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我们家就得这样!

2017-10-28

中学生天地(A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韩氏家规家训

什么是家训和家规?

在小编的家里,就是小编

委屈巴巴地说“别人家的孩子

如何如何”,却换来老爸老妈

义正词严的一句——

“在我们家就得这样!”

哼,家训家规这些古老

的玩意儿,不是应该在时间

的长河里默默消失了吗?

小编做了一个小调查后发

现,家训家规,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遥远……

PART 1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小编通过“中学生天地”微信公众号、锐角网等平台收到有效问卷192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鲜出炉的调查结果吧!

PART 2

幸福的家都一樣,“不幸”的家各有各的“不幸”

根据调查,有65.63%的同学家里都有家训家规。都说幸福的人都一样,“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那么,大家究竟得遵守哪些规矩呢?

原则底线类

刘欣羽(杭州市临安区昌化中学):不偷不抢不害人,少说话多做事。

思想美德类

韩冰冰(浙江省乐清中学):食不言寝不语,懂得珍惜不挥霍。

陆烨红(浙江省桐乡第一中学):在家孝顺,在外有礼,教养谨记,教诲谨遵,处事不惊,待人以诚。

黄妲菲(浙江省开化县第三初级中学):其实也没有特意制定的家规,就是一些类似于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等规矩。

独家定制类

阿若(台州市金清中学):晚上不能熬夜,任何原因都不行。

Piupiu:吃饭两只手都要放在桌子上,夹菜不能挑,看到爸妈回来一定要叫声爸妈,房间不能乱,不说脏话,没上大学不能谈恋爱……

刷刷酱(浙江省苍南中学):我们家从太爷爷那辈开始就从事海洋捕捞业,所以家里规定不能嫌弃海鲜的腥味。

王思玥(浙江省桐乡卫生学校):陪伴老人时不能使用电子产品,这是我自己提的家规呢!

叶鸿璐(浙江省慈溪实验高级中学):尽量不要吃外面的食品,可能会不卫生。夏天少吃冰镇食物,让身体里的寒气少一点,这样冬天就不会生冻疮了(我一到冬天就要生冻疮,去年夏天很少吃冰棍,外加七天不间断涂抹我妈用姜蒜配制的土方药膏,到了冬天真的好多了)。

莫李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孩子工作后结婚前要把工资上交,由爸妈存起来给孩子娶媳妇用……

当我在小伙伴面前拿出那份标记着“钱氏家训”的红彤彤的宣传册时,他们着实惊到了。

“什么?在这个放飞自我的时代,居然还有如此规范的纸质家训?”

“嗯哼。”我无比认真地点点头。

我第一次拿到这份家训的时候,惊讶程度可不比他们低。那是前年正月,在宗族祠堂的新年宴席中,每个家庭都收到了一份家训。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哇,这还蛮有趣的嘛。不过,仔细回顾我们家族过往的历史,这个举动似乎也是很顺理成章的。我们的祖先是五代时吴越国的君王钱镠(liú),钱大昕、钱其琛、钱学森、钱伟长、钱穆都是我们家族的名人。最近这几年,宗族的祠堂修葺得越来越好,宗族文化也日渐繁荣。族里曾大费周章组织人力、物力编订族谱,让大家对钱氏一脉子孙繁衍的状况更加一目了然。这份家训的出炉,让我们家族的优良传统通过纸质的方式进一步得以延续。

拿到家训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迫不及待地翻看。据说这份家训是由家族中一位有名望的老人精心编撰的,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部分,讲述了为人处事的原则:“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这警醒着我们要端正做人的底线,做到言行一致无愧于心;“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唯有遵守规则,整个社会才能维持良好的秩序;“子孙虽愚,诗书须读”,正是在这种家族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宗族成立了一个基金会,用于奖励那些考上大学的孩子,提高后辈们的文化教育水平;“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家族中若有人进入公务员行列,心中须谨记这些规则,做一个真正为群众服务的人民公仆。

拿到这份家训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也说不上。不过,记得有一回,班级组织了一次讨论,让大家谈谈“坚决say no”的事情。我的脑海里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家训。自己虽然不会依样画葫芦地照着家训去生活,但只要家训上明令禁止的事,我就绝对不会去做。这份家训仿佛是一种隐形的约束,它饱含着宗族先人对我们后人殷切而朴素的期盼,概括起来也就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好好做人。

