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宝为什么会吐奶

2017-10-28陈伟斌

家庭用药 2017年10期
关键词:贲门胃气胃部

陈伟斌

吃奶后呕吐是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现象,有的属于正常生理情况,称之为漾奶;有的吐奶从数量到次数与一般漾奶不同,就可能是吐乳症。

什么是“婴幼儿吐乳症”

一般认为,不超过1岁的宝宝,发生在喂奶后片刻或一小时左右,呕吐量多,每日数次,持续一个月以上者可以诊断为婴幼儿吐乳症。婴幼儿吐乳症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区分,生理性呕吐随着年龄增长,一般到6个月左右呕吐可以自愈。持续性呕吐伴有吞咽困难、便血、呼吸道感染,可引起喂养不耐受、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低血糖、吸入综合征、水和电解质紊乱,部分患儿表现为不安、易激惹、夜惊、婴儿鬼脸及神经系统疾病,可出现呼吸暂停,甚至窒息死亡。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有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及感染性疾病的话,是不列为我们诊断范围内的。

为何发生婴幼儿吐乳症

婴幼儿吐奶最主要的原因跟婴幼儿的生理结构有关,婴幼儿的胃容量小,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通常情况下,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比较容易流回到食管。另外,婴幼儿的喉头位置要比成人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空气进入体内受热膨胀,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同时,喂养上的误区也是造成吐奶的原因,例如,妈妈给宝宝喂奶过于频繁,且每次喂的量比较大,或是喂奶时翻动宝宝过多,或是喂养时间不对,宝宝边哭边吸奶也是引起吐奶的原因之一。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宝宝肠道不好或者感冒咳嗽时也极容易导致吐奶的发生,严重的吐奶会影响呼吸道,甚至有导致窒息的可能。

指压“火丁”治吐奶

吐奶在中医里称为“呕吐”,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来说属于脾胃运化不足,胃气上逆所致。胃中感受寒凉之邪可以导致胃气不舒,胃气上逆就会出现吐奶的现象。治疗小儿吐奶,中医可以用指压“火丁”的外治手法,此治疗方法是中医儿科泰斗董廷瑶先生创立。董延瑶先生经过60年的临床实践, 通过对众多呕吐症患儿的观察和诊疗发现,呕吐与患儿舌根部的“火丁”有关,“火丁”指的是患儿悬雍垂相对面的会厌软骨部,此为舌根“火丁”致吐,是受浊邪火热熏蒸突起如丁;亦有因秽浊之气循经而上,故嘔吐频作,当责之于胃,按压“火丁”能使脾胃气机通畅,有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是治疗功能性呕吐有效而独特的外治疗法。现代医学认为,指压舌根部反可引起呕吐反射。根据针灸理论,内脏功能失调而致经络系统产生的反应点,亦即是有良效的治疗点。且经外奇穴“聚泉”穴位于舌面正中,针刺能降逆止恶。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可操作,疗效确切,避免了患者服药的痛苦,“董氏指压法”现已成为社区适宜技术在广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应用。

吐奶的预防

1.婴儿多采取仰卧位躺在床上。但吃奶后为防止吐奶,最好不要马上置孩子于仰卧位,应先采取右侧卧位,无吐奶现象后再让他仰卧。注意不要让宝宝吃得太急,也别急着逗宝宝玩儿。每次喂完将宝宝竖抱起来20~30分钟,进行我们常说的“拍嗝”。

2.妈妈应抱起婴儿喂奶,婴儿吐奶的机会就会减少。因为怀抱的婴儿身体倾斜,胃的下口便相应有了一定的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肠,使胃部分腾空。因此,在进食等量乳汁的情况下,抱起孩子喂奶比躺着喂奶发生吐奶的机率要少。

3.奶瓶喂养宝宝时注意选择奶嘴,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宝宝。同时,每日喂6~8次比较合理,如果喂奶过于频繁,量过大,则会引起胃部饱胀,引发吐奶。

4.不要在宝宝哭的时候喂奶,而且每次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不过喂奶次数可以增加。在宝宝持续呕吐期间,我们只能给宝宝喂奶,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辅食。

宝宝吐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一般不必在意,属生理性呕吐,以后慢慢会好,不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宝宝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状,这是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如果宝宝持续吐奶,量大如喷射状,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则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即使无器质性病变时家长也切勿掉以轻心,可能是功能性呕吐。因为功能性呕吐,也就是“吐乳症”,如果被忽略,可导致小儿胃排空时间延长,会引起宝宝成长中胃动力不足,从而出现经常恶心呕吐、厌食的症状,甚至导致小儿营养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哮喘的发生。所以宝宝吐奶剧烈时,家长要早发现早治疗,给宝宝一个健康的未来。

(作者每周六上午有专家门诊)2017-NO.1060endprint

猜你喜欢

贲门胃气胃部
胃部爱情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人倒立着还能喝水吗
胃气足 活百岁(上)
什么原因造成男人的肠胃不好
胃气足,活百岁
胃部胶囊内镜检查方法的改进研究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香砂消胀汤治疗胃胀
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