
参考文献:
[1] 吴勇.市场营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7)
[作者介绍:杨曼琳(1982—),女,汉族,四川中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营销管理、网络营销。](责编:若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