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点综述
2017-10-28刘方方
刘方方
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大大提升。高职学院从战略高度认识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本文对近年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热点和要点进行梳理:内涵,研究现状和建设导向。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综述
一、校园文化内涵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校园文化到目前为止分为四个发展时期。校园文化的概念公认1986年的“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提出,这应该是校园文化讨论的起步阶段。 1990年“全国校园文化理论言讨会”在北京召开,系统讨论了校园文化的定义、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1]点燃了学者们对校园文化的研究热情和引发了众多师生的关注。可以说上世纪90年代是校园文化高速发展时期,校园文化的实践建设领域和理论研究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果。这是第二发展阶段。 21世纪是校园文化理论的大繁荣和大发展,随着高校扩招,新校区扩建,校园文化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第三发展阶段。近年来,校园文化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大家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了认识。
关于校园文化的含义的界定目前有这几类形式。一类是:由从阐释“文化”角度出发,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然后固定到校园区域中来描述什么是校园文化,即师生在校园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另一类是:以校园文化发生的人物、地点、事件、性质界定校园文化,总结来讲即是以学生、教师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活动为依托和校园精神为导向的群体文化,同时被解构为诸多组成部分,包括教室文化、体育场文化、图书馆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等等。还有一类是解构校园文化的构成分子,认为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或者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目前这种解构校园文化因素来定义或解读校园文化被绝大多数研究者采用。
无论哪种解读校园文化的方式,校园文化对引领学院的长期发展和对学生德育、美育、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给予了肯定。当前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就其学院之间的相互竞争程度日益激烈。由此,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办学特色,培养优秀人才,打造一流院校成为学院的发展战略。高职学院从战略高度认识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現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高职教育,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大力提升。同时随着80、90年代大学普及化发展,高职教育也蓬勃发展。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课题之一。新校区搬迁迎来了重新打造校园文化的机遇,多校区文化融合和传承老校区文化历史又是难题;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浓厚职业氛围是共识,经费不足、精力有限又是制约;营造经典校园文化品牌是应有之意,但当前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冲击也是现实。因此,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主要面临着以下现状。
1、文化积淀的匮乏
2006年1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此,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历史时期。高职院校近十年的短暂发展历史使得校园文化积淀明显时间有限。其次,原中等专科学校的校园文化较高等教育学校的校园文化就底气不足,积淀薄弱,高职院校多数是由中等专科学校升格,同时兼在新校区扩建与建设的基础上成立的,所以高职学院新名称,甚至新校训新校徽新制度,崭新的校园环境,洁白的墙壁,现代化的教学建筑,先进的教学设施未能把原来学校深厚的教学气息和历史厚重感搬迁过来,从散发着的淡淡油漆味和青草香中窥视到学院的蓄势待发,唯独少了一份参天大树的荫凉和废寝忘食的书香。显然,物质和精神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明显的特色不足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共性也要讲个性。共性是共通规律性总结,是共识,可以相互借鉴、模仿甚至直接拿来应用,但个性是区别于它物的最重要的形态,有个性才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个性即特色,但目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恰恰缺乏自身特色,其发展理念、规章制度、文化活动、建筑设计,甚至教风学风、实践活动互相模仿、大同小异,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职业差异,不利于人才的优化和个性化发展。综述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职业特色。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特征,职业特征应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之一。所以,专业知识的掌握,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道德的遵守,职业精神的铸造等都应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表现出来。再次是行业特色不明显。立足行业,服务行业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突出行业特色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因此,精神建设上上引入行业文化的渗透,物质建设上突出实训基地构筑良好行业平台,行为建设上打造行业活动品牌营造浓厚行业氛围,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最后是地域特色。白鹿洞书院在庐山五老峰下,有林泉之胜;岳麓书院在岳麓山抱黄洞下,背陵向壑,木茂而泉洁。现代的学院建设俨然没有了这种自然地域特色,但可以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历史遗迹、古迹文明、英雄人物、红色资源、民俗文化包括建筑特色,吸取精髓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校本课程、文化活动、校貌建筑、校徽校训等。
3、新媒介冲击高职校园文化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客户端为主的新媒介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节约了时间成本跨越了空间沟壑的互联网和智能软件使学生有了更便捷的咨询平台,更畅通的交流渠道和愈加丰富的娱乐生活, 给高职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带来了时代机遇。然而,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挑战重重。诸多高职生面对虚拟的网络世界,沉迷网络游戏、影视,产生网络心理障碍,实际能力退化,引发交往障碍;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缺乏理性甄别能力和正确判断标准,导致网上道德失范,责任意识弱,甚至走向犯罪;面对西方话语权的入侵和多元和自由主义的盛行,政治热情高涨但社会主义价值观不坚定,意义形态西方化。因此,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亟需高度重视。endprint
三、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导向
1、与企业结合构建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适应行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依托行业、服务行业”的理念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宗旨,这就要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结合行业背景,整合教育资源、寻求与行业、企业文化进行融合和对接,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既具有人文素养,更有职业素养。[2]综述近年来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途径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吸取企业文化精神,营造具有企业特色的校风校貌;创建实训基地,仿真教学,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把企业的制度、管理模式和“工匠”引到学校来,同时把送到企业中参加培训和实习锻炼,提升职业技能和加深职业认同感。
2、注重职业精神的培养
“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实质是职工职业化素质的竞争,很大程度是职业精神高低的竞争。”[3]这就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命题,在职业技能养成的同事要注重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提炼而成的,并为职业界共同认可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价值观、态度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是人们在具备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基础上形成的更好层次的精神境界。[4]职业精神基本组成要素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树立较高的职业理想,端正职业态度,强化职业责任,提升职业技能,遵守职业纪律,保守职业良心,树立职业信誉和坚守职业作风。
3、升華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近年来高职校园的网络设施建设越加完备,多媒体教室、机房,电子阅览室、远程教育,而且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实现了网络全覆盖,这为师生知识的获得和信息的捕捉提供了优良的网络环境。但面对信息网络化这把双刃剑,净化高职校园网络文化使之积极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工作内容之一。继续加大网络技术、资金的支持和投入以提升网络服务系统;完备网络监管制度,加强网络文化的引导和教育功能;关注学生网络文化需求,创建校园网络交流平台;重视网络人文情怀的关照,打造校园网络精品文化;优化学生网络素养和道德,自觉抵制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总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网络新信息时代带来的机遇,构建和谐绿色的校园网络文化新环境。
参考文献:
[1]魏天祥.全国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J].理论前沿,1990,(19).
[2]韩忠培.高职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对接和融合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
[3]张晶,邹先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职工职业精神研究[J].华商,2008(14):100
[4]葛志亮,王金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职业精神”特色[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