如今,在大家的眼里,逐渐消失的家训家规好像成了某种“文物”。能拥有这么一份红彤彤的纸质家训,还真有点酷。每每看到这轻薄的纸张,我总会收起自己的嬉皮笑脸,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在平行世界里,和宗族先人一同默读这共同的信仰。

(整理:杨莎莎)

爸爸说:小时候,父母对我的教育就特别严格,一些家规家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早就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习惯,比如在饭桌上要坐在固定位置,吃饭必须手扶着碗,亲戚到访时要主动打招呼……而我的孩子,就显得自由散漫多了。现在有了这份家训,我觉得对于端正孩子的生活态度大有助益。这份家训的出现不仅能够让整个家族形成凝聚力,规范我们在外的行为,展现钱家的家风,而且能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归属感。

流传了上千年的箴言,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岁月的沉淀后,越发显示出强大的警世意义。先祖们把对人生的感悟凝练成简短的话语,并将此作为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小小的家训家规,也可以从影响一个家族,慢慢扩大到一个地域,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敝姓韩,从小到大与我同姓的人不多。几年前,父亲与亲戚筹款修建了“韩氏祠堂”,我才开始了解关于家族的一些历史。翻开厚厚的族谱,像是翻开了记忆中最原始最纯朴的过去。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传奇的人物也不断涌现,儿时开的玩笑慢慢变得严肃,韩非子、韩愈、韩世忠等不再只是历史书上没有温度的名字,而变成了族谱上不断影响子孙后代的楷模,变成了与我血脉相连的人。endprint

据族谱记载,韩氏家谱从明代永乐二十二年开始修订,韩氏后代续修宗谱从未间断过。在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下,《南阳韩氏宗谱》修改为《咸安韩氏宗谱》,记载了从韩世忠开始到民国三十五年续修时止,共八百多年的家史。在我看来,最难能可贵的,是像我父亲一样的韩氏后人能够在这几百上千年的时间中,一代又一代坚持着修族谱的工作,这让作为后辈的我们顿感责任重大。

在《韩氏诫子书》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这句“少年不宜妄生意气”。少年,多美好的词啊,象征着健康、青春、活力、有为……以及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未来。追溯到时间长河的上游,那时的少年,书生意气,向往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留下了无数佳话。然而,面对物质的诱惑,少年的意氣却变了质,有的人追求纸醉金迷忘记了初心,有的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有的人汲汲营营一生却一事无成。少年的“意气”,不再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心系家国,忧国忧民”,而是风尘满满的浮躁。对于仍是学生的我来说,整日发着“沉迷学习,日渐消瘦”系列表情包,却没有真正潜下心来学习,何尝不是一种浮躁的表现?当考试扎堆的考试周向我袭来时,平时懒散惯了的我开始急得不知所措,可该死的拖延症又让我忍不住刷朋友圈逛微博,曾经奋进锐利的少年意气,怎么在不知不觉间就软绵无力了呢?

是时候再去看看韩氏家训了。在每一个快要迷失的时刻,这些朴实的话语虽没有太阳的光芒万丈,却像一盏小小的灯,用微弱的光照亮我前行的路。“少年不宜意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愿与你共勉。

爸爸说:2012年,我和几个宗亲重新修建了韩氏祠堂。我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可是我们姓韩的就是这样,总想着给后代留下点什么。人最不能忘本,把本都忘记了,人生也没有什么盼头了。令我高兴的是,我们修建祠堂的举动能够对女儿、对后人产生影响,我们的子孙能够关心我们韩氏家族的历史和未来。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嘿,你是哪里人呀?”

“温州人!”

“所以你讲的就是超级难懂的温州话?”

“呃……这个我承认!”

作为一个地道的温州人,我不得不说坊间流传的这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鬼话”,确实具有杠杠的可信度。而且在我们家,这门“鬼话”还衍生成了“必学温州话,在家必讲温州话”的家训。

这条独特的家训历史悠久,据说早在清朝就被先祖定为家规。想当年我刚学会走路,家人便对我开启了“洗脑模式”,让我在一首首温州话的童谣中走上了“鬼话”学习之路。当我进入幼儿园开始学习普通话后,“鬼话”就遭到了威胁。比起简单易懂的普通话,温州话显得过于艰涩难懂,于是我果断抛弃“旧爱”,选择了跟随“新欢”。

之后在家里,我总是怡然自得地念叨着普通话。家里人见状感觉大事不妙,马上进入“紧急戒备模式”,开始对我发起猛攻,让我重拾温州话。一开始出场的是妈妈,她总是笑呵呵地抱着我,用零食、玩具等对我展开甜蜜攻势,但我抱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坚定态度,不为所动。妈妈的行动失败后,老爸启动强硬的“监狱提审模式”,他把我揪到屋子里,双眉紧锁,怒目嗔视,一遍遍“审问”着我:“听不听话?还肯不肯好好学说温州话?”

