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的草堂

2017-10-30/

幽默大师(漫话国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工部草堂杜甫

郭 策 / 文

杜甫一生因战乱颠沛流离,但在成都度过了一生中最平静的三年,这三年他为我们留下了太多优秀的诗篇,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①罥:动词,挂的意思。(juàn)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全诗语言极其质朴,意象峥嵘,字句之间满怀深情,略无经营却波澜迭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秋风破屋,长夜沾湿,在唐朝中期的战乱中,诗人的生命是痛苦的。一路颠沛流离,满眼“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景色让他黯然泪下,夜夜难眠,泪湿枕席。诗人明明有一腔报国热血,偏偏遇到了老来无力之身。住在草堂中,邻村的群童竟然也来欺凌自己,抢走茅屋的茅草,生计维持愈发艰难。然而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在命运车轮的残酷碾压下,还是发出了惊天的吼声,告诉天下人自己心中的火仍旧未曾熄灭。

我一直以为,想要品味一首诗歌,了解一段历史,懂得一位诗人,行走是最好的方式—去他曾经走过的地方走一遭,去感受他的味道,他的过去。因此,来到成都的第一天,我很仔细地在地图上寻找我的目标,只因为一种情怀,一点好奇。我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了青羊区,划过了锦里,最后在“杜甫草堂”四个字上面停了下来。年少时,我也曾在学堂中诵读诗圣的诗歌,由衷地歌咏那位老人的千古情怀,那时未曾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与他这么接近。

我怀着一丝惆怅,步入草堂,独步进入静谧的花园,在花团锦簇之间漫步。此时此刻,天边已经阴云沉沉,从天而落的雨丝飘飘洒洒,一条半米宽的鹅卵石铺成的小小花径隐在雨中,掩藏在林木花草之间,终点通向未知的草堂深处。湖畔边大片的竹林里,翠绿的竹叶响着雨声,清澈见底的浣花溪穿过幽林,流过石滩突然变成一道瀑布,映着林子中的余晖,画出了迷人的五彩红霞。浣花溪伴着游人的脚步声潺潺流淌,黑白相间的古雅亭台临水而立,杜甫的草堂在这里遗世而独立,向来来往往的男女老少展示着来自山水书画中的美,宛如真正的世外桃源。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主人不在,我只能是不请自来了。独自在蒙蒙细雨中穿过大廨②大廨:官署,指古代官吏办公的场所。(xiè )走入诗人的家,庭院中溪水潺潺,古树参天,两侧回廊环绕,小桥勾连内外。不知从何处传来黄鹂的歌声,融入细雨中,与细雨一起浇灌这里的诗意。我走入了正中央肃穆的工部祠。“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这是悬挂在工部祠门前的一副名联。在诗人的隔壁房间还“住”着同样旅居蜀地的宋代陆游和黄庭坚两位爱国诗人,因有黄庭坚和陆游配祀于杜甫像的两侧,因此工部祠也叫做三贤堂。也不知是谁这么识人知情,请来了这两位爱国诗人与老先生做伴,一解诗人生前的孤苦。

杜甫的青铜塑像就那么傲然地立在自己享殿中,他的魂灵就那么孤独地站在我的眼前,他的诗句就那么清朗有力地回荡在我的耳边。仰着头,我望着那双饱含忧伤的眼睛,也许我们不能穿越时空去见见这个孤傲的老人,但是我在这里,看着他的雕像,似乎可以感觉到儿时的诗篇中不能领会的味道。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才走出静美到极点的草堂,挥挥手告别了老友,心情仍旧久久陶醉在竹叶的清香中。我漫步在花团锦簇的锦官城中,朗诵着脍炙人口的诗歌,似乎明白了什么叫作“少不入川,老不离川”。曾经的诗人想必也和我一样,迷恋这天府之国,也曾经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一起,穿梭在成都大大小小的街巷之间,流连在古色古香的茶楼里,听着川人在茶馆外的街巷间吆喝着叫卖,一壶茶、一副麻将就可以打发一个下午。

淅淅沥沥的雨不停地下,茶香袅袅,在这一刻,我仿佛与这座城市融为了一体,与诗圣的魂灵一起,守着这座天府之城。

猜你喜欢

工部草堂杜甫
草堂旧事
没想到在天府之国的成都,在杜甫草堂汇聚了一群出色的文化人......
五彩湾工部龙
杜甫改诗
薪草堂由来
绝句
上海市医院社工部发展现状分析
章嵚天行草堂藏书捐赠史事考
古代机构改革为什么难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