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导入

2017-10-28沈秀欣

神州·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两位数新知思维

沈秀欣

摘要:导入在整个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这需要我们将导入与学生实情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导入更加精彩,激起学生学的激情与动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课程设计中精彩的导入不仅可以成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是课程的点睛之笔,使学生自发地去接受新知识。

一、有效导入法的定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导入法”是指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又要重视教师的有效引导,当学生的自主探索有障碍时,教师就应发挥主导作用。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当充分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填鸭式地交给学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二、有效导入形式

1、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直接性导入是最为常用的导入手段,该手段简洁,针对性强。鉴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固定化、直观性的特点,所以,直接性导入也应该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进行小数的性质教学的时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2、20、200,谁可以使得这三个数在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以后相等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说起来,有的说“加上分米、厘米、毫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接着,我让同学们用一个单位表示出来,有的同学说“3米=3.0米=3.00米”,我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有的同学发现了小数点后面有零,但是小数的大小却没变。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大家对小数的含义有了理解,也掌握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了我们的课程。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课题,指明课堂目标,或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这样的导入方式也是常见的。从学生的年龄特别来分析,大部分学生好胜心强,时常为了回答问题得到表扬而集中注意力进入新知的探索,这样的方式在启发学生的思维的同时,使数学课堂充满挑战性。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小学的数学往往是抽象的,小学生由于特殊的阶段,思维发育不完全,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所以在进行教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更加需要对周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进行利用,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从而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这种方法叫做教学情境导入法。

(2)巧设问题,启迪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不仅仅是学生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体现。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比如我在进行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的时候,让同学比较4×6的方格以及5×5的方格面积的大小,有的同学说用切割补足的方法,有的同学说直接测量,我肯定了这些方法,但是我又提出问题,学校的面积也可以这样测量吗?从而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进入了课堂的主题。

3、运用复习导入。复习导入法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从数学教材的体例设置情况来看,内容的设置以及知识的难度呈现出阶梯状升高的态势,并且前后知识之间呈现出递进关系,有鉴于此,数学教师应当采取复习导入法,使学生进行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备的数学知识体系。此种导入法的实施策略为:数学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对已经习得的知识进行梳理与回顾,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识内容的导入。

4、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课标》中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双基教学,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基本的学习技能。有观察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体验等很多种能力。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能力,是获得感性认识、理性分析的前提。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密铺》,学生凭感性经验,猜测哪几种平面图形能密铺,哪几种不能密铺?我也不予回答,他们也不能确定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怎么办?验证是检验猜测是否正确的好方法。在小组里动手操作,用每种同样的几个平面图形去试试,就一见分晓了。再主动交流,学生亲身体验后,印象非常深刻。

5、运用现代技术,亮丽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采用现代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创造教学文化情景,把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形象更清晰,吸引學生注意力,让新知闪亮登场。如教《加减混合运算》时,借助多媒体,播放公交车上下乘客的情景(先上车,后下车,前门上,后门下),这时教师提问: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你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新知—加减混合运算。这样的课堂导入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与发展的趋势,让新知的学习更加生动,亮丽新知课堂。

三、有效导入法的原则

1、符合科学性。导入新课一定要从本课的内容出发,导语可以是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也可以是为补充内容的完整性,还可以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专注。无论是哪种都必须遵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2、体现启发性。如果教师设计的导语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者说不能够促进其思维跳动,那么他们就很难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来。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并提出这种两位数加两位数怎么算才更方便简洁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位数的加法”,这种导入太过急促。有效地导入应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富有趣味性。教师在设计导入语的时候,要富有趣味性,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样他们就会很快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如果教师导入很乏味,则学生很容易将心思还放在课间的游戏中。所以,导语一定要有趣味,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带入课堂。

4、注意简洁性。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导语的精简是所要追求的,在课堂上以最快的速度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是教师能力的体现,要将学生的兴趣“勾引”到新课中来,取得最成功的导入效果。

参考文献:

[1]岳赛英.导入的艺术——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应用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10):11-12.

[2]李秀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两位数新知思维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暑假训练营·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两位数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