面对软硬兼施,我丝毫不为所动,爸妈拿我没辙。就在我扬扬得意之时,他们的杀手锏——我的爷爷出场了。

那天晚上,我睡得正熟,突然被几个陌生人抱起,他们捂上我的嘴就跑,一会儿便来到一间泛着微光的小屋。我看到爷爷被绑在柱子上,还被封住了嘴,这时我才看清绑走我的那几个人穿着日本军服。爷爷不停地用眼神示意我,我顿时想起了爷爷曾经讲过的抗战故事,马上用温州话大喊“救命”。我的求救很快引来了周围的邻居。他们破门而入,制伏了绑架者,救下了我和爷爷。

事后,我很兴奋地向家里人说:“温州话太有用了,我要努力学习温州话!”

多年后,我才从爷爷口中得知了真相:原来那次惊险的经历竟是爷爷特地找来戏班子表演的一场戏,意在让我重拾温州话。爷爷的这个妙招,我心服口服。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发理解这条家训,理解爷爷的用心良苦。普通话在全国再怎么普及,我也不该忘了代表着地方民俗的温州话,只要我坚持使用它,就是一种最好的传承。小小的家训,也算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了一份微薄的力量。

爷爷说:温州话是温州独特的地方语言,在历史上特别是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却面临失传的危机,不少年轻人已经不会讲甚至听不懂温州话了,这让人既无奈也很惋惜。孙子从小喜欢看戏,当时为了让孙子认认真真地学温州话,我特地让他爸提前去外地请来两位戏班子里的人来帮忙演这一出戏,这样既可以让他对温州话上心,记忆深刻,又不容易让他发现是演戏,比较保险。让孩子去学去听去讲温州话,以免他们长大了连老家的母语也听不懂,这是我们老一辈不变的初衷。我真切希望温州话能够被温州人的子子孙孙传承下去,不要让母语失传。

“别的小朋友家都有家规,我们也可以有!”弟弟喊道。

一切都源于他的家庭作业,作业要求写家庭特色。这个机灵鬼就想到了家规。

家里其实有一些传下来的规矩,但它们似乎太老了,而且辈分明确,事情的掌控权全在大人手上。我总觉得这样不好,尊重是需要的,但自我的权利也是需要争取的。

于是,一家四口就挑了个惬意的午后开了个家庭会议。

弟弟率先发言:“必须要有礼貌,尊重他人。”

“对,尊重是相互的。你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须尊重他人。”老妈点了点头。

“也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每次看到道德绑架的新闻事件,我就觉得不舒服,“如果家规家法与国家大法不一致,怎么办?”我挠挠头看向爸妈。

“这倒也是。但作为小孩,有时候是不是会判断不准确啊?”老爸严肃地说,“你们的阅历有限,而很多事情又很复杂。所以,有时候,出于情感维护自己的权利,其实有些冲动。”endprint

弟弟嘟囔起来:“万一你们随便决定,我不就亏了吗?”

老爸无奈地笑笑,老妈则看向我。

唉,我的意见……小孩子总会感情用事,父母考虑问题相对理性,比较周到,长辈出面干涉未尝不是好事。但如果他们忽视小孩感受,滥用权力,也很可怕啊……

“这个,也没有谁对谁错吧。大家还是民主讨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衡量优劣,再做决断。”我有点像和事佬,但这是我的真心话。价值判断没有明确的是非黑白,如果一切合理,就要自己根据事实,拨开迷雾找出自己真正需要的答案。我向大家眨了眨眼睛,爸爸妈妈是会理解的吧。

果然,老妈舒展了眉头,弟弟有点迷惑,但看上去也没那么“气急败坏”了。老爸心领神会地总结道:“事情存在对错,但价值判断不存在高低。互相尊重,充分民主。”

“那我要谈谈什么对什么错。”老妈狡黠一笑,“必须要有好看的吃相。无论有多饿,都要保持优雅,斯文点,这是对他人和自己最基本的尊重。还要有礼貌,顾及他人感受。见到认识的人要开朗些,多跟他们打招呼。爱护眼睛,少看电视,空闲的时间全家人聊聊天多好……所有这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用心去做,不是想着为了得到表扬而做这些。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事,哪有什么表扬不表扬……”

活了十几年,第一次和家人一起有商有量地制定明文家规,心里有些激动。瞧,这些规矩是不是定得还挺高级:

1. 尊重是相互给予的。

2. 事情存在对错,但价值判断不存在高低。

3. 捍卫自己应有的权利。

这可以称得上是家规中的“基本大法”,也是思想准则,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相信在“基本大法”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做到老妈说的那些规矩吧!

(整理:殷 可)

妈妈说:我相信很多家庭都有家规,也许不是严肃确定下来的,但大多数家庭都有长久积累下来的独有的三观,这让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步伐更加一致,特别是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不是一件小事。我们对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并非绝对成功的教育方式,但我认为,要孩子自觉遵守家规,必须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

看了小伙伴们的故事,是不是觉得家里有规矩,好像也不是一件太糟糕的事?在此,小编特别采访了著名制片人黄澜老师,她的成长故事,也许能带给你更多的收获!

您的父亲黄亚洲对您严格的家教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您还记得当年父亲定下过哪些规矩吗?

您的父亲曾经在《父亲节的文字》一文中提到您在父亲节发的短信,里面说到“文理分班的时候,爸爸说:‘如果你考理科,我会为你骄傲。于是我放弃了文科的优异成绩死磕数理化”等类似令您为难的事,您当时怎么看待父亲的这些举措?有反抗过吗?

每个人在青春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叛逆心理。当孩子的观念和父母定下的规矩产生冲突时,您认为孩子应该怎样处理比较得当呢?

您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您是如何通过一些规矩来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

您觉得家规家训在现代社会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或者具有怎样的意义?

黄澜,著名制片人,代表作有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虎妈猫爸》《辣妈正传》《大丈夫》等,新作《如懿传》预计年底播出。父亲黄亚洲为著名作家、诗人和编剧。

当年父亲对我的学习成绩要求很严格,规定我每次考试都必须排名班级前五。我基本上都是数一数二,但偶尔也有发挥失常的时候,一旦掉出前五名,父亲就会责备我,我会很难过。他还要求我每天写日记,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写到了大学,漏写日记还会挨打。生活上呢,他要我每天必须完成一项家务劳动。

对于文理分科这件事,虽然我爸爸支持我选理科,但回想起来,还是我的主观意愿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当时尽管我的文科成绩优异,但我喜欢语文、英语,不喜欢历史、政治。高三一年的时间,是学习历史、政治这些自己不感兴趣却能得高分的学科,还是选择物理、化学这些考分不占绝对优势但有挑战性的科目呢?我选了后者。父亲其实是帮我坚定了我的选择,在内心上给了我支持。跟父亲的分歧是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当时非常想去北京,但父亲坚持让我去上海,认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商业环境更好,也离家近一些。我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建议,选择了上海,毕竟还是觉得父亲更强大吧。(笑)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正面溝通。我读中学的时候,我爸跟我生气,好几天彼此都不说话。现在想起来,这样的冷暴力沟通非常不好。由于年龄、性别、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成长经历等的巨大差异,孩子和父母在对待同一件事情上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双方坐下来耐心谈一谈,了解彼此的想法再做商议。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主动提出的一些不同观点,也许是他们自己思考的结果,这也是他们自我意识形成的必然阶段。父母应该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表达自我。

早些年,我对孩子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定下了很多规矩,比如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后还要做附加的作业,带他们去读各种兴趣班,等等。但在制作了电视剧《虎妈猫爸》之后,我开始反思之前的强势教育,尊重他们自主学习、自主生活的权利,和他们平等沟通交流,而不是试图去控制他们。

不过对于iPad等电子设备的使用,我还是严格控制的,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强。上学期间通常我只允许他们在周末玩,一天玩iPad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

我觉得“家规家训”中的“规”和“训”听上去就有几分强制的色彩,孩子听到这样的字眼肯定不喜欢。在当下,父母与孩子之间更多的应当是约定。刚刚讲到,有些要求是孩子自己思考的结果,那么父母应该与孩子进行商量再形成约定。最好的姿态是平等的姿态,让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韩氏家规家训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看人下菜碟
鸭子的家规
家风家规我来说
家训伴我成长
旧山翠竹老,与君共白头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
旧山翠竹老,与君共白头